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代训” 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25 10:52吴锦平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实训大赛技能

吴锦平

(辽宁省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 辽宁 沈阳 110031)

1.大方针与小背景催生新思路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极大程度的考查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对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学校依托大赛开展实习实训,作为辽宁省和沈阳市的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多次承办省市以及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代训”这种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比赛的平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各种实践技能,而且便于推广和操作。

2.依托大赛实施教学新模式

“以赛代训”教学模式的形成,用荀子的《劝学篇》里那句“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以赛代训”是每一年课堂教学和训练的成果,凝聚着师生的每一滴心血和汗水。技能大赛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参加大赛并把大赛中所传达的新的行业标准、岗位技能再反馈到教学中来;通过获奖选手的成功经验教育学生只有苦练、实练、巧练,才能获得真功夫通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向全国各地教师学习的先进教学经验,坚持“以赛代训”。依托大赛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实战意义的实训数学,才能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考核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技能水平,完成培养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

3.认真总结提炼运行新程序

3.1 选手的选拔。每个学年度,学校都成立大赛工作组,负责大赛的全面工作。工作组在全校选拔各个专业的大赛选手,各个班级先是从平时表现、期末成绩、技能大赛成绩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评,对学生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组织其中的依佼者参加大赛社团。大赛的指导教师利用晚自习及社团活动时间对这些同学进行培训,各专业部对这些同学进行分期考核,最后汇总同学各个阶段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在技能及素养方面均表现突出的同学会在最后留下,正式进入到大赛班接受特训。

3.2 前期的筹备。多年参加大赛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哪一个项目的比赛,其考核的内容都是一线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的最基本的要求,每一项的要求都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基本功的考验。学校会紧密关注全国比赛动态,认真学习比赛细则,并及时根据比赛内容安排具体的实训计划。在假期里老师们根据比赛细则对学生布置假期训练作业,并定期检查、指导,以确保学生技能水平整体有平稳的过度。

3.3 具体的运作。大赛班的学生每天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修改、调整,以提高技能水平。此外,我们还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方式让选手专业技能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提高。校内除了本专业教师对选手的集训外,还将企业经验丰富、功底深厚的技师、专家请到学校,对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与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团队的技能水平。校外实训采取定期组织大赛班学生到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训,每学期组织大赛班学生下企业进行实战考核,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技师作为师傅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指出作品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种真刀真枪的实训为学生参加大赛提供了更好技能的经验,实战的演练,素质的考验。

4.多方保障助推新局面

我校“以赛代训”教学模式的形成,成功的核心,在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在于科学严谨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措施。

4.1 紧密校企合作是“以赛代训”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多年来始终与企业、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由我校牵头成立的服装职教集团,共有成员137个,依托职教集团资源共享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实施实训基地信息、设施等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学校“以赛代训”模式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2 科学管理模式是“以赛代训”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学校建立了确保“以赛代训”模式运行的长效运行机制,成立了教学副校长主管,系主任具体负责、优秀专业教师及企业名师参与的大赛工作组,确保“以赛代训”模式的科学管理,合理运行。

4.3 先进实训环境是“以赛代训”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按照省示范校建设标准,我校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又分别新建14间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化技能教室。服装专业的实训设备由原有的617台增至643台,实训设备总值由原有的949万元增至1073万元。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的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有利保障。

4.4 优秀教师团队是“以赛代训”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精品师资才能打造精品团队,好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学的基础。通过3年的建设,服装专业打造了一支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均达到100%,有一名教师被评为省专业带头人;共有5名教师被评为骨干教师;1名专业教师被评委 “沈阳市首席教师”“沈阳市骨干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还有很多教师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大赛上多次获奖。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以赛代训”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5.以点带面引领新示范

在大赛工作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比、帮、赶、超的风气。大赛的选手们比赛归来,不敢懈息,更加积极提高技术水平。低年级的同学,以高年级的同学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课,以参加比赛的水平要求自己。

全校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整体的大幅提升。

我们在大赛选手中选出了“辅课小老师”,根据他们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参赛的经验,为他们设置合理的辅课内容,由这些“辅课小老师”在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他们在把自己专长带给学生的同时,也把各个班级学生晚课状态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动向及时反馈给学校,可以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6.累累硕果展示教学新成效

6.1 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从开始参加大赛,到后来的承办大赛,再到后来的在赛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校参加的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学生的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亦越发的高涨,每一年我们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参赛师生的技能水平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服装系的学生在省、国家级的各项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奖牌64块,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金牌6块、银牌9块、铜牌14块。

6.2 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服装专业多次承办省市乃至国家级大赛,在对赛事参与的同时,他们一方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一方面也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服装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学实践基地”“全国纺织服装教育教学先进集体”“辽宁省优秀人才培养院校”“辽宁省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同时,走出去参加各种比赛,增进了我们和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

6.3 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通过“以赛代训”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教师公开发表市级以上论文12篇。获市级以上优秀课5次,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3人国家级微课大赛获奖2人,进行了8个课题研究,省级微课大赛获奖1人。

7.以赛代训促生新体会

7.1 严谨的教学内容。

(1)根据竞赛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基本做到了围绕比赛的需求。比如:比赛涉及到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作为重点,虽然很多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够完成,但是还需要学生们、小先生们和教师在课后用大量的付出和反复的训练,使教学内容圆满完成。

(2)大寨训练要依靠行业企业。很多国家级的大赛不仅规模大,影响力也最为广泛,评判规则非常严密,对技能的要求标准很高,要参加国家级、国际级别的比赛取得好的成绩提升技能水平,需要依靠走在行业尖端的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反复学习和锻炼的过程。

(3)教学内容设计应该紧跟时代要求。要将社会流行趋势在整体造型的设计中体现出来,不断地将最新流行融入教学中。以服装专业的校技能大赛为例,比赛内容都是紧密跟随时代潮流的需求,以及紧跟市级比赛、全国比赛内容而设计的,因此能够保证体现最新流行趋势,并努力选拔高级别比赛的选手。

7.2 严格的教学过程。

(1)备赛过程反映教学过程。职业技能竞赛的准备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一般在正式比赛之前的6个月就开始集中准备,参赛选手提前4个月左右就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反复修改,并且要模拟比赛的时间过程,对比参赛选手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内容,这是对参赛选手的锻炼和考验,也是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考验。

通过竞赛的准备过程,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体现在:整体教学过程能否符合竞赛要求、能否达到辅助竞赛目的,能否让参赛选手顺利地参加比赛。

(2)赛训过程要不断地改进。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然后示范,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结果动手模仿,教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的演示和讲解。为了更加贴近比赛标准,以及加强造型能力训练,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设计的更加丰富,增加学生互相点评的环节,加强学生对造型的理解。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各种课后的常态训练和练习,不应该单纯只是为了比寨而进行。

7.3 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竞赛成果来看,一般中职类市级至全国级别的比赛,学生都能够拿到比较好的名次,在这类比赛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也比较有经验,能够从比赛内容、比赛流程、以及比赛训练等方面把握住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说明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比赛训练方法。但是如果师生参加全行业国家级、国际级别的比赛,尤其是参加世界级的大赛,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教师的指导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选拔学生参加行业级别的大赛时,就会联系企业培训学生,让学生在企业与企业参赛人员一起进行培训,对此我们也逐渐形成经验。从学生参与积极性反思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每年选拔参赛选手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技能较为突出的学生对比赛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针对这种学生很懈怠的比赛状况和心理,教师在专业数学过程中也进行了多种分析和教育,因势利导,努力转变这些学生的态度,使其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7.4 紧密的行业联系。学校的教学一定要紧贴市场,要依托行业来发展专业。学生参加行业协会职业技能比赛,与企业员工同场竞争,必然会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提升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因此,紧密依托行业协会发展专业,对学生参赛水平的提升、对人才培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等很多方面,都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以上是我校服装专业“以赛代训”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尽管这个模式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在经验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以赛代训”数学模式是中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使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加成熟的实施应用,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摸索和研究。

我们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全体教师将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懈努力,争取实现新的突破,为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实训大赛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