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北省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11-24 22:54陈耿庆王维维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笔译口译译者

陈耿庆,王维维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 基础课部,河北 秦皇岛066004)

一、本地化翻译的内涵及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本地化行业随之壮大,并带动语言服务行业飞速发展,本地化翻译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市场对本地化翻译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也对翻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应顺应市场需求,制定翻译人才培养方案,为推进国际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本地化与翻译

1990年在瑞士成立的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是本地化行业的首要协会,其将本地化定义为“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修改以应对不同市场间差异的过程”。具体来说,本地化即“对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的语言材料、程序、包装方案、用户界面等在另一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进行翻译和改编设计,以适应特定国家和地域的市场需求的过程”[1]。最初,本地化行业主要侧重于软件本地化和网站本地化,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本地化业务范围已经扩展至垂直行业产品和服务。本地化主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实物问题、商业和文化问题以及技术问题。其中,本地化的语言翻译问题是重中之重,是本地化项目的基础部分,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需求

业内人士艾塞林柯指出,本地化公司所需要的翻译人才需要具备目标语的母语能力、计算机应用的高级知识、使用机辅翻译工具的经验、对项目进行进度安排、预算、质量检测的技能等。由此可以看到,翻译人才的能力必须更为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同时需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和统筹管理协调能力,译者的协作意识、效率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必须增强。

首先是语言翻译能力。“本地化翻译是通过翻译记忆库和现有文本的匹配而生成的,匹配分为不同等级,至于匹配是否合适,最终还需译者做出决策,对于不恰当的匹配,仍需译者再做修改和编辑。”[1]翻译技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翻译效率,但是绝对不能取代译者的重要作用。非重复性的词语、段落仍需要译者的翻译实践能力。随着本地化行业拓展到了创译、影视翻译和游戏翻译等领域,译者的翻译需要更多的创造力。

其次是技术应用能力。本地化翻译和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因为本地化翻译最初主要是针对软件和网站,该行业的发展依赖语言技术类工具软件,以及软件、培训、互联网等标准化因素[2]。翻译技术工具和软件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对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率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源文本在译前需要文件格式转换和字数统计等技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术语提取工具等,在项目后期还要应用到质量检测、排版等工具[3]。因此,译者对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如翻译记忆等的操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效果。

译者的协作意识和效率意识也需要培养。本地化项目是一个团队合作项目,需要统筹规划,译者不能一直遵循传统的翻译模式,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在整个本地化项目中,必须与其他成员保持交流。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省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需求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地区时,顺应全球化的经济趋势和我国国情提出的重要思想,也是为了构建包容、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4]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5]。“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对外交流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提供无限机遇。

“一带一路”思想的提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为河北省对外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翻译人才在推动河北省对外经济发展,促进对外交流,紧跟“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京津冀地区整体教育资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河北地区高校外语教育仍显薄弱。河北省高校之前的翻译教学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比重较大,在课程设置上也以相关理论为主,而且翻译练习内容较为陈旧单一,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使其难以胜任本地化翻译的任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对翻译人才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英语专业目前对本地化翻译中技术工具的使用缺少重视,相关课程设置滞后。本地化翻译专业教学师资相对薄弱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省对翻译人才的培养。

三、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策略及实践

(一)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理念和原则

为了适应本地化行业发展需求,创建翻译专业可以遵循“一体两翼”的办学理念:“一体”是根本,指的是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两翼”指的是方向,翻译项目管理和翻译技术应用,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懂英语、懂专业翻译、懂技术的现代化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

(二)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策略与实践

1.课程设置专业化

根据《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2011),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应分为三大教学模块,即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和通识教育。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一般开设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译及笔译能力,一般开设翻译理论、英汉笔译(口译)、汉英笔译(口译)等课程。以上英语翻译专业传统课程的设置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本地化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本地化翻译需求的启示下,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因此,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高校仍然需要把基础课程放在重要地位,设置有综合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跨境电商等课程。在学生基本能力得到提高的基础上,从第五学期开始,可主要围绕翻译、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开设传统翻译课程,如:翻译理论、英汉笔译(口译)、汉英笔译(口译);课程设置上必须突出本地化模块。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其能够胜任多个领域的本地化翻译工作,还要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软件本地化、专业领域知识、影视翻译、游戏翻译等。

2.教学方式多样化

具体的教学方式必须要考虑到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将教学效果最大化。基本理论课如翻译理论和本地化概论等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概念,进行理论思考,因此主要采取教师理论讲解的形式。本地化翻译工具为重要课程,各种软件的应用,翻译记忆、术语管理等操作性较强,主要采取教师技能演示方式和学生实践形式,教师要紧跟市场需求,结合实际经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翻译项目,布置翻译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可以将翻译知识和翻译技术在相关专业领域加以应用,提高翻译能力[6]。

3.加强与本地化行业的合作

具体操作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因为本地化行业范围广,专业性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学生进入本地化行业翻译之前需要有充分的本地化项目模拟练习,学校可以走访省内跨国公司,包括语言服务提供商、软件工具提供商和客户方,了解本地化行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和本地化项目的具体操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以符合本地化市场的翻译人才需求。

四、结语

本地化行业的发展为翻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大势所趋。河北省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的翻译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翻译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对本地化翻译人才的新要求,为河北省的国际化进程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笔译口译译者
基于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典型口译活动分类探究∗
AnalysisofSymbolismintheAndTheMountainsEchoed
英文摘要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英文摘要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