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能力导向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11-28 06:23沈仙法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专业

沈仙法

行业能力导向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沈仙法

(三江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为满足中国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研究了如何将行业能力融入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行业视角阐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实施价值和现实困境,提出了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为重视行业能力的校内培养,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行业学院;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程课堂教学形式;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持续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将对同类高校进一步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行业能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近年来,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虽然高校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1],但对应用型民办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是其存在的根本。行业能力导向是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民办高校实施行业能力导向的培养路径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范围,使学生具备行业岗位的从业资格。

1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

1.1 学校类型的定位

高等学校主要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三大类,其中教学型高校又分为技术应用教学型高校和技能教学型高校两种[2]。三江学院属于技术应用教学型高校,主要培养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营销和管理的各类专门人才。

1.2 办学层次定位

研究型大学重点以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为主,主要培养高层次研究和创新性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有一定的复合知识、以技术应用和开发为主的高级人才。教学型高校主要是培养面向区域范围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三江学院是民办本科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其定位介于公办一般本科和高职之间,虽然录取分数有时会低于优质公办高职院校,但由于培养的学生是本科层次人才,因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高于高职院校。

1.3 社会服务面向的定位

高等学校要找准在履行三大职能时所涉及到的地理区域和行业范围。具体表现为:①服务的地域选择,即学校是服务于某个区域还是服务于全国;②服务的行业选择,即学校主要为哪些行业培养人才。民办高校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因此,三江学院以立足南京、服务江苏、面向全国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并以此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和目标。

1.4 办学特色定位

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是体现办学个性化的有效方法,民办高校要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具有行业优势、专业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3]。三江学院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积极服务长三角的产业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三教融合、自主分流”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三江学院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价值

2.1 迎合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需求

面对人类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民办高校应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注重学用结合、理实一体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知识经济的最显著特点是人才经济和创新经济。正是因为知识经济中的“人”和“创新”,从而使知识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4]。中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符合新时代知识经济中对人的需求目标。

2.3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据调查,国内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除了能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外,还希望他们具有一定的行业适应能力。所以,将行业能力内化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将极大地提高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2.4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为主动适应这种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标,探索行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嵌入对学生行业能力的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行业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3.1 高校主导作用不足

应用型高校是培育技术型人才的主体,在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更要承担育人的责任。但是当前一些高校热衷申请热门专业,专注于招生数量的增加而忽略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专业知识教授的责任,还要担任学生做人、做事以及行业的引路人。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高校更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淡化了行业职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

3.2 行业企业缺乏参与动力

行业企业是高校各类毕业生的需求者和使用者,理应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但是,当下环境中,企业缺乏参与培养人才的动力。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压力,企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没有时间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另外,国内大多数行业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不会从长远角度考虑去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这种形势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还没有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3.3 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自觉将专业能力内化为行业职业能力。但是,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教师布置任务后,很少有要求主动学习。由于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致使行业职业素质难以在学生身上体现。

3.4 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明显,部分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少专业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经历。而在入职后又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缺少深入行业企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呈现了“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3.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的实践教学考核过程中,忽略了阶段性评价,缺乏对学生的行业职业素养的考量。职业工作中的要求学生具有的诚实守信、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并没有体现在学生的实践考核中。另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的评价,没有行业企业指导教师的意见。

4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4.1 重视行业能力的校内培养,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行业学院

培养具有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是中国的各大高校。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各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业职业素养,并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另外,应用型高校应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主动应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与地方重点和主导行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群,与行业重点企业紧密合作,建立行业学院。通过建立行业学院能够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企业就业竞争力。

4.2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程课堂教学形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爱课程、超星泛雅和学堂在线等现有在线教育平台资源,再结合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形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慕课堂、雨课堂和学习通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专业知识以视频、图像、实时数据和音频等形式,直观即时地展现出来,加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流的研讨式教学模式。

4.3 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持续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当代技术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应用型高校的重要标志。产教融合的实质就是产业与教育相互协作,共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础。学生在校园内完成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最后一年通过进入企业完成相关专业实际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行业就业能力。

4.4 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

根据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优点,依据专业特色、行业特征和区域优势开设多样化实践课程。以校内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创新竞赛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融合课内、外的实践教学,形成以创新竞赛、科研项目和课程实践相配合的专业创新实践体系。实践课程通过“专业课程—行业项目单元—行业综合项目—行业实际项目”的渐进式流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能力,完成行业实际工程项目。

改革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明确实践课程考核办法与理论课程相同,实践类课程考核不及格同样要补考或重修,给 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这样才会显著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4.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行业能力的关键。因此,可通过以下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培养:①引进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教师;②利用校企合作,把专业教师派驻行业企业,使教师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的最新管理和技术;③企业派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进入学校,介绍当前行业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实战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

5 结语

当前,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并不长,其人才培养路径尚需不断改进和研究,通过构建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葛红军.教学服务型大学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32-34.

[2]李玉珠,常静.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规格与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5-49.

[3]王国夫,孙小红,郑余.以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83-85.

[4]关少化.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特点、价值与理论期待[J].北京教育(高教),2015(5):24-27.

沈仙法(1974—),男,江苏扬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类专业教学及管理。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行业能力导向的民办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9SJA0494);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民办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融合研究”(编号:2019-R-79834)

2095-6835(2020)20-0050-02

G718.5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19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应用型专业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