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 模型下的甘肃养蜂产业发展探析

2020-11-26 11:42李志鹏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蜂业蜜源蜂产品

李志鹏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700)

SWOT 分析模型由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管理和行为科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个人所创立,它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战略的制定领域。 本文通过对甘肃蜂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和相关领域专家研究观点的积极采纳,借鉴SWOT 分析模型对目前甘肃养蜂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所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内外部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以飨读者。

一、 “蜜源丰富、品质优良、消费者认可度高”是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甘肃丰富而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蜜源植物生长和蜜源区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据科学调查,全省现有蜜源植物650 多种,其中能形成商品蜜粉的主要蜜源植物有27 种之多,主要有洋刺槐、油菜、狼牙刺、党参、黄芪、红芪、葵花、芸芥、百里香、野藿香、益母草、百号、紫花苜蓿、红豆草、小茴香、漆树、椴树、五倍子、沙枣、枸杞、柿子、杏子、荞麦、棉花、苦豆子、籽瓜等,开花期由东南向西北推递,大约有8 个月之久,是我国养蜂条件较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单产最高的地区之一,素有“西北大蜜库”之称,可载蜂量100 万群,是我国西北放蜂路线的必经之地。 甘肃省内现有蜜源植物面积约200 万公顷。 蜜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天水、陇南、武威、张掖、定西、庆阳、平凉、甘南等市。

甘肃丰富的蜜蜂资源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省内现有蜂群62 万群,其中,中蜂约42 万群,主要分布在陇南、陇东、中部地区,新法饲养普及率30%~75%,其中陇南徽县达到70%~75%。 甘肃省中蜂资源不仅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以蜜蜂个体大、吻长、能维持大群、采集力和适应性强等优点著称,被誉为中华蜜蜂之良种,是甘肃山区定地饲养的当家蜂种。 活框饲养的中蜂,平均每群蜂年产蜜量达到50 千克。 西方蜜蜂20 万群,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庆阳、平凉、定西等市,西方蜜蜂发展逐年上升。 另外还有近30 万群外来蜂群。 因此甘肃每年约有70 多万群蜜蜂追花夺蜜。 甘肃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形成了种类丰富的蜜粉源植物,也造就了甘肃省发展养蜂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由于甘肃自然地理条件独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生产的各类蜂产品品质优良,相关营养理化指标高,受到了全国蜂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 “技术规范不足、品牌塑造欠佳、市场销售混乱”是影响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甘肃蜜粉资源丰富、蜂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养蜂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目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蜂种退化现象严重、蜂农技术匮乏、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不足、产业体系不完善、产品市场监管乏力、农作物授粉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制约了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困扰着甘肃省养蜂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从产业层面出发,规范生产技术、注重蜂产品的品牌塑造,生产品质优良、消费者认可度高的产品。 同时,颁布蜂产品市场管理及生产规范的相关行业条例与标准并要求企业执行,从生产源头“把关”,从产品出厂“监督”,用严格而规范的标准来规范养蜂产业发展。

三、 “政策保障得力、开拓创新有效、亟须融合发展”是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随着国家、省市退耕还林、种草种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畜牧、林果药材等特色产业战略的实施和落实,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逐年递增,甘肃蜂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蜂群数量由43 万群上升到53 万群,其中西方蜜蜂26 万群,中华蜜蜂27万群,养蜂从业人员接近1.5 万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蜂人员为6600 人,年平均产蜂蜜1.5 万~2 万吨,蜂王浆400 ~800吨,蜂花粉1000 吨,蜂蜡500 吨,蜂胶10 吨左右,直接产值3亿~5 亿元。 地方蜂产业发展方面,以天水市为例,近年来,先后成立了中美合资甘肃耐克特蜂产品公司、天水西联蜂业有限公司、天水维尔康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水汇涛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水百草蜂业园、天水花海蜂业科技园、天水陇蜂蜜蜂园等新型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已成为甘肃省蜂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力军,部分企业已成为省、市农产品加工龙头和科技带头企业,他们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产品质量安全,注重产品花色品种更新换代,先后研发出了蜂四宝、姜岐蜂宝多级访生蜂花粉产品、白娃娃美芪花粉片、芦荟花粉片、雄兴胶囊、蜂胶灵芝胶囊、蜂胶螺旋藻胶囊、蜂胶迪康胶囊、蜂皇胎片、蜂胶佐芪胶囊、蜂王浆含片、王浆冻干粉胶囊等一系列新产品,企业效益逐年增长,为甘肃蜂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相关政策的积极支持下,企业开拓创新、融合发展,为养蜂产业这一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机会。

四、 “仿冒产品、掺假产品、贴牌生产”是影响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

养蜂业作为生态绿色产业,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健康、营养的蜂产品。 甘肃优质、特色的蜜源和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消费者认可和选择甘肃蜂产品的首要原因,也是甘肃蜂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在蜂产品市场赢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条件。 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别蜂产品生产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扩大产量,忽视质量,使得大批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因此,在部分大型购物超市和批发商场出现了很多质量不达标、品质无保障的甘肃产地的蜂产品。 此外,由于甘肃蜂产品的市场消费认可度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外地蜂产品通过贴牌生产、掺假生产的方式销售,这些产品的上市销售严重损害了甘肃蜂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信誉度,严重影响了甘肃蜂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过走访和调查可以发现,在蜂产品销售市场,仿冒产品、掺假产品、贴牌生产等问题最为普遍和突出,是影响甘肃养蜂产业发展的直接威胁。

五、 结语

甘肃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蜜源资源。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下,甘肃把培育蜂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蜂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鼓励、扶持各类经济组织参与兴办蜂业龙头企业。 经过努力,甘肃特色经济养蜂产业区域蜂业龙头企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一大批包括加工企业带动型、商品基地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多种类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与蜂农联结关系较紧密的蜂业龙头企业,为全省蜂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实效。 通过对甘肃蜂产业发展背景和过程的研究可知,甘肃蜂产业发展具有蜜源丰富、品质优良、消费者认可度高的比较优势(strengths),也具有技术规范不足、品牌塑造欠佳、市场销售混乱的劣势(weaknesses)和政策保障得力、开拓创新有效、亟须融合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以及仿冒产品、掺假产品、贴牌生产的威胁(threats),有鉴于此,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在政策颁布执行、产品销售监管方面严格实施,要在产品溯源、质量标准、市场宣传、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认真执行,营造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

相关数据和资料来源于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在此致以谢意。

猜你喜欢
蜂业蜜源蜂产品
上海百酿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18代人360多年坚持做同一件事『传承+创新』 田再田蜂业成就甜蜜事业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伊春市青山林场蜂产品营销策略浅析
世界蜂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
“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蜜蜂采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