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

2020-11-28 12:19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双重排查隐患

(上海大屯能源铝板带厂,江苏徐州 221611)

即使全国上下已经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但是一些非传统高危行业,依然频繁出现各种安全事故,这一现象反映了目前全国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处理不到位的现状。所以,企业应该扎实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作业原则,只有全方位的保障生产作业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够让工作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之中,还可以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进步上起到有力帮助,对此,企业需要对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构建双重防御机制,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1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 安全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属于一个经济多元化的社会体系,既具有能源、冶金以及建筑等传统型经济产业,又发展了服务业、金融业等新型经济产业,因此国内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当前主要面临这类型多样、个性化突出等特点,特别是对于能源、建筑、制造之类的高危行业,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大型的安全作业事故,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1]。

1.2 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设立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观意愿不强

在创建、完善、执行双重管理预防机制方面,一些企业的态度较为消极。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1)双重预防机制相较于传统风险预防模式增添了安全管理项目,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都需要对其生产机械设备与技术加以调整,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成本大大增加,所以企业并不太乐意实施双重预防机制;(2)双重预防机制更为严格,在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活动中时,部分基层职员会具有抵触心理,此问题的存在也会导致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受到较大阻碍。总而言之,新制度的推行必定会对传统管理方式造成一定冲突,已经适应了传统机制的企业与职员大多会呈现反对态度[2]。

1.2.2 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合理

对于双重预防机制而言,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属于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主要肩负着隐患排查与治理等任务。不过,因为国内当前实行双重预防机制的时间并不长,一些企业没有基于此机制创建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从而导致基层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譬如,在传统的安全管理机制中,一般都会在基层部门安排合适数量的安全员,从而保证生产作业环境合规、合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之后,就会立即针对问题采取处置措施。但是在实行风险分级以后,基层部门的负责人也会承担一部分安全责任,但是双方在管理职责的分配上并未得到明确规定。再就是,有些企业会利用风险分级来减轻一些主要领导人的安全责任。这样的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无疑会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埋下较大隐患。

2 双重预防机制的概念和内涵

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实行双重预防机制,其实质上就是通过创建两座防火墙,以此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其中,第一座防火墙即为风险管控,是基于对安全风险因素的判断、管理控制,针对风险作出系统化、源头性的识别,依照风险的等级实行分级管控,从而促使各种风险都可以获得全面、有效的管控,让其被控制在可接受的预定范围内,从而发挥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第二座防火墙即是指隐患治理,将隐患的排查与治理作为主要方式,核查出在风险管控期间存在的缺失、漏洞或是失效问题,保证可以做到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全方面的防范安全事故的产生。若是风险管控工作落实足够到位,则不会出现事故隐患;若是事故隐患有被及时的察觉并加以处理,便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应当实施双重预防机制,这样便可以扎扎实实的将所有风险因素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将所有隐患都在形成的初期阶段就处理妥当,进而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3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提升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主观意愿

因为实施双重预防机制会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提升,所以有部分企业在创建、实行此机制时态度较为消极。要想解决此问题,企业可结合一些先进的新式技术来降低管理支出。譬如,在生产作业的火灾隐患预防工作中,技术人员可使用传感器来全面监控每个生产流程,一旦生产设备存在温度异常现象,或是某个生产流程中出现烟雾现象时,传感器就会把异常数据立刻上报到安全管理部门的终端平台,值守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便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分析生产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解决方案,将隐患及时处理。基于对安全防护技术的优化改进,就能起到降低人力成本支出的作用。

3.2 健全责任体系

企业应当坚定地遵从底线原则,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为基础理念制定合理、完善的安全作业责任机制。只有创建了一个良好的责任机制,并将其有效执行,才能够保障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创立健全的责任机制,可以从创建管理组织、确定主要负责人与领导人的责任构成、动员全体公司职员参与、确保安全生产投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等多个方面来予以实现。

3.3 优化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不仅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重点,其主要可分为内部平衡、外部平衡以及动态平衡三个部分。其中内外平衡之间互为条件,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是企业与企业内外部所有限制、影响要素的平衡。从某一角度而言,企业内外平衡水平的提升象征着企业管理能力增强,但同时,内外平衡也会随之带来程序化、模式化以及类型化等发展倾向,从而导致企业环境敏感性与活力下降,而且无法灵活的随着环境变化而对自身加以调整。因此,达成动态平衡,最为首要的便是要有机协调好稳定与变革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活动与阶段性变革两者间获得平衡,二者也是最为考验管理决策人员管理能力之处。

3.4 打造本质安全

此方面需要先考虑弱化可能引起人身伤害或是健康受损或是财产受损的源头、状态以及行为,也就是处理控制危险源。此外,也可以通过将无毒介质替代有毒介质的措施,采取失误―安全设计、故障―安全功能的方式,对人与物之间进行隔离,从而达成本质化安全的目的。实现本质安全要求准确了解安全生产的特征与潜在规律,促进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以及规范化。

4 结语

在创建双重预防机制时,企业应当严格遵从国家规范标准,同时结合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积极进行风险防范控制工作。其后,企业需要按照风险预测结果全方位地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促使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两项工作之间的有效融合,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双重排查隐患
自然与成长的双重变奏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双重打击”致恐龙灭绝
双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