幼儿篮球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路、步骤及创新

2020-11-24 13:10张博谦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0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趣味性体育教师

张博谦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幼儿篮球教学是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展现。从实践教学层面上讲,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球类活动的应用和开展上。幼儿体育教师基于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所设置的篮球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篮球及各种与篮球相关的体育器械活动展开,并循序渐进地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从根本上培养幼儿对篮球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以全面促进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从幼儿球类教学实践可知,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篮球大小的采用,可以吸引和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并切实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1 幼儿篮球教学内容设置重点

1.1 从趣味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幼儿篮球教学内容

趣味性的幼儿篮球内容可以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各类感官。通过趣味性教学的设置和引导,幼儿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触感、听觉、视觉、语感来参与运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运动兴趣,又提升了幼儿的感官能力。幼儿体育教师在设计篮球教学内容时,应依据幼儿所处年龄段的特点作为根本点来设计和展开,从而不断迎合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趣味情景的创设使幼儿掌握篮球基本动作,并强化幼儿学习篮球运动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进行小班幼儿的“拍球”设计中,可以设计“奔跑的小球”的篮球运动趣味情景游戏,吸引幼儿在趣味情景游戏中学习,锻炼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吸收与大脑分析,来达成学习目标,并在趣味情景中不断提升和巩固各种篮球基础动作。再者,在幼儿进行抛篮球动作的学习中,幼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打仓鼠”的趣味情景游戏,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将不同高度的塑料桶并排排列,然后将这些桶连接在一起,再在桶里插上仓鼠的头像,吸引幼儿投递篮球进桶来完成投递动作联系,同时对投递成功的幼儿给予红花奖励,以增加吸引力。这种融合幼儿生活中关联普遍接触性游戏模式的角色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减少幼儿对篮球活动的陌生感,易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幼儿对篮球教学的兴趣。

1.2 从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幼儿篮球教学内容。

基于幼儿在不同年龄层所表现出的特点,其对篮球接受程度也表现出差异性。为此,幼儿体育教师应基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班级,有区别地设置教学内容,拓展与之匹配的趣味性情景教学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因为年龄过小,在课堂中注意力往往较分散,对此幼儿体育教师在情景设置中应注重加入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内容,如增加卡通篮球视频,通过观感吸引,让幼儿逐渐融入情景中,在卡通视频的引领下,不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打通幼儿篮球的立体模式感,便于幼儿在教学实践中迅速融入篮球氛围中。在中班幼儿的篮球教学活动中,幼儿体育教师应充分认知到,中班幼儿进行篮球活动的注意力应转移到对篮球动作要领的熟知和充分的身体协调性上来,因此在设置内容时,应注重引入篮球运动的竞技性,让中班幼儿的运动思维逐渐从运动基础动作的习得到运动竞技性的转变。幼儿体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篮球竞赛游戏活动,在竞赛游戏活动进一步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逐渐培养幼儿的竞技习惯。针对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心,应在篮球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稳步增加篮球运动的难度,幼儿体育教师可通过模拟真实的篮球竞技,采取“两人篮球赛”“抛球比赛”“两人攻防赛”的方式,提升大班幼儿的运动素养,继续强化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竞技意识。最重要的是,幼儿体育教师要注意因人施教的教学规律,无论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都应时刻关注同龄幼儿因不同特点所表现出的运动差异性,并就差异性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特点幼儿对教学的需求。

1.3 从篮球规则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幼儿篮球教学内容

幼儿体育教师引入幼儿篮球的概念,应当首先遵循成人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质,通过解剖篮球运动的本质和规范,探寻一套符合幼儿的篮球运动形式。相比于成人篮球运动中的专业性和竞技性,幼儿篮球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应注重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对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注重增加趣味性运动或趣味性游戏的课堂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体育教师往往会不同程度的“误入歧途”,其客观表现为过分地注重趣味性内容,过于投幼儿所好,将篮球运动教学变成了纯粹的游戏课堂,不尊重篮球规则本身,忽视了篮球规则的科学性,最终导致了教学目标失败。因此,幼儿体育教师在设置幼儿篮球教学内容时应时刻警惕,关注篮球运动规则,以规则出发,最后注重规则的 引申,使篮球运动融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

2 科学、合理设置幼儿篮球教学内容的步骤

篮球运动作为竞技运动,具有接触性、碰撞性、易受伤性的运动特点。因此,幼儿体育教师在设置幼儿篮球教学内容中,应注意篮球的3个运动特点对幼儿可能产生的影响,依次按照幼儿年龄层次,进行科学性的教学步骤安排。为便于教学内容的良好开展,首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应当定时召开幼儿家长座谈会,便于让家长了解幼儿篮球教学活动的步骤和内容,让家长能够积极辅助幼儿体育教师来开展篮球教学,最终达到全方位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提升幼儿素质。在幼儿的目的层面上,应关注对幼儿进行运动前的心理疏导和引导,疏导他们对运动的焦虑感,引导他们发展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从步骤角度,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快速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再从兴趣和趣味性方面进行引导,以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合理设置好幼儿篮球教学内容的步骤,应从以下3个角度出发:(1)“见缝插针”式的幼儿篮球教学内容步骤。幼儿体育教师应善于“见缝插针”式地灵活安排篮球教学时间,通过细分化的运动时间安排,达成总教学目标。例如,利用幼儿晨练的时间,通过篮球小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师生可以一起开展“老鹰抓小鸡”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戏要求幼儿能够有敏锐的躲避、较强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通过游戏,不但训练了幼儿的篮球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协调力。(2)“家庭互动式”的幼儿篮球教学内容步骤。幼儿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家长和幼儿互动的篮球小游戏,并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幼儿在课外来完成,同时要求家长将其录成视频并发到家长群中。例如,家庭接力“三步跨栏”游戏,首先让幼儿传球给妈妈,再由妈妈传递给爸爸,最后由爸爸三步跨栏完成投篮的游戏。家庭篮球小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篮球的兴趣,增强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同时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3)“兴趣组”式的幼儿篮球教学内容步骤。通过此步骤的安排,可以增加幼儿对篮球的喜好和热爱。此时,幼儿体育教师应因势利导的组建幼儿篮球兴趣组,可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在兴趣组里进行细化分类和组合,将差异性较小幼儿分为第一组,其他分为第二组,以此保持幼儿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形成体育锻炼的热潮。

3 幼儿篮球教学内容设置的创新

3.1 注重游戏性在幼儿篮球教学内容中的比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应当把兴趣和趣味摆在首位。因此,加大游戏性幼儿篮球教学的内容比例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对事物本质的再认识,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体育教师更加重视趣味性对幼儿篮球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体育教师可围绕“友好篮球”的主题,通过趣味性的小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篮球是一个团队性运动,需要合作和奉献。这对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改造“独生子”时代幼儿的自私性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3.2 注重创新性在幼儿篮球教学内容中的地位

创新性主要是指幼儿在篮球教学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幼儿对篮球教学内容的创新性的吸收,同时还包括幼儿自主的创造性学习活动。随着幼儿产生对篮球的兴趣,他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各种“篮球游戏”。这种“篮球游戏”有些可能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教师应放下传统的“正确观”,多多鼓励幼儿对这种“篮球游戏”的创新性玩法,必要时可小范围地示范“标准动作”,但首要目的是兼顾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与教学目标的接近性效果。终极目标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兴趣,进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篮球教学夯实基础。

3.3 注重循序渐进的理念在幼儿篮球教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的,一步到位式的教学不是教育所能够企及的方法论。笔者提出的循序渐进式的幼儿篮球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个新理念,重复提出该理念是为了应对教学实践中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教学思维。通过树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幼儿体育教师能够让幼儿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了解篮球、在愉悦的环境中“玩篮球”。素质教育本质上追求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循序渐进式的教学理念无疑最为契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为幼儿培养了兴趣、锻炼了体魄、开阔了眼界、凝聚了思维,为幼儿终生学习打下了基础,为幼儿接受其他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趣味性体育教师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以画之名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