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创业增收致富
——记七师一二九团五连职工郭占涛

2020-11-28 14:33单荣芳
兵团工运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团场纯收入连队

□单荣芳

郭占涛,男,汉族,生于1971年6月,现年49岁,初中文化程度。1991年3月至今在七师一二九团五连工作,刚到连队郭占涛主要靠养羊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夫妻二人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三个孩子上学,家里支出多收入低,生活非常困难,面对销路不畅收入不高的养殖生涯,他深感自己当兵团职工挣钱特别不容易,便尝试着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致富,在成败交加中郭占涛打拼了多年,最后终于走上了致富之路,同在五连工作的职工在他的带动下,也渐渐富了起来。

2011年春,郭占涛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通过自主创业先使自己富裕起来,再带动周围的职工一起致富,于是他大面积承包新开荒地,种植棉花400亩,由于新开荒地盐碱大,土壤肥力差,地面高低不平,管理很难到位,所以投资大,亏损严重,由此郭占涛陷入困境,连队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多方联系为郭占涛提供技术信息,引领他采用科学种田措施。2012年,自信心受挫的他再一次鼓起勇气,虚心向连队领导和朋友请教,从中学习了很多棉花种植技术,回家后总结自己在种植过程中亏损的原因,决定先改良土壤,采用冬灌方式压盐压减,自己打井,利用加压灌滴施酸性肥料,确保棉田酸碱均衡。犁地时尽可能往低洼处深翻,消除土地高低不平现象。通过多举措土壤改良提高自己的技术管理能力,郭占涛种植的棉花单产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此收入也逐年增加,2017年纯收入达15万元。2018年为了响应团场连队改革号召,将自己改良多年的土地由连队分给新职工作为身份田,自己仅剩余50亩身份地,为了继续实现自己的致富梦,他又从别的职工那里给自己流转了150亩地,总共200亩土地全部选择种植师、团推荐的中棉86棉花新品种。在棉花种植生育期,他精心管理,合理水肥运筹,年底棉花单产达450公斤,纯收入20万元。获得一定积蓄的郭占涛于2019年初,给自己买了一辆954拖拉机和农机具,在棉花田间管理过程中,既方便给自家地里作业,降低棉花种植成本,还能帮别的地里播种、施肥、打药等,挣取农机作业费用八万元,棉花种植纯收入22万元,年收入30万元,同年年底郭占涛被连队推选为科技示范户。

经过多年摸索,2020年初,他认为发展品牌林果业和养殖业也可以增加收入,于是他雇人把自己地里种植的40亩国光苹果全部更新为红富士,而且套种了各种瓜果蔬菜,用15亩水池搞养鱼业。为了让自己尽快成为一名致富能手,郭占涛干劲十足,在种地闲余时间多处走访,四方取经,回家后马不停蹄奔向自己家的果园和养殖基地,把学到的知识耐心地讲解给顾工,让他们熟悉掌握瓜果蔬菜和养鱼技术。为了以品牌赢得市场,郭占涛多次请教专家,并且通过书本和网络查找林果业种植以及养鱼业相关技术知识,制定了相关方案,确保种植业和养鱼工作顺利进行。通过他用心琢磨,细心管理,郭占涛种植瓜果蔬菜和养鱼业预计年底纯收入11万元,加上农机增收和棉花种植,全年总收入可达40多万元。几年后,郭占涛的40亩红富士苹果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为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郭占涛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创业经验,无偿传授给周边居民和前来参观学习的职工群众,从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与职工算明白账,鼓励他们拓宽思路,大胆探索,科学管理,加快植林果和养殖业等优良品种改造步伐,以品牌打通市场,发展多元化经济,促大家增收致富。

作为团场典型创业致富的郭占涛认为自己挣到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致富才是目的,通过几年的种植、养殖,凭着自己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在自主创业这条路上他始终还想一直坚持走下去,辐射带动更多的职工群众发展合作社,吸纳更多的职工加入合作社,利用当地资源,采用“合作社+农产品+农户”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从事种植、养殖等多元化发展,形成新型产业链,让种植和养殖发展成为职工创业增收的一种顺行渠道,全力做到种植和养殖规模化、品牌化、并且走向市场化,解决职工致富道路不宽,农产品销路难问题,实现团场连队产业提升,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目标。

猜你喜欢
团场纯收入连队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记二团十七连党支部书记李长功
兵团总工会出台连队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意见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探讨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
前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