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加强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0-11-24 22:54韩放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学情民办高校

韩放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 沈阳110112)

近年来,民办高校在课程改革理念方面越来越注重从学生主体出发,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设计课堂内容,把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反思,积极探索加强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水平等,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实现教学任务目标。只有准确地掌握学生“学”的动态,才能确定“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情分析的目的是指导教学,教学反馈与学情分析息息相关,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层层契合[1]。教师只有把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学相长”。

一、民办高校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有些任课教师存在对课前的学情分析不够充分的情况。教师没有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未能按照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2]。以一个模式、一套课程设计方案应对不同特征的班级和学生,会使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不够饱满,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又跟不上课堂进度。

(二)课中不注重班级性格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任课教师存在未能及时根据课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调整教学实施方案的情况。同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积极性,不能在课中及时发现授课内容及课程设计对学生产生的吸收效果差异、兴趣点差异等,造成课中教学反馈缺失,从而消减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后不能与课程建设充分融合

在课程结束后,有些任课教师存在未能及时总结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的情况,课后教学反馈的持续匮乏造成课程建设总体与学生的“学”脱节。“教”占据主体会使整体的课程建设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教师的主观因素较多。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民办高校加强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

(一)学情分析应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分析

1.通过合理分析学生的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状态等,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以确定教师的教学起点。对于学生学前认知能力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查设计:一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组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相关题目。用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制定有效的分层教学策略。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讲授课程,设计一组与即将讲授的新知识中重要知识点有直接联系的相关题目,用以了解学生对与新知识相关目标技能的接近度,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的层次,对“三类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优生”、能够跟随老师节奏但缺乏主动学习热情的“中等生”、没有学习动力的“学困生”这三类学生,要明确个体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引导,进而合理地确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3]。

3.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充分分析后,将课前的学情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到教学内容中。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差异化引导,充分调动每一类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前学生认知能力、预备技能等情况的分析要及时进行反馈记录,并调整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二)学情分析应注重班级性格分析

1.针对班级性格整体活泼但成绩一般的班级,在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度的深度挖掘,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有的班级学生整体活跃,对课堂提问都积极回应,问题回答也较为准确,思维敏捷,但结课考核的成绩并不理想,挂科率偏高,说明班级整体氛围良好,每阶段知识在当下掌握得较好,但基础知识并不牢固,整体知识掌握的深度也不够。

针对这类班级,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度的深度挖掘,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升。整体的学习系统建立还需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点的逻辑衔接与深入探索。

具体来说,这类班级每次的阶段测试成绩良好,课堂上的问题可以准确回答,但结课成绩不理想。其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速度过快,加之基础不牢,造成最后的成绩并不理想。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分析与评价,对每次的阶段测试等过程考核也要及时进行成绩分析。阶段性地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系统。

2.针对班级性格整体沉闷但成绩较好的班级,应注重教学的巧妙设计,尝试“多模态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遇到整体沉闷,与老师缺乏互动,很少主动发言,但结课考核成绩较好的班级,说明班级整体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缺乏学习热情。

针对这类班级,教师在教学时应巧妙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教学点,尝试“多模态教学”,在知识的构建中,加入图像、视频等视听、行为相结合的多种模态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

具体来说,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大小案例融合的方式,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课程开始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小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货币时间价值时,教师可利用拿破仑玫瑰花悬案的案例使学生对货币时间价值有整体的感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然后再引入相关知识点。在知识点的讲解中,也要注重讲练结合,做到一个重要知识点结合一个例题。有些内容还可结合大的案例把知识点衔接贯穿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比如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财务分析这一章节指标公式相对较多,教师可以引入公司的真实财务报表,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讲授。

3.针对各类班级性格,教师应注重教学能力和方法的提高与创新,以学定教。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把控教学节奏,既传授知识,又活跃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在分析班级性格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学生的思考方式是感性还是理性,学习习惯是一时兴起还是持久坚持,处事方式是善于团队合作还是个人独立思考等。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教学,挖掘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特征,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境式课堂,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保持学情分析和课中效应性反馈的契合性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三)学情分析应注重与课程建设融合

1.学情分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都应紧跟学情分析。每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课后持续性反馈,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接受程度完整地记录下来,深入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和教学设计调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在课程建设时突出小组任务、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运用实验教学法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够有效衔接[4]。

2.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应注重阶段性。教师对每次、每周、每月、每学期的课程都应有不同的分析与反馈,进而分阶段完善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上深度挖掘,设计深度教学方案。任课教师应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改革教学方法,在立足于学生“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讨论式、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式辅助讲授式教学方式。

3.学情分析应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时,必须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真正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自己的课程中,使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在学校教育教学监督体系的保障下,如果每位教师都可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教师累积起的将是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强大堡垒[5]。

四、结语

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民办高校应对教师整体的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建立监督保障机制,教师更应在充分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学情分析与教学反馈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路径,为整体的应用型民办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学情民办高校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