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四大技能培养模块的研究

2020-11-28 07:40周霞赵俊波何燕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民办高校

周霞 赵俊波 何燕

摘 要:在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优质工业人才这条教学目标的主线上,构建基本素质培养模块、通识技能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岗位技能培养模块等四大培养模式是民办高校多元化工业设计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从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以“学科融合”、“理实结合”、“素质复合”为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基本素质和通识技能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四大培养模块之间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潜移默化的系统化教学中塑造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各种优质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四大技能;培养模块

一、问题与意义

目前,民办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弊端突显,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教学模式与实践环节落后且薄弱。如,部分民办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依然采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理念不明确。工业设计专业属交叉型综合学科,科目多课时短,课程设置不科学,導致了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割裂,破坏了学科系统性,致使学生的学习广而不精,缺乏深度;三、教学设备老旧落后,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参次不齐。部分院校的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实践条件不好,学生的专业学习缺乏系统性实践练习。

合理构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教学模块,是解决民办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各种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系统性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生生涯中,成长为专业而优秀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多元化工业设计优质人才培养模式中四大教学模块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其理论研究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改进,其实践运用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其学术研究价值对于增强民办院校完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实力,意义重大。

二、内容与关系

民办高校多元化工业设计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强调的四个能力培养模块是由通识技能、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等培养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技能培养模块主要是为了加强工科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情商、技能和创新等三个层次的能力;基本素质培养模块的学习内容广泛,涉及到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贯穿于整个多元化工业设计优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素质;专业技能培养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与应用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设计思维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岗位技能培养模块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企业实训实习为主导,理论教学极少,为学生在就业前提供具有鲜明的岗位任务特征的职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社交素质。四个培养模块的实现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特点,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通识技能培养模块是为了奠定学生宽泛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主的教学板块,基本技能培养则是为了培养学生文化、专业、沟通各方面基础的生存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板块,与通识技能培养模块呈互补关系;专业技能培养模块侧重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是对基本技能培养目标的强化与提升阶段;岗位技能培养模块强调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的职位实习学习,为学生就业上岗积累经验,是通识技能、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三大培养模块教学效果的综评与总结,四者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是实现民办高校多元化工业设计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的重要内容。

三、方法与途径

民办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解决目前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就要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四大培养模块的构建,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1、明确产学研的教育理念。产学研结合是指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市场人才需求,充分利用产业、企业等各类教学资源优势,把教研内容、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结合起来的系统性的产教合作工程。院校应依托现有教学资源,推进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艺工融合的教学和校企双赢的目标。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当前,许多公司企业对于工业设计优质人才求贤若渴,学生就业形势较好。民办院校应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利用民办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明确就业方向,打造良好的专业人才的学习环境,重点塑造学生专业与职业两大素质,实现学科融合、理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及素质复合的三层梯式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上四种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服务产业发展。

2、优化完善专业课程设置。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要进行再规划再建设,在学科融合、理实结合和素质复合等三大层面上对原有的教学设置及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和叠加整合。

(1)大一抓通识技能与基础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大一的课程设置上是以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为主,包括:《三大构成》、《设计素描》、《设计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课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宽厚的人文素养和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争取正确的价值观,做好人生规划,以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

(2)大二大三强调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各种专业能力和技能。大二和大三两学期重点培养学生在造型基础、设计表达、设计管理、工程技术、创新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设一定比例的任选课程来拓宽学生视野,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大二的课程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工业设计的技能,用启发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

(3)大四加强综合实践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工业设计的整合创新能力。大四的课程以专题设计、项目实践、模拟应聘、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毕业实习课程为主。

3、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目前,部分高校都面临师资短缺和素质不高的问题。现有师资队伍不足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短缺。工业设计专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及时引进人才或从其它相关专业转化教师以缓解师资缺岗问题;二是现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高。据调查,不少高学历、高学位的青年教师基本是毕业后就直接参与教学工作的,并未得到系统化的社会实践锻炼,加上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给骨干教师应提供一定的物质鼓励和精神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各种培训,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结语:

民办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进。而构建四大技能培养模式则是实现学科融合、理实结合及素质复合的三层梯式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多元化”工业设计专业优质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李娟莉,姚静媛,彭婧.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0):54-56.

[2] 冯强,余隋怀,白珍.应用型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7):55-56.

作者简介:周霞(197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民办高校多元化工业设计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MBXH19YB025)

猜你喜欢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民办高校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