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生物实验教学探寻

2020-11-26 04:12周颖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数码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试管实验教学科学

周颖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实验教学中往往出现秩序混乱、实验目标不明确、分析不透彻等情况,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还对师生情绪、习惯养成等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应顺应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提出,围绕生物新课标包含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 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优化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凸显出实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一、开展平行实验,形成支撑概念生成的丰富事实

一个科学概念往往需要从大量丰富的事实依据来演绎归纳而生成。人类认识活动,总是先接触到个别事物,而后推及一般,又从一般推及个别,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不断深化。实验是探索事实获取实证的重要途径,在实验中选用多种材料,有助于学生认知生命现象的普遍规律和概念的最后生成。

例1:探究光合作用的系列实验:天竺葵是首选实验材料,其实验效果也确实很好,但天竺葵一方面难觅,一方面叶片少,一个年级一二十个班短时间损耗很多,有时连刚长出的小叶片都难逃“毒手”,最后就光秃秃只剩枝条,很难养活到第二年再用。在实践中尝试使用青菜叶、铜钱草、一串红等相对常见、叶片多、易养活、成本低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的补充,意外发现效果不亚于天竺葵,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参与面,最关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是绿色开花植物普遍进行的生理作用,从而为生成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做好积累和铺垫。

例2:观察花的结构:教材中取材桃花,桃花本身品种繁多,碧桃是校园里的常见树种,而碧桃花多数为重瓣花,对辨认花的结构有影响,紫叶李、垂丝海棠等花型虽小,五脏俱全且分明,可以考虑部分替代桃花,这样就避免“啃食”一个品种,也为学生总结“花的一般结构”做了极好的铺垫。

例3: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检验二氧化碳可用两种试剂: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BTB)溶液。通过实践操作,地生植物通入澄清石灰水效果明显,用足够大的密封塑料袋来替代广口瓶,分别设置:甲:盆栽植物+透明密封袋+大号黑色塑料袋;乙:盆栽植物+透明密封袋;丙:空的透明密封袋。均放置在光下2 小时,用漏斗在密封袋一侧开小口注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可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通过实践还发现用水生植物金鱼藻做这个实验也方便易行,用三支试管加入等量已吹气的BTB 溶液,其中甲乙试管内放入适量金鱼藻,丙试管内不放,甲试管用黑纸包住,均在光下静置2 小时,甲、丙试管BTB 溶液仍然呈黄色,乙试管变成蓝色。通过并列式实验的设置,学生容易获得丰富的“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事实,从而从广泛的事例中得出结论、生成概念。

二、设计递进式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水平

科学探究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未来公民在创新型社会中从事生产和生活应具备的能力,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设置递进式实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深入探索,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1: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设置到户外在完整的植株上做对照实验,如在桂花、香樟等树上选用粗细相近、位置相仿的两根枝条,一枝去叶,一枝留叶,各套上透明塑料袋扎口。对科学实验而言,模拟自然环境或直接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更富客观性,就如袁隆平院士常在田间地头做实验一样。此设计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对照实验:选用相似的叶片,分别在上、下表皮及上下表皮涂上凡士林,以探究叶上下表皮蒸腾作用强度的差异,进一步明确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是叶表皮的气孔。

例2: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巧用萝卜,可以同时鉴定水、维生素C、无机盐三种物质的存在:先用萝卜挤压出汁液,鉴定出含有水;再吸取一滴萝卜汁液滴在载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烘烤至干,留下的结晶物质说明含有无机盐;最后在滴加碘液变蓝紫色的米饭上滴加萝卜汁,蓝紫色褪去则鉴定含有维生素C。学生分工合作,一物三用,层层递进,饶有趣味。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优化了实验效果。

例3:观察水中的小生物:实验设计首先出示两张不明生物的载玻片,要求学生先观察后对照模式图进行判断。设置悬念,并以观察比较的方式引领学生认知,巧妙化解了学生盲目观察费时费力的情况。

三、应用图表细化分析,注重科学思维的提升与训练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但实验本身不是教学目的,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现象和数据,悟出结论,在系列环节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习得科学工作的基本范式。应用图表于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中,大大提高分析的透彻度和清晰度。

例1: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有甲乙丙三个装置,其中有两个变量:光和绿色植物,暨包含两个对照实验,乙是公共的对照组,学生容易将两个结论混为一谈,且容易思维定势,出现并不从实验现象去分析结论的情况。此时可用表格来梳理现象、引导分析,辅以板书生成,真正落实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悟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初衷。

例2: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以柱形图列出各条件下的萌发率,学生根据图表分析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而光照、无机盐的条件不是必要条件,至于空气是否是必要条件,还要通过讨论做进一步探究。

例3:观察霉菌:可以选取多种地方及食材上的实验材料,如面包馒头、发芽的花生、酱油瓶口、衣服皮靴等。从生活入手,就地取材,实验中观察多种霉菌形态结构,并从调查中获知霉菌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为学生树立科学生活观念打下基础。

四、渗透人文教育,注重发展与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是所有学科都需要聚焦的核心素养,生物学课程中的“社会责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是指基于生命科学的基本认识,参与个人生活与社会事务讨论,做出科学解释和判断,解决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实验教学中有意渗透人文教育,细节处理使之成为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例1: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教材中已经删去了解剖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设计出对鱼伤害最小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同理,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等实验,不仅要制止学生实验中玩弄小动物的行为,而且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待生命,结束后将动物放归自然等。

例2:模拟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模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模拟探究烟草、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教材设置模拟实验本身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思想,教师要加强对模拟对象的分析引导,在细节中渗透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生活的观念和习惯。

例3:探究某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此类实验建议教师结合当地实际问题开展,如模拟不同浓度的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中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自主学习丰富探索体验的平台,心理教育学认为:“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学生上到实验课的兴奋程度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主动思考分析,实验教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扎实推进实验设计的优化,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实验的设计、实施、改进和分析,逐步达成树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养成探究习惯,担当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试管实验教学科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科学拔牙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