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思考

2020-11-26 11:42杜德军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设置岗位

杜德军

(法库县冯贝堡镇人民政府,辽宁 沈阳110404)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为了实现单位人才科学调配,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可以让单位人事安排更加规范,有效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 就从目前情况来说,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时间比较短,各项体系要求缺少规范性,无法获取理想的管理效果。 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结合管理要求,科学设定用人体系,让单位现有人事资源得到高效分配,使自身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意义

岗位设置管理在事业单位运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让各类资源分配更加规范和合理,在保证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同时,给单位创造理想效益。 受到计划经济体系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在开展人事管理工作时,通常采取身份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将会阻碍我国事业单位运营发展。 而通过岗位设置管理,能够把各岗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要求进行科学分配,将其划分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后勤岗位等,之后结合各岗位工作要求进行科学划分。 在人事安排上,根据每个人员工作能力进行确定,摆脱传统身份管理模式带来的束缚,给事业单位今后运营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岗位设置了解片面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了解不全面,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岗位设置管理在事业单位运营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没有将之前职称管理取代岗位管理的状况进行改变。 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岗位设置管理在用人体系转换及人事管理中的意义,导致部分岗位在分配上缺少合理性。 例如在某工勤岗位上的相关人员,因为自身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被认定为专业技术岗位,这给后续岗位管理工作开展增添了难度。 因为相关人员对岗位设置了解比较片面,并且没有梳理岗位设置、岗位管理及聘用制三者之间关系,导致相关人员时常把岗位设置当作一项简单的工作来进行,聘用合同、岗位考核等管理体系不完善,无法获取理想的岗位设置管理效果,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科学分配目标顺利实现。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即便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并且结合岗位设置管理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但是缺少对岗位设置管理内容的具体说明。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在开展编制管理工作时,虽然采取总量控制方法,但是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社会职责和工作性质对其进行具体要求,不能明确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及管理岗位编制数,要想保证单位人员平稳过渡,需要由按需设岗转变为因人设岗。 其次,事业单位在成立之时就已经编制了本单位人事分配方案,但是随着单位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编制内容没有适当调整,岗位设置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影响最终管理效果。

(三)监督管理力度不强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岗位设置管理。 目前情况来看,即便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实现岗位设置,但是因为管理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职责,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岗位管理过于形式化,没有将其落实到位,最终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针对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来说,结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际要求,职工考核通常按照优秀、称职、失职等标准进行分配。 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大部分采取称职以上评价标准,职工绩效差异并不明显,没有本质区别,无法起到激励效果。 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中,存在随意现象,人岗不对称、人员梯次不合理等问题频繁出现,制约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 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岗位设置意识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为了提高岗位设置管理效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单位的用人体系改革。 在掌握岗位设置管理要求的情况下,认真审核事业单位今后发展方向,转变思想意识,提高岗位设置管理水平。 将聘用机制确定为事业单位基本用人机制,淡化身份,设定能力等级标准,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需要明确认识到岗位设置,不仅仅展现在薪资上,更要通过岗位设置来规范各个岗位人员工作行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水平的同时,给事业单位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合理配置岗位结构

对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的各项问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需要得到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事业单位技术服务水平提高的关键。 所以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应该保障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分配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单位管理岗位进行严格把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要大于管理岗位,将职级作用全面发挥,和国家标准相契合。 在事业单位岗位人员招聘过程中,应该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择优录取及双向选择要求,保证所招岗位人员和岗位设置的规范性,满足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要求。 针对招聘所需条件和标准,应该科学设定公布栏,及时公布选定结果。 与此同时,适当放宽人才招聘标准扩充人才招聘渠道,保证人才高效流动。 事业单位在制订招标计划时,应结合事业单位内外资源,做好资源整合工作,为单位吸引和留住更多专业人才。

(三)完善岗位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在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综合思考岗位业绩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在促进事业单位分配体系深入改革的同时,根据岗位职责设定薪酬,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方法,将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目标与绩效管理目标充分结合,激发单位职工工作潜力,提高单位工作水平。 其次,加强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在职称审评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审批资格和条件,突破学历、资历限制,综合考核竞聘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在评审流程上,应该保持评审过程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严禁发生人情、权钱交易等暗箱操作行为。 再次,加强岗位聘用体系建设,对三类岗位实施聘用制,针对专业技术岗位,应该采取动态聘用标准,完善用人机制;针对工勤岗位,需要做到考聘分离,改变工人岗位能上不能下、技术等级终身制定状况。 最后,完善激励体系,包含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奖罚机制等,鼓励单位人员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给事业单位发展奉献一分量。

(四)强化单位监督管理

在人事单位岗位设置改革中,人社部门及上级部门需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通过加大职级申报管理力度,保证人岗分离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严格按照审核流程强化过程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岗位分配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相吻合。 与此同时,把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到具体位置,结合绩效考核标准,加强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将绩效考核结果灵活地运用到岗位设置中,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水平。 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把岗位设置要求、单位人才结构等内容融入其中,在整个岗位设置管理过程中,将监督管理方法落实到位。 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需要结合放管服管理要求,加强依法监督管理,及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对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及时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方案,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指导,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水平。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人事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需要结合人事改革要求,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明确自身在岗位设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影响事业单位今后发展。 通过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体系,强化单位监督管理,给各级人员提供相应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单位职工工作积极性,在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水平的同时,给单位创造理想效益,增强单位发展实力,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设置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