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其分析

2020-11-24 22:54王锐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诚信思政大学

王锐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211169)

诚信教育源远流长,是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发挥高校对社会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必然要求”[1]。但当前高校中仍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长期任其发展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培养国家未来高级人才的高校,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诚信教育,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目前高校存在的诚信相关问题

(一)大学诚信教育欠缺,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意识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明确了诚信教育在我国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诚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

就学生而言,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刚刚离开家庭,在新鲜的高校学习生活中对陌生事物的辨别判断能力不高,很容易被各种利益所诱惑,也会受到社会某些不诚信现象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常常会忽略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小学和家庭相关教育的缺位使得部分大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虽然有种种客观因素,但自身诚信意识的缺失才是根本原因。

高校之中,大学生课程考试作弊现象越发普遍[2],这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当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部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搞些小抄,甚至利用隐型耳机、手机、多功能手表等科技工具来作弊,作弊手段多元化[2]。此外,一些大学生上大学前缺乏应有的职业规划,对所学专业了解不足[3],没有职业选择,对目前正在学习的课程毫无兴趣和热情。而且很多院校重视毕业率,但不重视毕业论文,对于毕业生论文不加检测[3],这就给部分不诚信的学生留下了可以操作的可能,教师也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另外,枪手代考、论文代写代发、伪造证件与学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诚信行为也是不在少数。

另一个失信行为集中点就是择业就业方面,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各方面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推荐表以及相关毕业材料不遗余力地进行“优化美化”,在求职简历上编纂自己的大学干部身份、突出表现以及获奖经历,夸大甚至虚构在学习生活当中的才能和光环,使自己在众多的就业简历中让人印象深刻。在就业择业的过程当中,部分大学生如果遇到待遇和前景更好的企业,就会无视之前和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利用一切方法毁约,这种行为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形象,使得很多招聘企业在录用大学生时存在疑虑和不信任。

(二)高校相关诚信管理机制的缺陷

1.监督评价机制的欠缺

目前国内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打分主要是通过综合素质测评来体现,其中德育所占比例并不高(基本不超过30%)[4],由辅导员、班主任或者班干部来主导,显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学生平时的思想和言行更应该被注重和记录,应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的诚信档案。目前,需要高校在平时的诚信教育管理中,总结出一套相对科学、客观、规范的诚信评价标准体系,这样才能较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诚信状况。

2.监督诚信的惩罚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

当前大学里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机制比较单一,基本只有针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问题才有相应的处理方法[5],在人际交往、贫困生评选、求职、学生会活动、党员选举等其他方面比较欠缺。相应惩罚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对考试之外的不诚信行为基本不在乎。即使是高校现有的处罚失信行为的具体规则,也有一些流于形式,实质上没有对学生起到该有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因此不断完善学生诚信监督机制是整个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3.校院两级管理的弊端

目前大学的基本学生管理模式分为院校两个部分,其中学生处主要负责全校统一的总体诚信教育方案,而二级学院则严格按照学生处的指示和安排来开展相应的具体活动,这就造成了整个诚信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刻板和模式化,缺乏创新和个性的现象。同时高校的诚信教育工作大都缺乏科学目标管理和合理的考核评估,也没有任何追责机制,更是缺乏激励机制。

(三)教师自身的问题

主导日常教学和诚信教育的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一些实际问题。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相对宽容,但是有些高校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度量,把平时的课堂当成了聊天课,老师和学生互相敷衍了事。诚信教育本来就基本融合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如果不用心,会导致内容不清晰,方式方法呆板,更谈不上内涵的深入。所以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由内而外地影响学生的诚信观。

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建设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逐步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为我国极其重要的价值观教育基础课程,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思政课必须统筹整体规划,这样才可以将其能量彻底激发出来。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某些低年级的知识过于理论化,超出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各层次思政教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缺失,整体衔接等方面联系不够。

诚信教育作为思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和干扰。从小学到大学,诚信教育无论从内容到方法,还是从实践到管理都缺乏相应的整体联系。小学、中学、大学的诚信教育虽然各有方法和规律,但绝对不能“各管各的”,大学思政老师也必须了解中小学的相关教育内容和体系,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统筹协调与规划。

(二)重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一般含义为普遍应当接受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公民和人格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使命;开拓见识与思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培养人文气质与情怀,使人知道什么是大爱大智。大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快乐地学习生活。理工类院校缺乏人文通识类课程,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信任和关怀,这些都是造成诚信教育效果欠缺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识教育必须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让其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灵魂。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呼应

思政课的教学理论性较强,如果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能恰如其分地理论结合实际,则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听课效率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但目前各大高校的实践教学开展得并不好,尤其对于外出实践的要求严格,不准出市出省,再加上经费使用的限制等等,实践课开展困难重重,这对诚信教育实际效果影响很大。

国外高校对诚信教育也非常重视,比如美国大学的“诚信荣誉制度”,从开学进入校园就颁布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相关规则和制度,这是他们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6]。“荣誉守则”从什么是诚信,如何定义,到具体形式,处理规章以及申诉流程等都有严格细致的条例。刚进大学的学生就要签订“荣誉守则”,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本校相关诚信规定的认同感和仪式感,不仅自己要遵守规定还要有义务去监督其他同学的诚信行为。同时,美国大学的诚信教育方式比较多样化,经费充足,实践项目丰富多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多,在诚信与专业课的融合度方面也有很多经验,整个社会相对良好的诚信氛围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的很多大学则是从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入手,诚信教育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紧紧相扣,在专业教学中也很好地结合进了诚信理念,此外,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有着非常诚信的环境和秩序,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小视。

三、结语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学校要重视,家庭和社会也要跟上节奏,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自我教育和感悟更是必不可少。各方各界要统一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为人才的培养和实现诚信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诚信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