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表达

2020-11-28 07:42朱海燕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中国画色彩

朱海燕

摘要: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积淀,其手法多样,表达层次、蕴含造诣都有着一定的深度。其中通过中国画色彩来进行情感表达,是绘画学习交流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画色彩能够给欣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从思想上、情感上对其产生震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结合中国画的色彩发展,从意向表达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期望能够增强相关专业人员对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认知,挖掘其更加深层的价值,促进中国绘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   色彩   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37-03

一、中国画的色彩发展

(一)色彩的历史

色彩作为一切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元素,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和使用历史,其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通过考古发掘,人们从原始的彩陶以及岩画上都发现了远古的人类利用色彩进行绘画和生活的痕迹,而这些痕迹也被称之为人类将色彩与生活、生产以及艺术创作进行融合的最早证明。自然界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色彩,而人类的肉眼只能识别到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在利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人类也只是将自己肉眼所能感受到的色彩通过主观的想法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因为自然界中的色彩种类非常丰富,所以人们在选择这些色彩进行创作的时候也能够创造出色彩风格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时代,由于色彩的来源以及艺术、宗教、生活、经济、审美等因素的影响,色彩的应用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比如:秦朝和两汉以黑色为最尊贵的颜色;两宋时期红男绿女的婚服以及素净清雅的艺术作品;明清时期黄色又作为象征着皇权的色彩被人们所推崇和敬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同的颜色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通过采用不同色彩进行创作的艺术品,人们也可以判断出艺术品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具有的风格和特征。

(二)色彩的影响因素

影响色彩的因素多种多样,尤其是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画而言,各种因素对于国画色彩的影响尤为明显。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周朝的礼乐文化,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历朝历代政权的颠覆和建立所带来的民族的融合都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孟思想正式确立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经过许多朝代的完善和无数思想家的不断深化,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拥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老庄哲学、佛教思想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所以说儒、释、道三种思想一直都是影响中国画创作的主要因素。受这三大类思想的影响,中国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与西方美术创作完全不相同的色彩体系与风格特色。画家们在使用色彩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除却绘画对象本身的形态特征,其更加注重通过对不同色彩、不同浓淡、不同绘画技法的灵活运用,从而体现出中国画独有的意境。通过对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不同色彩的运用会把色彩的各种思想因素体现在中国画之中,也让欣赏者可以从画作中体味出不同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三)画论中的色彩记录

虽然中国画的色彩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使用历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国画作品和绘画作品集,但是,对于中国画的色彩进行专门论述的和记录的专著却不多。即使有也往往把这一部分内容当做一个小的分项并入到其他综合性的艺术专著中,毕竟中国画的色彩使用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形态,其千变万化,即使再具体的描述也不能够概括它的全部。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没有人对色彩的使用和论述进行总结,比如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宗炳在他的著作中就对中国画中色彩的使用做了简单的概括。他认为在使用色彩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要尽量还原物体真实的色彩,且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物体本身的颜色,不能对物体的色彩进行随意的夸张和改变。

二、中国画中色彩的意象表达

(一)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中独有的一种绘画创作术语,最早由南朝的著名画家谢赫在自己的著作《古画品录》中初步提出,也是对中国画色彩运用方法的高度总结。“随类赋彩”既可以作为中国画创作的用色原则,也可以作为评价中国画的重要艺术标准。“赋”不仅有赋予绘画对象色彩的意思,也通“敷”,意思是为绘画对象着色,对国画中的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而“随类”就是要在大绘画过程中明确绘画对象的形态特征和种类。“随类赋彩”强调在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色彩的搭配和使用一定要忠实地遵从绘画对象本身的特征,色彩搭配要尽量与绘画对象保持相似或者一致。“随类赋彩”这一创作术语在诞生之初主要针对的是国画中的人物画,在以人物为对象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要注意将色彩的运用与线条轮廓,甚至是线条中的骨法结合在一起。

由于中国画本身主要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因此在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古代的画家普遍认为黑色和白色是独立于任何颜色之外的色彩,而且无法通过其他色彩调和出来。而黑与白也是人们一提到国画就能够联想起来的两种颜色,在国画创作中占据主要地位。至于其他的色彩,只是作为黑与白的点缀而存在。基于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影响,中国画在艺术创作上更加注重天人合一的空灵意境,因此在进行创作的时候画家为了能够表现出这种意境,往往会根据自己内心对于绘画对象的理解以随类赋彩为原则,结合绘画对象本身的特征,用相对抽象的形式把自己心目中万物的色彩表现在画作之中。经过许多年的发展,随类赋彩的绘画原则也体现了中国画创作的哲学思想。

(二)意象之色

中國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理念往往体现着国家独特的哲学思想,很多画家在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不仅遵从了绘画对象本身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特点,也会将自己心目中绘画对象所象征的色彩赋予到国画创作之中,这便是所谓的“意象之色”。如果要将“意象之色”进行具体的分析,那么我们可以将“象”理解为绘画对象本身的形态特征,把“意”诠释为画家心目中对于绘画对象所象征的意义的理解,它更注重于画家对于绘画对象的主观理解。而国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也体现了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所迸发出来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理念。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其实也更加重视画家本身对于绘画内容的理解,意象之色便是画家心目中对于绘画创作的理解以及自身想要通过绘画创作所表达的情怀。

说到这里,我们再将“意象之色”与“随类赋彩”结合在一起看中国画中色彩的意象表达,就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其实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联系。随类赋彩将色彩的运用与绘画对象本身的线条与气韵相结合,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对绘画对象的艺术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让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突出和明显;而意象之色,则体现了在色彩运用过程中画家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绘画对象进行赋彩来实现升华和宣泄,赋予中国画更加悠远空灵的意境和层次丰富的情感色彩,让中国画不再只是单纯的色彩与图形的填充,而拥有了更饱满的灵性。

(三)意象渊源

在绘画中采用意象进行色彩搭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以及对自然界现象认识程度的限制,在当时的很多器皿和岩画中色彩的运用都体现了极其明显的巫术以及图腾神鬼崇拜思想,利用绘画表达了当时绘画者内心的真实诉求。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诗词创作还是中国画创作,在情感表达上多数时候都非常含蓄,浓淡不同的色彩可以将作者无法言语表达的情绪巧妙地通过绘画作品进行描述。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类赋彩是代表了中国画普遍的审美理念,如果要对这种理念进行具象化的解释,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象。历朝历代,伴随着不同时代的经济以及文化特征,在国画创作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向也各具特色,无论是魏晋时期的飘逸空灵,还是盛唐时代的明艳大气,又或者是唐代往后中国画所体现出来的底蕴丰富、令人回味无穷的色彩特征,都是国画中意象的具体表达,而意象就是中国画能够区别于其他文明、其他地区绘画创作的最基本特征。

三、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表達

(一)材料的多元应用

中国画通常运用或明艳丰富或典雅沉稳的色彩对比手法,让作品根据画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不同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和感官体验,达到画家想要观者体验到的感想感触。中国画最早使用的色彩颜色是矿物色,这是当时人们所能找到的唯一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变更,能变换成颜色的材料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发出来,画布上的色彩展示也愈加华丽而丰富。出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调和的影响,中国画多以水墨画的黑白色调为主,因黑白色调无法被其他色彩调和出来,因此颜色更为纯粹深沉。后期则逐步出现了以“青 赤 黄 白 黑”五色为基本的中国画绘画基调理念,因这五色逐渐演变为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种人性品格的体现,色彩开始蕴含了主观人文主义情感,成为画家在描绘作品中表达情绪思想的重要体现。水墨中的黑白二色根据画家技艺和景物描绘的不同,运用方式可分为用墨技法的浓、淡、干、湿四种手法,根据画作景物造型、构图设计、临摹对象和用色准则,又可分为色彩调和法、色彩渐变法、重叠法和蘸色法四种用法。通过对色彩浓淡的控制和整体作品最终主色调的选择,让中国画呈现出赏心悦目、色彩搭配协调统一的效果。

(二)色彩的意境展现

色彩是中国画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是体现作品意境的重要表达方式。将中国画的意境二字进行剖析,可以知道“意”代表着画家的主观情感因素,而“境”代表着所描绘场景的客观展示,意境二字的结合,将情感与景物有机结合在一块,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从而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使其产生无限联想和想象。在中国画的色彩选择中,不同颜色通常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含义。比如红色通常被认定为是热情、红火的象征,而蓝色象征着温柔、包容的情感体现,青色则又能给人一种平和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黄色则代表着明艳而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生机。画家根据作品主色调的差异,从而选择冷色调或是暖色调来更好地展示所绘画的景物。通过色彩调和和色彩运用方式的不同,画家最终所描绘的景物才可能达到几近完美的效果。展示祖国大好山河的磅礴恢宏,可采用笔墨的重叠法,通过深厚浓淡的用墨控制和虚实结合的黑白对比,给人沉稳大气的视觉感官。而描绘初春景色的时候,则可采用蘸色法,通过对绿芽鲜嫩的青色细笔勾勒和花瓣瓣色娇嫩的渲染,能更好地展示初春万物生长的意境。通过或浓或淡的色彩选择与控制,使中国画出现或沉稳或明艳或浓烈的意境,给人带来更丰富的视觉感官体验。

(三)笔墨的情感表达

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方式以笔墨为主,由黑白二色作为整幅画的基调,强调阴阳协调,阴阳统一,以黑白二色展现中华文化的雄厚底蕴。水墨画贵在颜色简淡,无多余的色彩装饰,通常以少胜多,突出景物的原始本貌及绘画重点。舍弃华丽多姿的色彩,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平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延伸空间,最大程度的让情感流露和表达,使整幅画作具备强烈的神韵。以黑白二色的调和搭配,能更好地刺激观者的器官,产生情感共鸣,让观者更多的关注于绘画主体和画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用纯粹的黑白颜色,摒弃了多余的色彩带给观者的视觉影像,同时通过笔墨技法的加持,通过或明或暗的颜色对比,墨色深厚的色彩调控,适当留白的空余,给予观者或大气或端庄或婉约的视觉效果。笔墨画所描绘的景物基本包罗万象,即可展示恢弘大气的万马奔腾,又可描绘小荷尖尖的细嫩娇弱,同时还可抒发画者对景物的主管情感。其中包含了画者对社会现状、周边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想,更易表达出画家身怀天下、有容乃大的清高境界,也可描绘出世间儿女情感的哀愁婉转,不可谓不技法丰富,韵味无穷。通过笔墨描绘意境,能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使中国画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而且丰富了情感表达形式,展现出色彩表达的重要价值。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中国画色彩表达的学习,从随类赋彩、意象之色以及意象渊源三个方面加强对中国画色彩意象表达的学习,同时从材料的多元应用、色彩的意境展现以及笔墨的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加强对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表达把握,宣扬中国画色彩表达的魅力,提升中国画在更广阔领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俣行.浅谈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9(24):51-52.

[2]张武,刘姝.浅谈国画色差的艺术表现[J].戏剧之家,2018(16):135-135.

[3]胡媛.浅谈山水画中墨的色彩[J].音乐时空,2019(15):22-23.

[4]刘颖.浅析中国画构图布局中"形"的组合及表达[J].新丝路,2019(06):132-133.

[5]程赫.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色彩审美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6]张泽坤.关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意境来源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02):218.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中国画色彩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神奇的色彩(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