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秦巴山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

2020-11-25 12:21沈学善郑光跃朱炳权董一成段转宁
耕作与栽培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山单株生育期

沈学善,郑光跃,朱炳权,董一成,段转宁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6;2.巴中市空山马铃薯研究所,四川 巴中 636700)

马铃薯是四川秦巴山区贫困县农民口粮保障和扶贫增收的重要作物之一[1-3]。通江县是秦巴山区传统的马铃薯主产县之一,2008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马铃薯良繁基地县,2010年承担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建设项目,建成2万亩(1 333.3 hm2)川东北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2012年注册了“空山”牌马铃薯商标,获千亩(66.7 hm2)有机马铃薯基地认证,2013年获“空山马铃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认证[4],为秦巴山区马铃薯品牌创建树立了范本[5]。但是,通江县长期以费乌瑞它为主推品种[6],晚疫病抗性差,种植品种单一问题突出。近年来彩色马铃薯因其抗氧化功能、药用价值、天然色素来源等受到人们青睐[7],开发白色、黄色、紫色、红色等彩色马铃薯片、薯条、馒头、面条等食品,将极大增加马铃薯的利用价值。为改变通江县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颜色类型单一的局面,提高“空山马铃薯”地标产品的生产效益,按薯肉颜色进行分组,分别从省内外引进了白黄色品种12个,紫色品种3个,红色品种1个,在通江县空山乡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按薯肉颜色分为3组:白黄色组12个(费乌瑞它、米拉、中薯2号、中薯5号、希森3号、希森6号、兴佳2号、川芋8号、川芋16、川芋18、川芋19、空山175),紫色组3个(蓉紫芋5号、紫云1号、黑金刚)、红色组1个(红美),2018年供试品种共8个,2019年供试品种共16个。详见表1。

表1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2019年在巴中市通江县空山乡龙池村进行。试验点海拔1 170 m,紫色沙壤土,通透性好,肥力中等,土地极平整,前茬作物为玉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面积2.8 m×10.0 m,3次重复。每小区4行,行距70 cm,垄作单行单株播种,净作,种植密度71 460株/hm2。2018年3月11日播种,8月5日收获。2019年3月20日播种,8月9日收获。播种时基施农家肥22.5 t/hm2,复合肥(N∶P2O5∶K2O=18∶6∶6)750 kg/hm2。施肥方法为开沟、播种,农家肥盖种、再施复合肥,露地种植。马铃薯出苗达到1%时,4月上、中旬用禾耐斯除草剂进行田间除草,抑制杂草生长。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用增威赢绿防治病害3次。

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记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播种、出苗、现蕾、开花、成熟时间。调查出苗率、株高、单株主茎数、薯肉颜色。在收获期调查各品种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和≥50 g商品薯率。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DPS 14.5统计软件计算与分析试验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生育期差异较大。在2018年,供试品种的生育期在67~91 d。白黄色组品种中,中薯5号生育期最长,为85 d,兴佳2号生育期最短,为67 d,中薯2号和希森3号出苗最早,除中薯5号外,其余品种成熟期一致。紫色组品种中,蓉紫芋5号生育期最短,为72 d,紫云1号最长,为91 d。红色组品种红美生育期为72 d。在2019年,由于晚疫病爆发及各品种的抗病性不同,供试品种的生育期在54~100 d。其中,白黄色组品种中,费乌瑞它感病,生育期最短,为54 d,川芋系列品种生育期最长,在81~85 d,其余品种生育期在67~77 d;米拉、希森3号、兴佳2号和空山175出苗较早,而费乌瑞它、中薯2号、希森3号、希森6号和兴佳2号成熟较早。紫色组品种中,生育期趋势与上年度一致,蓉紫芋5号成熟较早且生育期最短,紫云1号最早出苗但成熟期最晚,生育期最长。红色组品种红美生育期较上年度减少了5 d,为67 d。

2.2 主要农艺性状

不同组的马铃薯品种农艺性状差异较大(表2)。白黄色组品种中,出苗率为53%~100%,米拉、希森6号、川芋18和空山175的出苗率大于90%;株高为36.0~123.4 cm,米拉和川芋8号株高大于90 cm;单株主茎数1.0~4.0个,中薯2号和兴佳2号的单株主茎数较高;单株结薯数3.0~11.2个,米拉、川芋16和川芋18单株结薯数较多;费乌瑞它、米拉、中薯5号、希森6号、兴佳2号、川芋8号、川芋16和川芋18薯肉是浅黄色,其他品种薯肉是白色;川芋16和川芋18抗晚疫病性好,而费乌瑞它、米拉、希森3号、希森6号和空山175易感晚疫病。紫色组品种中,出苗率在94%~96%,株高为59.8~104.8 cm,单株主茎数1.0~2.0个,单株结薯数4.8~8.4个,晚疫病抗性均一般,均为中晚熟品种,其中,蓉紫芋5号单株结薯数最高,紫云1号株高和单株结薯数均较高,黑金刚单株主茎数最多。红色组品种红美出苗率100%,株高58.4 cm,单株主茎数2个,单株结薯数5.2个,晚疫病抗性一般,中熟品种。

表2 不同马铃薯品种农艺性状(2019年)

2.3 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

由表3可知,在2018年,白黄色组品种中,兴佳2号鲜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48 757 kg/hm2,中薯2号、中薯5号和希森3号品种间鲜薯产量差异不显著;中薯2号和希森3号的商品薯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紫色组品种中,蓉紫芋5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1 535 kg/hm2,其次为黑金刚,鲜薯产量为26 047 kg/hm2,紫云1号鲜薯产量最低,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蓉紫芋5号和黑金刚的商品薯率明显高于紫云1号。红色组品种红美鲜薯产量为18 039 kg/hm2,商品薯率90.88%。

表3 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和商品薯率

在2019年,由于6—7月雨水较多,杂草和晚疫病爆发,马铃薯鲜薯产量较2018年大幅下降。白黄色组品种中,兴佳2号和空山175品种间鲜薯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鲜薯产量分别为34 066 kg/hm2和32 051 kg/hm2;希森6号、兴佳2号、川芋8号、川芋18和川芋19的商品薯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紫色组品种中,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趋势均与上年度一致,以蓉紫芋5号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14 464 kg/hm2,黑金刚的商品薯率最高,为88.86%,紫云1号的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较低。红色组品种红美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比上年度略高,为19 395 kg/hm2,商品薯率91.53%。

3 讨 论

品种选择是马铃薯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品种优劣在生产上起着关键作用,选择适合本生态区域且综合性状好的优质品种对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意义重大[8-10]。马铃薯产量受生理特性和遗传基础、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2]。通过在四川秦巴山区通江县空山乡开展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观察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收获时测定产量和商品薯率,结果表明,白黄色组和兴佳2号出苗和成熟均较早,薯肉浅黄,单株结薯数多,商品薯率高,2年平均鲜薯产量41 411 kg/hm2,空山175出苗较早且出苗率高,单数结薯数多,薯肉白色,易感晚疫病,鲜薯产量32 051 kg/hm2;紫色组蓉紫芋5号成熟较早且生育期最短,单株结薯数多,商品薯率较高,2年平均鲜薯产量22 999 kg/hm2;红色组红美生育期较短,出苗率高,薯肉红色,属中熟品种,2年平均产量18 717 kg/hm2。兴佳2号、空山175、蓉紫芋5号和红美这4个品种可作为优良品种在通江县推广。同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山区6—7月降雨量较多,且马铃薯品种晚疫病抗性一般,尤其是空山175易感晚疫病,每年需做好晚疫病和杂草防治工作;二是山区种植模式为“马铃薯-玉米(蔬菜)”,马铃薯需在7月中旬收获完毕,为避开雨季和下季作物播种,宜推广中早熟品种。

猜你喜欢
空山单株生育期
空山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空山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