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清音进校园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27 22:061魏2李2刘1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002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四川成都610041
流行色 2020年4期
关键词:清音韵味四川

1魏 平 2李 丽 2刘 莉 (1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2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四川 成都 610041)

清音,原指“声音清亮、悦耳动听”,实则道出四川清音的音色特点。四川清音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四川曲艺的一个曲种,用四川方言演唱,“依字行腔”使其独具川味和川韵。四川清音按伴奏乐器而称,有“唱琵琶”“唱月琴”之别名。2008年,四川清音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四川清音教学准备策略

1. 挖掘审美价值,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1)文化自信,追根溯源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寻根、固本、筑基的教育工程,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之必须。四川清音是地方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学习四川清音,不仅是学生与四川文化的情感纽带,爱家乡、爱四川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在国内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自信之源。做好四川清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策略探讨,不仅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利于音乐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生成和文化自信的建立。

(2)爱美尚美,美美与共

领略四川清音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在四川清音的学习中,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四川清音的习惯。通过系统的学习四川清音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本土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3)以美动人,以美育人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四川清音,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四川清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四川清音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欢四川清音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对四川清音作品情绪、风格、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中陶冶情操。

2.遵循音乐课程标准,找准四川清音学习定位

(1)细化课程标准,明晰四川清音文化定位

清音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总目标要求,课题组精心细化了四川清音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通过清音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清音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对清音的持久兴趣,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须的清音演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滋养四川清音生长的地方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对四川清音的韵味与风格有一定的听觉与欣赏能力,具有初步的表现能力,具有基本的四川清音文化素养。

(2)明确学习目标,厘清四川清音知识技能

四川清音基础知识:了解四川清音历史,用四川方言演唱,分析了解作品中音符、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各种音乐要素。

四川清音演唱基本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演唱清音和演奏打击乐器-竹鼓;了解它的大小调、曲牌、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知道有代表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感知不同曲牌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特征。

3.专家引领,名师指导,课程跟进

课程改革,师资先行。要有高效的课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为音乐教师专门聘请曲艺作家、名家到校进行主题讲座;聘请清音大师到校培训。每周教研活动时,留半小时进行清音作品的演唱、打击乐器演奏、清音乐理知识的学习等,从清音文化、清音演唱技能、清音伴奏技能、清音表演技能等多维度,提升全校音乐教师队伍,为提高清音课堂质量做好充分准备。

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参研学校每月最后一周为清音教学周,每学期4次清音课。通过小学阶段的48课时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四川清音的历史,清音是由四川方言演唱的说唱艺术,学习掌握清音演唱的技能,特有的行腔方式:哈哈腔,舌尖弹音,贯口;清音大小调、曲牌;能用“竹鼓”为歌曲前奏伴奏;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著名艺术家。

专家们对教师进行了细致的清音知识培训,通过10余首清音作品的演唱,学会清音三大行腔“哈哈腔”“舌尖弹音”“贯口”,熟练掌握清音“竹鼓”的演奏方法,了解清音的曲牌、大小调知识,清音的历史和表演艺术家。

二、四川清音的教学实施策略

1.说、吟、诵、唱、演,品味四川清音的意韵

四川清音按艺人唱腔分为上河(成都)下河(重庆)中河(宜宾、泸州)。我们这里所说的四川清音是以成都方言演唱的上河。我们常说语言是根,韵味是魂。要唱好四川清音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教学。

(1)细品四川方言

说好成都话。成都是个移民城市,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并且学生们从小没有说成都方言的习惯,因此在教授每一首作品之前,我们用成都方言诵读歌词,逐字逐句地示范、教授。有时会出示方言版的声调PPT,让学生结合手势的方向发音,这样声调更准确,更地道,更有成都味儿。学生能够用流利的成都方言完整的诵读之后才进行清音演唱的教学。

(2)探索说唱奥秘

四川清音是用四川方言“依字行腔”进行演唱。歌词诵读时,要把四川话的风趣、幽默、儿化的韵味体现出来,进而演唱。从诵到唱,训练中让生体验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吟诵好了,唱,也就有韵味了。让生重视探究过程,感知清音用方言“依字行腔”演唱的特点。

2.手、眼、身、法、步,表现四川清音的神韵

(1)体验师徒传承模式

四川清音继承了传统曲艺的教学方式:面对面口传心授,师傅教,徒弟学。唱腔韵味,是四川清音的魂。音乐教室常态的钢琴乐器是按照十二平均律来打造的直音乐器,无法表现出四川清音逐步到位的润腔过程。所以,清音采用琵琶、竹鼓、檀板等为伴奏乐器,而且,记谱法也完全无法记录其韵味与唱腔。因此,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极为重要,有许多曲谱上没有标识的装饰音,需要专业的教师口传心授你才能慢慢体味,并在曲谱上标注许许多多的符号。

由于四川清音的发声技巧与一般的歌唱不同,尤其是它的“哈哈腔”,演唱时用喉头的“大舌头”和“小舌头”相互撞击而产生,只有面传心授,才能逐步体会、模仿、学会。学生在口传心授中需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师傅演唱的清音作品,在体验、感受、享受美的过程中,体验与理解清音的声腔韵味,逐步感受其特点,慢慢发现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关联,领会其精神内涵。选编的校本教材中有许多作品都有“哈哈腔”的演唱,例如《小放风筝》《赶花会》等。

(2)发现生活中的清音

四川清音演唱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儿,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模拟适当的场景进行引导,让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适当的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清音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选编课例中的《小放风筝》《数蛤蟆》《数麻雀》《赶花会》《布谷鸟儿咕咕叫》等均可用生活情景引导学习。

天府美食名扬天下。夫妻肺片、川北凉粉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美食,海椒、花椒、葱蒜姜是最最常见的调料,也是《赶花会》中著名的唱段。为了突出音乐的地方风格与韵味,许多名家常把1—2小节处理成念白。这是学生最喜欢唱段,因为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演唱这一片段时,学生自然会联想起生活中的日常情境,眼有景、嘴带笑,以情带声、以声表情。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表达,我们选用了分句突破方法,把强化重点乐句学习,并加入手、眼、身、法、步让全体学生参与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创设情景,用眼神、动作、声音、表情沟通交流,关注他人,能做到与他人充分交流合作,协调能力和集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效果良好。

(3)模唱四川清音衬腔

四川清音有三大衬腔:哈哈腔、弹舌音、垫字和垫词。

哈哈腔,是由演员用“大舌”和“小舌”发生撞击,发出的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连续顿音。声音跳动,清脆悦耳,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它有“东方花腔”的美誉;弹舌音,就是弹动舌尖发出“嘚儿”的声音,“嘚儿”有长短之分;垫字和垫词,是指唱腔的“垫字和垫词”,如“哎呵”“呦呵”“嗨哟”等,重韵味和风格,非实词。

以上三种行腔的运用,都起到渲染、烘托、美化的作用。

(4)领悟四川清音文化的包容性

四川清音是由各地小曲、小调、民歌综合演绎而来,因此,它的许多曲目在其他地区的小曲小调中,很容易找到痕迹。例如《小放风筝》和由江南小曲改变的歌曲《天涯歌女》,这两首曲子在风格、韵味、旋律等方面都比较相似。

通过聆听、演唱,学生会发现,两首作品调式相同、旋法相同,只是四川清音的旋律有更多的加花。聆听、演唱、分析、对比,寻根溯源,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四川清音在历史的流变与社会的变迁、以及劳动者流动的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是一个有着广博胸怀的曲种。

学校是传播优秀文化的传承地,学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唱者、传播者、传承者。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四川清音进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中,每一位教师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们更是捷报频传:成都市小小非遗传承人“小戏迷”奖(最高奖)、成都市中小学生戏曲展演“最佳表演奖”、成都电视台一套、二套对学校“非遗”进校园专访、第三届世界中小学生合唱比赛银奖(演唱《布谷鸟儿咕咕叫》)、国际交流演出30余场,在传承四川清音的路途上,孩子们越走越远、越走越自信、越走越有底蕴。

猜你喜欢
清音韵味四川
《山水清音》
A gift I treasure
《园林清音》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秋的韵味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
《山水清音图》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