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贸易 夯实中美经贸根基

2020-11-27 10:54王海峰编辑王亚亚
中国外汇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国进口货物进口

文/王海峰 编辑/王亚亚

《中美经贸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达成,使中美经贸关系向正常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有助于化解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协议》除前言外共计八章,第三章和第六章主要涉及与贸易相关的内容,所占篇幅最长,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涉及到农产品贸易中的很多技术问题和细节,是扩大农产品贸易的基础;第六章“扩大贸易”,其条款具有明确的量化目标,是第一阶段协议能否最终落地的基石。

《协议》有关贸易内容的主要条款

第三章包括总则、17个附件和1个附录,共计23页;第六章包括目标、贸易机会和附件,共计23页。两章合计46页,占《协议》91页的50%以上。

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内容概况

第三章第一部分为“总则”,指出要加强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互信和友好合作,打好处理长期问题的基础,使农业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支柱。“总则”的条款有五条:第一条,强调了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合作对两国的重要性;第二条,强调与农产品贸易相关的基于科学和风险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第三条是关于农产品公平贸易和关税配额管理;第四条是关于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监管和贸易;第五条是有关遵守WTO的国内措施。

第三章的第二部分是“附录”,列出了有关“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具体承诺,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体现在17个附件中,内容包括:农业合作、乳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禽肉、牛肉、活种牛、猪肉、肉类禽类及加工肉类、电子肉禽信息系统、水产品、大米、植物卫生、饲料添加剂(包括预混料、配合饲料、酒糟等)、宠物食品和非反刍动物饲料、关税配额、国内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部分是一个附录,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列出了五类不符合进口条件的牛肉、猪肉和禽肉产品类别。

第六章“扩大贸易”的内容概况

第一部分是“目标”,主要包括四条内容:第一条,双方认识中美经贸协定和中国对外开放相关政策导致的经贸结构变化,有助于改善贸易环境和扩大贸易,特别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第二条,双方相信介于贸易的互补性,扩大贸易有助于改善双边贸易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条,双方认识到美国可以生产和提供高品质而又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中国也需要为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进口高品质和价格可承担的商品和服务。第四条,双方将寻求通过建设性工作和合作,来改善双边贸易关系,探索扩大贸易的合理步骤。

第二部分是“贸易机会”,包括七条内容:第一条最为核心,规定中国应以2017年从美国的进口额为基数,在2020—2021两年内增加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进口,涵盖制成品、农业、能源和服务四大类产品;第二条,指出双方应细化上述四大类产品项下分类进口增量;第三条,双方应预测中国在2022—2025年扩大从美国进口四大类产品的数量;第四条,美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向中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第五条,双方认识到中国的采购应该基于商业考虑和市场价格,特别是农产品,特定年份、市场状况可能会影响采购的时点;第六条,中美双方应以官方贸易数据作为判断本章是否执行的依据,对于数据引发的分歧,双方将进行磋商;第七条,如果中方认为中方履行该章责任由于美方的原因受到影响,中方应该与美方进行磋商。

第三部分是附件6.1,是第二部分第一条的补充和细化,主要是在2017年基础上,中国要从美国增加四大类23个类别产品的进口额度,2020—2021两年共计2000亿美元。其中,制成品两年增加777亿美元,农产品两年增加320亿美元,能源产品两年增加524亿美元,服务产品两年增加379亿美元。

第四部分是附件6.1的附件,货物产品细化到18个类别大约550项海关商品HS4位码产品,服务项目细化到5个类别20个行业。

考虑到细化的扩大贸易数据可能会引发市场波动,第一阶段协议第三、四部分,并没有将扩大贸易指标进一步细分到23大类和下面的各个小类。

理性认识有关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条款

“食品和农产品贸易”在绝大多数贸易谈判中都极为敏感,是贸易谈判难点和焦点。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摆,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国家不愿在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方面让步。一方面,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不仅涉及到各国粮食安全,也影响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农业就业人口。另一方面,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存在对农业的巨额补贴,食品和部分大宗农产品贸易不仅关税高,而且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反观《协议》,则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条款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心。《协议》中相关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条款,将使中国在农业领域可以更加快速地与国际高水平对外开放接轨,既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也体现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心。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开始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开放水平越来越高,中国农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同时占本国的贸易比重不断下降。2001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5.5%,其中出口160.7亿美元,进口118.3亿美元;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13.9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9%,其中出口755.3亿美元,进口1258.6亿美元。

二是《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条款有助于中国参与WTO改革。《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条款,间接促使中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不仅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WTO改革,也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更好地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而构建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网络。同时,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条款不仅有利于中美的农业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更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带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交流与合作。

三是《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条款不会影响中国粮食供应安全。入世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使得中国城乡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食品供应安全保障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居民对粮食的直接消费比重下降,对蔬菜水果、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比重快速上升。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粮食安全有了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充裕的贸易顺差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食品和农产品的动态平衡,满足人民多样化、高水平的消费需求。因此,《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条款不会影响中国的粮食供应安全。

关注扩大贸易条款及其影响

扩大中美贸易的重点,是扩大中国进口美国产品。这看似中方做出了让步,实际上最终受惠的是中国用户和消费者,同时也有助于扩大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首先,中国具有扩大美国进口的条件和可能。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货物2.077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2886亿美元。2019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货物1227亿美元,由于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远低于2017年的1539亿美元。根据《协议》,2020年,中国应该在2017年基础上,从美国多进口货物639亿美元、服务128亿美元。如果2020年中国货物进口量能够保持稳定增长,那么中国2020年的货物进口额至少不会低于2019年的水平。如果比照2019年的水平,则在2017年基础上,2020年从美国多进口639亿美元,意味着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比2017年仍会增加2247亿美元。因此,中国扩大从美国的进口,既有条件也有可能。

其次,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有可能挤占其他国家的份额。根据上文分析,中国需要在2020年从美国进口货物至少2178亿美元,比2019年的1227亿美元多951亿美元,增长77.5%。那么,2020年中国进口规模至少需要达到2.172万亿美元,增长4.6%,才不会挤占目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份额。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产能过剩仍普遍存在,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和制造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将极为有限,有的产品价格还可能下滑,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很有可能挤占其他国家(主要是日韩和欧洲等与美国比较优势相近的经济体)的对华出口份额;同样,中国从美国进口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也同样会挤占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的份额。

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国内用户和消费者则是扩大进口的直接受益者。按照《协议》,中国扩大从美国的货物进口需要美国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也就是中国进口美国的商品应是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才能够符合WTO要求。这样美国出口给中国的货物必须比日、韩和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商品更具性价比,才能被中国消费者和用户所接受。因此,这样的进口必然会惠及中国的消费者。不过,部分中国本土企业也会因此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同样,中国扩大从美进口服务,也会导致类似情况。

落实《协议》相关贸易条款需关注的问题

中美签署《协议》,表明两国有意愿、有信心、有智慧,也有能力逐步解决双方存在的经贸争端。要使《协议》中扩大贸易的目标落地,需要认真关注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完成《协议》要求的中国2020年从美进口目标是关键,难度不小。中国要实现2020年从美国进口扩大目标,从美国进口货物需比2019年增加951亿美元,增长77.5%。202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货物需要比2020年再增加982亿美元,增长45.1%。这就要求中国考虑对《协议》附件6.1中的美国产品恢复WTO最惠国关税;同时,美国企业也必须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出口产品。2020年中国市场需求结构与2017年相比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美国企业能否提供比其他国家和经济体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中美在贸易统计方面的差异可能会使问题复杂化。中美在贸易统计方面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美国对出口按离岸价格统计,中国对进口按到岸价格统计,此外,中美还存在一定比例的经由中国香港等第三方的转口贸易。前面关于扩大贸易的数据分析是基于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如果用美方的统计数据,结果会有很大的差距。如,2017年美国商务部统计对中国货物出口为1302.8亿美元,比中国海关统计的自美货物进口少了236亿美元。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按中方统计实现了协议目标,但按美方统计可能尚有差距。

三是价格波动和市场选择问题。按照《协议》,2020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货物将至少比2019年从美进口货物增长77.5%以上,进口额将至少增加951亿美元。这一预期极有可能会带来美国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同时,中国企业从美国进口货物的大幅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美国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些国家很有可能会降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这样就产生了企业的市场选择问题。这就要求在中国企业加大对美国出口产品采购的同时,美国企业必须参照其竞争对手的价格,下调而不是上调价格,提供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这对美国企业和政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是中国扩大对美服务进口也面临诸多挑战。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7年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为560亿美元,2018年增长到571.4亿美元,2019年可能略低于2018年的规模。按照《协议》,2020年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需要比2017年增加128亿美元,达到688亿美元,相对2019年,增幅在20%以上。过去两年,中国在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增长有限。2020年春节前后,中国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美国加大了对中国游客的旅行限制,可能会导致美国2020年在旅游和航空运输项下对中国服务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其他行业对中国的服务出口。

猜你喜欢
美国进口货物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我国2022年1-8月进口粮食等农产品数量、金额、吨价变化分析
逛超市
“美国进口蜗牛”
『美国进口蜗牛』
路遥知马力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