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尽浮华守本色——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2020-11-26 01:33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吴运铎实验学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课本课外阅读教学方式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吴运铎实验学校 潘 波

语文是小学阶段主要科目之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对塑造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阅读和阅读能力,就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小学语文课堂上,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有效利用群文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绝大多数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是通过文本形式呈现的,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提。一般情况下,阅读能力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以数学为例,现在从小学中低年级开始就出现了一定量的应用题,这是小学数学的难点,也是不少小学生的痛点,更是学生考试的失分点。究其原因,无外乎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所以,阅读能力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1.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通过电影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比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老师可以播放有关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的穷困和窘迫,让学生心生怜悯,才更能体会到小女孩划完火柴后看到的画面,从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愤慨之情。这样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感,加速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选择难度适宜、题材广泛的内容

在挑选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挑选难度适宜的材料。题材应涉猎广泛,与社会连接紧密。可以阅读经典文学著作,也可以阅读科普作品,所有适合的题材,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去读。

3.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方式。学生如果陷入思考,就会有阅读的欲望。比如在讲《七色花》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假如你有七个可以实现的愿望,你会做什么?”同学们肯定会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想要更多的玩具,想要好多好吃的,想要漂亮的衣服”等。“那么回到故事中看故事中的主人公珍妮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阅读,饶有兴致地从文章中寻找答案。

4.立足课本,教材适当进行课外延伸

课本教材是专业学者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编撰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课本教材里的阅读文章。不可以盲目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轻视对课内文章的教学。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必须立足于课内文本,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素材必须建立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推动学生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对课外拓展的素材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如果连课文中的情感都无法正确的把握,对于课外拓展的文章就更难以理解,这就会失去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增添了学生的阅读压力。此外,教师在拓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语言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将这些优美的词汇背诵下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5.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阶段不能太过于束缚住学生爱玩的天性。他们天生活泼好动,若是一味的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学习,只会适得其反,也有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何不试试顺着他们活泼的天性,在玩乐中也能学到东西。比如说“说成语小故事”“诗词朗诵会”“经典名著读后感”“经典影片读后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述故事的方式,更加熟练的掌握成语的内涵,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阅读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为了阅读的东西更好的体现出来。

阅读可以造就人,提升人的综合素养。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可以开阔眼界,阅读可以认识世界,阅读可以修身养性。所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课本课外阅读教学方式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