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4 20:42山丹县东街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语文

○ 山丹县东街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课程的“总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能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优秀诗文的背诵量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增加了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加之部编教材对经典诗词质和量的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教师已经认识到古诗词对于一个学生、对于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落实和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追求背诵量,关注过程少。为了片面追求背诵量,教师往往采取暴风雨式的背诵方式。什么是“暴风雨式的背诵”呢?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硬性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而且这个量还比较大。至于学生采取什么方式背、理解了没有、背会了没有、背到什么程度,教师往往不去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呢?主要是教师平时不注重学生的积累,到了学校要检查或考试就来个临时突击,至于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

还有一部分教师只关注考试成绩,一切都以成绩为中心,而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只局限于课本上编排的那几首,至于对课外古诗词往往不加关注。注重成绩本无可厚非,因为考试这一检验教学效果的形式没有改变,应试教育就还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和长远的眼光,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生字和词语,还有诗词歌赋;不仅仅只有课本知识,还有广阔的生活天地。教师具有了大语文观,就不会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啃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教师具有了大语文观,就不会让学生陷入无尽的题海之中;教师具有了大语文观,就会带领学生们爱上语文,爱上古诗词,爱上朗诵,爱上写作。

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部分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还停留在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的层面上,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诗,也不管授课对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始终是一个模式:先读,读完了背,背完了默写,默写完了也就算这首古诗词的教学任务完成了。看似没问题,学生考试能写到纸上,别人问的时候也能背出来。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浅层次,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也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被慢慢扼杀了。

3.教师缺乏耐心,学生缺乏恒心。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古诗词的重要性,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去尝试不同形式的古诗词教学,也在想办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但这个热度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多时候是心血来潮时抓一阵子古诗词教学,一旦有其他教学活动,或面临考试等,古诗词的教学和积累就被扔到一边去了。对于学生来说,古诗词的学习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学生能够积累多少、理解有多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果教师能持久地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并且能一以贯之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也就能随着教师的节奏去积累古诗词,也就能因教师而爱上古诗词。但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持久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不断刺激、不断点拨,才会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发生。

二、对策

1.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我们都知道一口吃不了大胖子的道理,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更是急不得。开展课前吟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点滴中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教师不要贪多,每周就一两首古诗词,每节课之前去读一读、诵一诵,既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古诗词。要想让课前吟诵取得实效,教师提前要安排好每周吟诵的古诗词,或打印或制成PPT,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利用网络、工具书等了解古诗词。学生事先有了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全班吟诵和交流的时候就有了自信,有了兴趣。同时,课前吟诵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可以是全班齐诵,也可以是个别领读;可以是教师范读,可以是学生分角色读;可以是同桌互读,也可以是男女生对读,只有形式的多样化,才能持续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2.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如果一直采用同一种方式给学生教学古诗词,时间久了,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会厌烦,而厌烦的后果不仅仅是学生不爱学习古诗词,甚至是不爱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的形式来教学古诗词。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储备量较少,学习专注时间较短,如果整节课就是读、背、写,学生肯定是不喜欢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画笔画一画诗中描写的画面,演一演诗中的情节,唱一唱古诗,这些应该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在画、演和唱的过程中也是对古诗更深入的理解过程。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结合群文阅读的方式,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也可以将不同作者的相同题材作品放在一起来学习,学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笔者将《送孟浩然之广陵》《易水送别》等几首古诗词放在一起教学。学习之前,让学生搜集整理三位诗人的简介和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上课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一首古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教古人读诗的方法:吟诵法。让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去读,合着《阳关三叠》的曲调去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吟。读着读着、唱着唱着、吟着吟着,王维和元二的深厚情谊就不言自明了;读着读着、唱着唱着、吟着吟着,学生对于送别诗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了第一首诗的学习积淀,结合课前搜集的每首诗的创作背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去吟诵古诗。由于吟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是陌生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就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3.积极开展诵读活动,全力保证诵读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诵读如果离开了活动的支撑,诵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诵读”是血肉,“活动”是骨架,只有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用活动支撑诵读,以诵读充实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去感受诵读带来的魅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分年级设计活动。比如,低年级可以开展看图编故事比赛、师生同台诵读和情景剧表演赛等,中高年级可以开展中华好诗词大赛、主持人大赛、PK赛等。

学校近几年开展的诗词“一诵PK赛”,深受师生欢迎,效果较好。为检验学生一学期对古诗词的诵读成果,学期末,学校组织全校性的诵读PK赛,比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新颖,通过“诗文对接”“诗文背诵”“诗词小擂台”等板块的设计,分别考察了学生在背诵、识记、灵活应用经典诗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每一个板块看似简单,却涵盖了全体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积累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活动中,学生们精神饱满、声情并茂,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各班在诵读诗文的同时,还配以音乐、表情和动作,让吟诵更具韵味。

4.积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得到肯定,小学生尤其需要。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忽视了评价,就会让古诗词的学习大打折扣。说到评价,有课堂中的及时评价,也有广泛意义上的评价。

学生学习古诗词本来就有困难,短短的几句诗词要让学生理解句意、感悟情感、揣摩写作意图等等,对于小学生是有困难的,但小学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这一点,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同时教师要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教学《鸟鸣涧》这首诗时,一位学生读的声音较大,笔者说:“你的声音太洪亮了,你的声音把睡得正香的鸟儿吵醒啦!”这位学生马上低下了头,我又问:“为什么把头低下去了呢?”这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我没读出山中的静,”“没关系,再试一试吧。”再读这位学生就读得有模有样了。这样,学生们就明白了“以静写动”的写作手法。

对于广泛意义上的评价,教师不妨定期在班内评选“书香家庭”“诗词小能手”“诵读之星”等,评选的目的一是肯定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的进步;二是对家长、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实践证明,这样的评选活动效果明显,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参与到诵读古诗词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古诗词学习的效率。

5.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经典诗文元素。学校的育人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优美的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可以将学生亲手制作的诗配画张贴在教室、橱窗里,楼道墙壁可以悬挂适合学生诵读和学习的古诗词牌,这样的育人氛围一定会给学生们留下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校园文化建设要尽一切可能散发诗香,一块石头、一面墙壁、一块展板都有可能成为古诗词的栖息地。

总之,要想让古诗词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学校要创新开展诵读活动,为诵读注入活力;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可行的目标并有毅力地去执行;学生要积极投入到古诗词诵读中去,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去感受古诗词给我们带来的和谐美与韵律美,同时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恒久的魅力。要想让古诗词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花费很多心血去做这件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艰辛,但结果却是那么美好。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语文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