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兵早期发展之我见

2020-11-28 07:25王渤文朱子奇
时代人物 2020年23期
关键词:战败引进战斗机

王渤文 朱子奇

摘要:一战后,日本没有组建独立的空军,陆军和海军分管航空。日本人通过向西方引进先进战机、学习其先进技战术,并结合本国国情发展了自己的早期航空兵,并且在二战初期的战斗中大显神威。然而,囿于国力的限制,日本最终还是逃不过二战战败的命运。

关键词:战斗机;引进;战败

日本在一战后,和美国一样,没有组建独立的空军。飞机分属陆军、海军两大军种的航空兵部队。二战前,日本陆海军共装备各型飞机3,750架。

飞机问世后不久,日本就开始尝试独立制造飞机。相比于英、法、美、德等西方国家,日本是后起的工业国,科技实力较为落后。1909年,日本成立了“临时军用气球研究会”,主要负责航空器的研发。1911年,日本制造出了第一架国产飞机——“会式一号机”。一战期间,日本引进了法国的MF—7(毛里斯·法尔芒,Maurice Farman)、MF—11战斗机,1919年,日本人还取得了法国NiD—29战斗机的生产许可,并将其命名为“甲式四型战斗机”。

1924年4月,陆军制定《航空部管掌器材审查方针》,强调了飞机的国产化。1925年,日本陆军将航空兵科提升为独立兵科,并将陆军航空部升格为陆军航空本部。宇垣裁军以后,陆军航空本部等陆军直属机构不再负责飞机的研发,主管飞机设计研究的所泽飞行学校的研究部被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研究机构,其余设计生产职能则由川崎(Kawasaki)、三菱(Mitsubishi)、中岛(Nakajima)、立川(Tachikawa)、石川岛(Ishikawajima)等企业竞标。为了实现国产化目标,陆军在1925年11月要求川崎、三菱、石川岛三家公司,制造日本国产的新式侦察机, 1928年2月,川崎成功制作出88式侦察机。该侦察机全长12.28m,最高速度为220km/h,最大续航时间为6h,该机采用金属主翼与金属骨架,显示了日本意图独立设计并开发飞机的决心。但由于日本发动机水平相对低下,本架飞机采用了德国的宝马六型(BMW VI)12汽缸水冷发动机,设计师为德国人理夏德·福格特(Richard Vogt),日本陆军的飞机并没有做到完全国产化。在潜心研究了德国人的技術后,1938年,日本陆军制造出了机动性强、火力迅猛的一式战斗机(Ki—43)“隼”(不是日本海军的“一式陆攻”飞机)。该型机是日本陆军进攻东南亚时的主力机型,在二战初期对中国和英美的空战中,该机凭借其出色的空战性能占据了全面优势。

日本海军也十分重视航空器的发展。1912年,在人类首次在船舶上完成了飞机起降后的两年,日本海军成立了“海军航空术研究委员会”,同时在横须贺附近成立了一个水上飞机基地。1914年,日本人利用自己的水上飞机母舰——“若宫”号(Wakamiya)成功对德占青岛港实施了轰炸,首开舰载航空兵作战记录。日本海军多次派遣优秀的飞行员英、法、美等国留学,向这些航空强国讨教作战经验。日本海军还邀请了英国森比尔飞行团(Senbill Flying Group)赴日参观教学,以提升海军航空兵的战力。和陆军一样,海军有自己的飞行研究机构,飞机的生产主要由三菱、中岛、爱知(Aichi)三家公司负责。早期海军的飞机也以引进、仿制为主。1940年,三菱公司制造出了A6M“零”式舰上战斗机,简称“零战”。“零战”全长9m,翼展12m,机高3.5m,最大起飞重量2,674kg,最大飞行速度533km/h,航程达2,222km,续航时长达8h。其空战性能胜过了当时美国、英国在远东地区部署的战斗机,也优于陆军的一式战斗机。“零战”作为二战期间日本最经典的一型战斗机,总共生产了10,449架。此外,爱知还开发了99式舰载轰炸机,中岛开发出了97式舰载攻击机。战前,日本海军通过进行严苛的空战训练与轰炸训练,其航空兵的技战术水平达到了巅峰。

在对华战争中,由于日本组建了一支战力强大的航母战队,能够有效地支援日军在沿海地区的作战行动,加上中国在抗日战争初期时,短时间内丢失了大量的国土,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完全可以依靠中国内陆城市的机场,对中国境内一些纵深目标进行攻击,因此日军没有提出要发展战略轰炸机。1938年武汉沦陷后,日本陆海军的航空兵依托汉口的机场,多次起飞俯冲轰炸机与水平轰炸机,对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实施大轰炸,达到了战略轰炸的标准。但是日本陆海军高层并不重视战略轰炸。1939年,中岛公司提出了G10N“富岳”战略轰炸机的计划,意欲对美国本土实施战略轰炸,削弱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提议遭到了陆海军的否决。实际上,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陆海军根本就没有实力、更没有机会对美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轰炸,“富岳”的发展计划也就一直被搁置到二战结束了。

在防空方面,日本在电子技术上明显落后于西方,日本的地面防空部队装备落后,对盟军的空袭不能做出有效的反制。直到二战结束,日本还在大量使用落后的声音监听器来进行对空中目标的搜索监测。日本没能像德国一样,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伞兵部队,这也大大限制了日本军队的进攻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越..日本航空母舰全史[M].中国长安出版社.2016年3月版

[2]指文军鉴工作室.日本·军鉴002:革新[M].台海出版社.2016年5月版

猜你喜欢
战败引进战斗机
EF2000台风战斗机
屈原之死
关于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
“电视真人秀节目”引进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深圳特区新定位:从“引进”到“引领”
战后“满洲”日本女作家的返迁体验文学
牛岛春子的“满洲”体验和文学创作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
国产FBC-1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