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人才共育研究与探索

2020-11-24 22:54王海霞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电子商务

王海霞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财经系,山东泰安271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院校要和企业加强合作,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专业建设方式,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或者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课,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产学结合。但是,职业院校的教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都受到当地实际条件的制约。随着互联网经济规模的发展,传统企业纷纷转型互联网电商,人才成为中小企业电商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而电商人才却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目前,八成以上电商企业出现人才缺口[1]。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泰安市“十三五”规划将旅游业、电商服务业等作为泰安市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无论是旅游业、商贸业,还是服务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都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电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旺盛。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平台,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共育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保障[2],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学生拥有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零距离”对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互聘互用,双师指导,培养学生岗位技术技能,提高就业对口率,可以实现工学交替,学生在岗成才,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培育专业特色。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实践性强的优势专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职教集团平台,通过项目经理带学徒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轮岗锻炼和顶岗实习,并及时将学徒制试点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专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大多具有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快地接受并适应校企培养模式,在“工学交替,职场体验”、定向培养以及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中,探索并创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是对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二是深入了解驻泰高校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做法,去学校访谈,共同提高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的校企共育机制;三是以调查问卷或座谈的方式对知名企业进行了解,及时更新教育定位与教学理念,把握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深化产教融合和服务区域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合作企业、兄弟职业院校和往届毕业生等,调研内容包括:合作企业电商岗位设置、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兄弟院校电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团队、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率等。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书》,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召开由职教专家、学校教师、行业企业师傅及相关人士等组成的人才培养研讨会,学校教师负责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教学内容及设计等,合作企业负责岗位描述、工作任务、岗位轮训描述和设计等。经过研讨,校企共同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在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体制下,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等专业知识,掌握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电子商务运营等核心能力,能够胜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推广及网站运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联合招生方式

一是根据合作企业人才需求,改革招生录取办法,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并将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校企班的招生以企业为主。企业按照用人标准先录取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的招生考试,学校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入校后,参加教育厅组织的体能测试,双方联合培养。二是对新入学的学生,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成立订单班,学生、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校企共同管理共同培养的制度,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育人、就业安置的高效机制。

(三)创新实践专业评价机制

针对岗位要求,校企联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规格,确定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和行业专家根据人才成长规律,结合电商岗位能力需求,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校企共同制订专业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合格标准等。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安排在大一期间,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企业管理、企业组织纪律及企业运营等课程;第二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阶段,安排在大二期间,企业技术人员入校开展学生专项技能实训;第三阶段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安排在大三期间,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在企业培训、顶岗实习,企业项目负责人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高校通过阶段性递进式培养,使学生逐步适应职场,学生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四)融入职业标准,共建课程体系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企业讲师、行业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围绕电子商务岗位任务、融入岗位标准,兼顾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制定电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方案。职业院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制订专业建设标准,企业提出适合学生实习与就业要求的岗位胜任标准、绩效考核标准,校企双方按照项目岗位考核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3]。

(五)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校企合作制定电商人才培养的管理办法,指导、支持和协调校企育人工作的运行。第二,签订保障校企育人的各类协议。第三,根据学生手册规定与企业正式员工考核办法,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校企人才考核办法,并结合国家省市文件精神,不断完善规章条例。第四,学校对校企合作贡献度大的教师给予顶岗锻炼的机会,通过把教师的实习指导计入授课任务、表彰优秀教师等方式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通过制度提高师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通过制度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职场人。

四、解决的关键问题

创新实践专业评价机制。校企联合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岗位胜任力考核要求,校企共同确定电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目标,确定产教内容与合作形式。校企共同建构电商课程体系,通过工学结合等形式保证学生在学阶段可以迅速适应职场。

融入职业标准,共建课程体系。校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基于工作岗位任务、融入岗位标准、兼顾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制订专业标准;校企按照岗位要求设计课程,制定电商专业培养计划。

五、创新之处

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山东泰盈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联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行业名企联合共建电子商务订单班,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招生,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等。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针对校企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反复研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校企一体化招生招工、双主体育人等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对地方互联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仅对电子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效应,对经贸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也具有指导意义。校企共育人才模式深化了产教融合,密切了校企合作,实现了工学结合,促进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电子商务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