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为例

2020-11-24 13:10张玉国王婷婷任海江贾维佳杜灿彪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附属小学资源配置清华大学

张玉国,王婷婷,任海江,贾维佳,杜灿彪

(1.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 100084;2.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 100075)

基础阶段教育是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学生拥有一个好身体和一个良好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如何有效且高效地发挥学校体育中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所用;如何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有效,已成为学校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

查阅、收集了教育部等“资源配置”的相关文件,查阅了大量社会学、教育学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还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资源配置”的研究论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相关论文20余篇、博硕论文10余篇,进行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为本文研究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

1.2 调查研究法

从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不同的调查研究。

1.3 实证研究法

基础教育阶段关于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和配置体育资源的研究还不多,尚处于开始阶段,本文研究坚持理论—实践—案例分析—理论的过程,坚持由具体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的总结,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体育资源概念界定

学校体育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包括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所利用的各要素。有形资源包括体育工作者、各种体育器材、体育场和体育馆等有形物质等;无形资源包括学校整体发展水平、体育教师力量、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质量、体育教学水平、对体育投入的力度、体育传统和习惯等。

2.2 学校体育资源现状

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同学校其他教育资源一样配置不平衡,不仅存在着数量上的短缺,而且相对日益高增长的体育需求来说,其配置更为不平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存在着“考什么练什么”等体育应试现象,存在学校不同体育群体的多元化运动需求被忽视,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被“成人化”等现象,导致体育资源利用与培育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偏离。(2)存在着由于经济投入、场地、师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资源方面不平衡现象。(3)存在着部分学校体育资源表面看丰富多彩,但对体育教育资源的认识、识别、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与能力弱,导致大量体育资源在无形中被浪费的现象。因此,如何使各种体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合理地分配到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就显得迫在眉睫。

2.3 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制度层面对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数大,使得政府在进行教育和体育资源分配时,不同地区学校体育发展能力和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存在不同,规划和资源配置存在差异。

2.3.2 社会观念对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一些发达国家校园里,最受人崇拜的是那些能够在学校间的体育竞技中给母校带来荣誉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同学中受到尊敬喜爱,教师和家长也非常欣赏他们。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仍存在重视语、数、外等课程,对体育认识、体育课重视不足的现象。

2.3.3 学校认识对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影响部分学校仍存在着体育是副课,体育运动、体育课、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师得不到足够重视的现象,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体育器材设施等投入。特别是在学校总的投入不足时,学校会优先考虑主课等学科教育资源的投入,而忽视体育资源的投入。

2.4 实证分析

本文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学科“1+X课程”实施为个案,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体育资源的配置。

2.4.1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成立于1915年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传承清华百年体育传统,走出了何姿等6位奥运冠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1)实现课程资源的整体联动。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空间,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现有标准足球场、标准篮球场、体育馆、标准田径场、标准轮滑场、网球场等场地,学生平均活动空间有15m2左右。校园丰富的体育资源,可满足学生时时、处处运动。大学资源: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发展立足校内,同时积极整合资源,打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园空间阻隔,校内校外资源联动,共同为校园发展助力。与清华大学以及清华大学体育教学部合作,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与体育教学。依靠清华大学资源,给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生创造走入清华大学各种体育场馆体育锻炼的机会,开设足球、游泳等更丰富、更专业的体育课程。社会资源: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还努力拓展校外资源。冬季,张家口某滑雪场已经成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滑雪运动的校外场地。(2)形成序列性、系统性校本教材。改变课堂,要先从改变教学内容开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已完成《清华附小看图玩足球》《清华附小看图玩篮球》等校本教材。(3)健全研究师资保障,形成专业引领+全员参与+校外资源的教师体系。教师专业引领与示范,形成校园育人共同体。建立“大、中、小一条龙”的学校体育联动系统,形成了拥有教育理想、有一致行动力的教师育人共同体。

2.4.2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资源配置效果分析(1)课程整合,有力地提升了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的近视率与肥胖率不断下降,均低于全国、北京市、海淀区平均值;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连续3年有提升,及格率达98%以上。(2)增强了全校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十大体育赛事,包括五大全员赛事和五大精品赛事,提高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3)马约翰体育课程增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意志品质能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成志少年6年成长报告》显示,学生拥有高远理想的阳光心态、凸显意志力量的健康体魄、追求卓越品质的乐学样态。增强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意志品质,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达到了体格、人格及价值教育的共同目标。(4)促进了由体育教学向体育教育的转变。在构建“马约翰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形成以团队组为学习、探究、实践的共同体。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性,促进了由体育教学向体育教育的转变。(5)促进了家长对体育课程理念的转变。

2.4.3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创新(1)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育人经验。身体是教育,健康即未来。健康的身体是立人之根,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既不以应试唯一,也不以素质教育为掩护的无所作为,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学生站立在运动场中央,一方面用脚踩大地的实践,用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展,为学生打下聪慧与高尚的底子。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引领作用,为“健康中国”助力,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借鉴、可推广的育人经验。(2)为现有体育课程注入了结构性力量。通过“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实施方式,将健康播种在学生心中,从而提高了体育课程在育人方面的贡献力和供给力,夯实了体育教育育人目标。(3)制度层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引用了清华大学“第一节体育课”的传统,并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第一节体育课”向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开放,从父母层面加强对体育的重视;同时完整继承了清华大学重视长跑、足球、游泳的传统,从小培养学生对这些运动项目的兴趣。(4)行为层面则以贯穿全年的十大“马约翰杯”系列联赛为典型,从赛事名称到比赛内容,都较好地沿用了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5)物态层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发挥依靠清华大学的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利用了大学的体育场馆,如西湖游泳池、土地网球场等作为教学比赛的场地。同时教师也会鼓励学生自发去“西操”“东操”,陈明游泳馆等清华大学的场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在体育空间中会不自觉受清华体育的熏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均衡性和合理性,是促进基础教育体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途径。

3.1.2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体育资源配置,要从学校体育制度制定、政策解读、学校周边资源、家长认识等方面实施具体的策略。

3.1.3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体育课程方案开发和校内外资源的利用为案例,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育人经验。

3.2 建 议

3.2.1要不断地加强对社会、学校、家长等学校体育参与者的教育。做好已有体育资源的挖掘,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提升体育资源的丰富性。

3.2.2构建学校体育资源资助系统,大力加强校内外体育资源联动,拓宽学校体育工作方法和思路,实现学校体育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附属小学资源配置清华大学
北京附属印刷学院附属小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小小“动物园”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学生写话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