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分析

2020-11-24 20:42皋兰县第五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守则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 皋兰县第五中学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打造文明新农村已然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现代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明礼仪正是其中的一大方面。在文明新农村建设和新课程改革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校投入足够精力,做好规划,采取合理措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还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改善,就会严重影响实际教育效果,也会对农村教育、农村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难以奏效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诸如农村家长文化教育水平低且文化素质不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看管、独生子女从小被溺爱娇惯、师资力量欠缺、市场经济环境冲击、互联网影响学生思想认知等原因,这些都可能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再加上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不够全面、充分和深刻,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相应的教育和监管又不到位,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1.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体系。要想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效果,需要先对相应的教育体系加以健全和规范,尤其要对教育目标、权责、要求、内容等进行明确,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中小学校应当对文明礼仪教育目标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把握让学生在语言、行为、生活卫生、活动实践、集体团结、礼貌待人、处事谦让、遵守守则与规范等方面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文明习惯。同时,学校内部需要对教育权责进行科学、明确的划分,由校长牵头,书记、年级主任等作为主要规划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主要执行者,各自明确自身权力和职责,共同合作,一起落实和做好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总的来看,教育体系的规范还需要具有可行性的制度作为基础,不管是对教师工作的开展,还是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规范,都离不开相应的制度支持。为此,学校应当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种相关制度,要求教师按照规范开展教育工作,而学生也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遵守各种守则与规范。

2.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文明礼仪教育的落实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良好的文明礼仪认知,能够在教学以及日常行为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大在岗教师培训和管理力度等方式,确保所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够完全胜任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学校需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通过会议、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师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要求教师在做好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自身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在平时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遵守文明守则,践行礼仪行为。

3.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文明礼仪教育不能死板地按照相应的守则、规范等对学生进行灌输式讲解和严格要求,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反而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应当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优化。其中教育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一定要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而在教学方法方面,也需要尽量采取简洁有趣的方式,多使用游戏教学法、联系生活法等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式,以此保障实际教育效果。

4.促进课程教学和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度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不能干巴巴地开展,否则会显得过于刻意,反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成效。将文明礼仪教育和课程教学相结合,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真正理解“礼”字的含义,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长为具有文明礼仪的新时代学生。各科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学科内容和文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守则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