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育研究

2020-11-24 22:54叶琳张忠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领袖立德意见

叶琳,张忠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的全面普及,高校在贯彻落实“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重视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影响。本文从高校立德树人视域下,探讨了如何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价值引导、信息把关过滤、议题设置等应然之意,并阐释了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路径。

一、“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概念解析

“意见领袖”的概念,最早源于传播学科的专用术语,1944年由美国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菲尔德首次提出,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活跃分子”。在传统传媒时代,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1]随着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升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即时性、扁平化、时效性,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信息含量,深刻地改变了意见领袖的生存方式,成为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的新形态。

网络意见领袖又名网络舆论领袖,一般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2]。网络意见领袖已成为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的重要因素,引起政府、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和培育,已经成为加强网络治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主体构成既包括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也涵盖了社会名人和公众人物。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情引导、网络事件评析等方面发挥了舆论引导、价值引领、权威分析和榜样示范等主要作用。他们依托微博、微信、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论坛、贴吧等平台,通过发帖更文、网络直播、话题讨论以及抽奖等方式,在大学生中成功“圈粉”,具有较高人气和公信力,以“意见领袖—校园网—大学生”这一特有的“二级传播”机制,对整个校园网络社区和高校的舆论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阵地,中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是要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互联网在他们的成长中不仅是生活服务和在线学习的工具,也是信息获取和观点交流的平台,更是他们塑造价值观、表达意见和网络参与的政治社会化平台。从立德树人视域下来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教育法”进行时代转换和媒介转化,重视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正向功能。

(一)价值引领功能

大学生网络领袖可以发挥价值引领的功能,以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为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平等的网络对话中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政治素养。

(二)把关过滤功能

把关过滤功能即“把关人”功能,该理论1947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强调大众传播中,政府、新闻机构作为新闻和信息生产中心,以“把关人”的角色,即以社会规范和核心价值作为衡量标尺,对信息内容进行裁量,以决定是否进入传播渠道,对新闻信息进行过滤与取舍,最终传播给受众。大学生作为手机使用高黏性、高频率的群体,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态势下,一些网络媒体和个人伦理失范,引发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后真相”冲击[3],亟待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把关过滤功能,一方面从党和国家主流门户网站、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主办的红色网站甄选正向信息,面向大学生进行转载和再加工;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的网络治理活动,利用官网、官媒等平台积极发声,为大学生构建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三)议题设置功能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互联网在技术上赋予了网民“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功能,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参与网络舆情、表达利益诉求最常用的平台,其不仅具有“发声”的功能,还衍生出议题设置的功能。例如,大学生作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者和参与者,在深度参与话题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思维的发散性和网络信息捕捉能力较强,会结合类似事件与相近题材进行比较式讨论或系列专题讨论,发挥了网络话题生产和议题设置的效能。值得指出的是,互联网作为信息的集散地,网络议题设置无论从内容抓取,抑或是网络舆情的正向引导,都离不开网络意见领袖的深度参与,这也为高校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抓住教育契机和重大教育节点,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提供了有利载体和队伍支持。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路径

(一)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离不开“三全育人”效应的发挥,需要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核心价值导向,结合院校校园文化、办学历史、专业特色等实际,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例如,教务部门统筹规划实现课程思政,学校以“德育”为抓手,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中的思政资源并融入课程,从而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营造“全校一盘棋”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制度支撑,能够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的建设中,遴选培养一批以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大学生党员等为代表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各专业课教师应坚持互动交流,为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专业化建设夯实基础。

(二)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专业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4]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必须重视占领网络空间这一新型意识形态阵地。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5]从这个意义而言,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可谓正逢其时,重任在肩。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学校将其纳入“顶层设计”的高度统筹规划并大力推进,主要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制定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专业化建设课程培养方案。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肩负着网络舆论正向引导和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任,围绕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网络传播素养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培养方案。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的严格管理。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选拔上,要严把入口关。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建档工作,要落实实名制、聘任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鼓励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引导网络舆情。

(三)构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媒介素养是各种媒介语境下近用、分析、评判和创作信息的能力,即公众获取、解读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6]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建设作为支撑,另一方面,还有待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整体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基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类课程和讲座,在课程和讲座中梳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常见问题;二是网络媒介素养实践类主题教育。通过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周等主题教育以及网络安全防范、网络社会思潮剖析等讲座,从整体上切实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培育提供基础性支撑。

四、结语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发生了巨大改变,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重要群体。要注重对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培育,使其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促进校园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领袖立德意见
领袖风范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评“小创”,送好礼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