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及教学策略探究

2020-11-24 22:54李金子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社团素质

李金子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很多学生在体测中无法达标,对于其个人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快速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必须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拳击被纳入高校体育常规课程,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拳击是一项现代化综合型体育项目,其对抗性很强,能够引导学生在参与对抗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机能、提升身体素质。除了锻炼学生的体能外,拳击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战术训练培养综合素养,为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应该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拳击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以提升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从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教学工作方案与计划。

一、拳击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一)提高协调能力

人对身体的支配能力与平衡能力主要指协调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运动水平与身体素质的关键指标,能促进人的心智与个性发展。在练习拳击运动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1]。在与他人的对抗中,不仅需要做好手臂和步法的有效协调,还要根据对方的移动特点选择合理的动作,因此对于身体协调性的锻炼有极大帮助。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眼、心、手、脚更加协调,此外在运动中能够缓解脑部疲劳,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文化课学习中。

(二)增强灵敏性

在紧急情况下身体的反应速度即为人的灵敏性,能实现对自我身体的有效保护。在拳击运动当中,需要始终保持与对方的对抗状态,针对对方的攻击做好防御和反击,因此对于学生灵敏性的锻炼也起到了关键作用[2]。一般灵敏素质和专业灵敏素质是灵敏素质的不同类型,而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只需要关注一般灵敏素质,使其在拳击训练中合理运用技战术保护自我,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三)增强力量素质

身体肌肉克服外界阻力而达到工作目的的过程即为力量素质的体现,力量素质通常是人身体素质的基础,只有在提高力量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各个运动技能的作用。在拳击中除了应保障良好的出拳速度外,更要提升击打的力量,通过全身肌肉群的共同协调,增强出拳实效性。力量素质不足是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拳击教学当中应该加以针对性训练[3]。

二、拳击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依据拳击学习要领,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促进拳击教学规范性与系统性的提升,应该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依托,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为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在开设拳击选修课之前,应该做好全面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拳击运动的认识及运动需求,在此过程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拳击的基本动作并不难,但是需要掌握前后手摆拳、前后手直拳和前后手勾拳的动作要领,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应该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使学生从理论角度出发对相关动作进行深入学习,以便为实践运动提供保障。在理论课程中,应该重点讲解拳击竞赛的规则、犯规动作和裁判法等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4]。在课程设置中,还应该注重不同水平课程的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与加强课程等,为不同学生学习拳击提供针对性指导。教学发展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我国拳击运动的发展。

(二)加强日常训练,尊重个体差异分类教学

要想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必须注重教学中的日常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科学、高效的训练。速度是在拳击运动中保持优势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注重速度训练,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拳击不是一项只依靠力量的体育运动,要求运动员能够在拳击中根据局势做出迅速反应。增强学生对速度训练的重视,在每节课当中单独留出时间用于速度训练[5]。为了提升整体运动水平,速度训练应该与力量训练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力技巧和出拳姿势。在实际训练中,应对真实的对抗场景进行模拟,使学生感知不同速度和力量的对比情况,通过手部、腿部和臀部的有效协调,达到最佳运动状态。拳击是一项十分耗费体能的运动,在教学中应加强体能训练。女生和男生的生理机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体能训练当中也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安排跑步运动,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及耐力。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个人优势的发挥,明确平勾拳、上勾拳和摆拳、直拳的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在不同距离的对战中采用不同的拳法。大学生可以分为速度型、力量型和灵巧型,对于速度型学生应该以快频型攻防技术教学为主,对于力量型学生则应该以强打型攻防技术教学为主,对于灵巧型学生则应该以技巧型攻防技术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个人特长的有效发挥,使其在拳击学习中更具针对性。

(三)创新实践活动,增设拳击比赛

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熏陶与感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加拳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应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同时,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为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改善创造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避免教法单一化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多元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拳击技巧,营造欢乐、活跃的课堂氛围[6]。同时,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可以在教学中组织类型丰富的拳击比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其拳击技巧、规则意识和体育精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在实践活动后对其予以针对性评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

(四)组织拳击社团,与别校开展比赛

教师除了应关注课堂内的教学外,还应该加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在社团中深入了解拳击运动,提高运动能力及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器材等,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在社团中,大家具有共同的爱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不具备拳击基础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在他人的带领下逐步掌握拳击的运动基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社团中实现自我管理,同时对拳击活动进行定期指导,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交流活动。引导本校社团与其他学校社团进行沟通,通过组织类型丰富的比赛活动,学习先进经验[7]。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热情,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其从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中解脱出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五)提升教师素养,聘请专业拳击运动员指导教学

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会对拳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学工作奠定可靠的基础与保障。增强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估我国拳击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从而在教学中能够高屋建瓴,确保教学方向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拳击专业技能进行深入学习,确保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可以聘请专业拳击运动员到高校指导,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以提高拳击教学的专业性。鼓励教师到校外进行专业学习,更新自身的运动理念与技能,了解拳击运动事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优化拳击教学体系。对于运动学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能有效预防对学生的损伤问题,确保在紧急事件中提高应对能力,保障学生拳击运动的合理负荷,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教师之间也应加强交流活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共同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理念及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

三、结语

拳击在提高协调能力、增强灵敏性、增强力量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拳击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工作水平。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日常训练、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拳击社团和提升教师素养等途径,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拳击运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社团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