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2020-11-24 17:41泾川县中街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所学情景生活化

泾川县中街小学

所谓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教学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适应和不认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理解能力有限,如果脱离生活实际教数学,学生很可能因为感到陌生而产生厌学情绪。而将所学知识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既能降低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自己学习的是有用的知识,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证明,所学知识越和学生贴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越透彻。而生活化教学,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这个过程中,将“抽象”变为“具体”,将“陌生”变为“熟悉”,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学习数学必然是快乐的、主动的、有效的。

3.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功效。学生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是偏于理论的,如果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其为生活服务,就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教材内容,挖掘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并引入课堂,真正发挥生活资源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创设生活情景、引入生活素材以及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入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景。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所教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寓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比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笔者就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公交车第一站有15个人上车,第三站有5个人下车,第六站又有8个人上车,且中间除第三站和第六站外,再无人上车也无人下车,问现在公交车上共有多少乘客?由于学生都有坐公交车的经历,所以他们很快融入情景,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同时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入生活素材。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觉得陌生又难理解。而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将之引入数学课堂,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具体的事物,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资源教学数学知识。比如,教学“人民币之间的换算”这一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超市购物票,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一支铅笔0.8元、一斤西红柿3.2元、一个花卷0.6元。此时,教师问学生:“一支铅笔0.8元,与我们经常说的8角有什么关系?”在学生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之后,继续问学生:“一斤西红柿3.2元,也可以说一斤西红柿是多少角?这张超市购物票显示总共花了多少元钱?如果化成角,应该是多少?”如此教学,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熟悉的购物票获得了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同时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3.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新课改提出“做数学”与“用数学”的要求,其中“用数学”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巩固所学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学完有些知识点后,教师要布置实践作业,将“用数学”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假如爸爸打算重新换地板,且预计买一平米200~300元之间的地板。去市场上调查一下,应该买哪一种地板合适?再算一算自己卧室的地板需要花费多少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教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所学情景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情景交际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