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在国语教学中的形式和作用之研究

2020-11-24 19:20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语课外活动少数民族

潘 进

(新疆阿勒泰市中心小学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课外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育行为。课外活动则更加突出学生的核心作用。以学生自愿形成的小团体为依托,针对某一活动进行自主活动和自主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和参与意识。当前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国语运用能力,其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能力更是重中之重。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教育者应努力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利用好身边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依托学校丰富多彩的国语语言资源,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国语的语用文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将由简单的单、双向交流,转为多向交流,从而大大加强学生的国语交际能力。

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采取相应的活动形式。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相对较特色、能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国语水平的课外活动。

1.几种能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国语水平的课外活动的形式

1.1 语言文字类型活动。故事改编: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短篇阅读,学生自行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国语阅读能力),接着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先进行组内讨论,当对这一故事的大概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知后,再选出一到两名代表,用国语对这一故事进行扩编或缩编,甚至可以借助想象力对故事的内容和结局重新设置,并在活动之后将小组改编的故事以文章的形式写出来。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充分的锻炼了国语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例如:学生阅读了《阿凡提的故事》之后,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并集思广益在小组的合作之中完成对故事的叙述和改编,学生一方面觉得自身才华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各方面的国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还能能让学生自己体会跨越各个障碍的喜悦以及学习国语的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剧场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设定一个相对真实的,能够和学生平时生活实际相吻合的情景。学生们各司其职,在这一表演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自行编表演中的对话和旁白,老师则将表演的过程录制下来,结束后放给学生们看。大家一起分析表演中同学们在口语表达中的优缺点,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这样的行为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其就近发展区学习使用国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时间有限,也可由老师直接设置一个对话场景由学生进行会话练习。

另外也可设置一些国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的活动,包括演讲、国语角等活动。我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活动的设置虽然针对的学生范围较小,但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那些国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的国语能力,并成为广大国语学习者的榜样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如:我校组织了以“我的中国梦”“如果我是阿勒泰中心小学的形象大使”等为主题演讲比赛。同时,长期定期举办国语角,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习对一个孩子的国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每期国语角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前一周通知相关的主题,给学生一个充分准备的时间,使国语能力薄弱的学生每次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都能作较好的准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他国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开口说国语的自信。

1.2 文体才艺型。文化才艺类型包括与汉族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艺术节文艺表演及才艺大赛,民族服装展、中国传统才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讲解等、毕业晚会活动、校园歌曲比赛。这些活动的设置,帮助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国语素养并发展学生国语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基本的国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国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国语和用国语学习其他学科文化知识的能力。

另外,少数民族擅长手工制作,将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分组,少数民族学生亲自演示并介绍本民族的手工制作,这种活动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推动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学习动力。而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体育类活动的设置更是迎合少数民族学生爱好体育这一特点,以他们喜爱的形式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学习国语,结交汉族朋友,品味中国传统文化。

1.3 影视欣赏类。目前,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中存在的“哑巴国语”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输出的国语内容多为国语课本所输入内容,然而课本的内容并不能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茫然和胆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听说不分家,听力的理解能力促进口语表达能力。影视作品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当中接触机会最广、趣味性最强、接受程度最高的文化载体,能直接、集中、生动地展示国语语言习惯。影视欣赏课的学习活动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切中生活与实用,选择适当的影视作品进行剪辑,将影视作品中最精彩的对白、旁白、画面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声光电的艺术效果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听语音,语调,听词、句的表达,听各种角色的言外之意,)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或模仿,或配音,或评论,或分析,或猜测剧情,或改编续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发展语言技能,长期坚持影视作品欣赏也有利于学生突破听力和语言表达的瓶颈。

2.有关开展课外活动的建议

2.1 课外活动的设计要有计划性、科学性。想要开展好课外活动,就必须目的明确,有计划,有组织的拟订课外活动计划。计划的制定要以调动全体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活动内容不宜过难,以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每次开展课外活动,组织者都要考虑周全。要准备好活动所需的物资和文字材料,制定出合理具体的活动规则、评分标准及奖惩办法,同时还应尽量提前预见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办法。

另外,课外活动的设计应具体的考虑学生的多种需要。据我调查,目前各个学校所开设的课外活动多为文艺和语言文字类社团。而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体育活动(特别是男学生)充满了向往和热情,因此,我建议各个学校多开设一些体育方面的社团,如:武术、拳击、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这些活动一来可以增强学生体魄,二来在活动中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又是提高学生国语能力的好机会。

2.2 课外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课外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活动内容过难,学生的国语水平相差过远,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内容过易,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刺激而觉得索然无味。因此,组织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国语水平的高低不同设计相对应的课外活动。特别是针对程度比较低的学生,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应该低于课堂教学的要求。

2.3 课外活动的设计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我地区为少数民族集聚区,极具民族风情,少数民族学生大都能歌善舞。学校可以据此展开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少数民族服饰模特大赛、民族歌舞比赛、民族手工品展览等,充分发挥本地区特色。

此外,我区是自治区重点旅游城市,周边风景秀丽、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也可以开设旅游类课外活动,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与众不同的课外活动体系。

2.4 教师应适当介入。原则上讲,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切不可包办。但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当活动开展的不顺利的时候,教师的介入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有些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对这样的活动信心不足,一次碰壁后就容易裹足不前。教师可以对其单独指导,当他顺利完成几次活动后,自然会感知其中的乐趣。当然教师主要在活动组织方法、活动成果表述方式上给予指导,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

3.结论

通过对阿勒泰各中小学学生课外活动的调查研究,我简要分析了课外活动在少数民族学生国语学习中的影响,并总结了几种能有效提高学生国语水平的课外活动的形式。根据调查分析: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课外活动对自己国语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作用,能够提高国语的听说技能,并增强自己学习国语的信心,同时,任课教师也应注重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课外活动能够在国语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国语课外活动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妈,你好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