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抽象绘画与色彩美学思想研究

2020-11-28 07:42曾琳轩王志平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赵无极美学绘画

曾琳轩 王志平

摘要:本文探析赵无极抽象绘画艺术,从文献梳理与作品分析的比较入手进行研究;然后对赵无极绘画东方美学思想进行探讨;最后对赵无极绘画中的东方美学与艺术思想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赵无极   绘画   美学   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43-03

赵无极(Zao Wou- ki),是东、西方人们眼中成功的视觉艺术经验的典范。林风眠勇于创新的思想对赵无极后来的抽象绘画及其符号语言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塞尚等现代派艺术大师以及保罗?克利抽象绘画符号语言在他的抽象绘画形成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西文化思想的相互影响,使他的抽象绘画作品中,不仅有符号语言上的线的运动与形式美,面的冲击与意境美感,同时还把东方艺术美学元素在画面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赵无极的抽象绘画及其符号语言

赵无极(Zao Wou- ki),于1921年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家族中父亲、叔父等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他的父亲经常会向子女解释一些绘画作品的美学及技巧、优劣观点等,也激发起赵无极从小想成为画家的抱负理想。童年的赵无极在江苏南通度过,14岁时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学画,当时的首任校长是留法归来的林风眠,林风眠先生一向倡导开放的艺术态度,并总是以实际行动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这些思想对赵无极有很大的影响。1948年赵无极赴法国留学,在1964年加入法国籍。出国之前和刚到法国之初,他的绘画以具象画为主,自50年代之后,赵无极的绘画风格转入抽象,他的绘画作品主要以抽象符号语言形式表现,使其浮动于虚无的空间与变幻的色彩之中。在艺术生涯创作后期的绘画作品中,抽象符号语言逐渐解散、消失,其作品画面被更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色彩所替代,俨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艺术风格,亦成为东、西方人们眼中成功的视觉艺术经验的典范。法兰西学院的程抱一院士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他的艺术在吸取了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的同时,又发现了东方文化之精彩所在。

(一)赵无极抽象绘画的形成与发展

抽象绘画。抽象(Abstract)一词,在《艺术与艺术家词典》的解释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视觉艺术形式中的抽象术语,是对科学概念的借用。抽象的形式是感性的视觉语言概括与凝练,是把某种形态、情绪情感转化为形式表现,从具象的形态中抽取形式的本质与表现特征,抽象即介于意义和形象之间,抽象绘画(Abstract Painting)一般主要指20世纪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其包含有多种流派,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等流派的统称。相对于具象绘画来讲的,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思考和观念,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象的表现手法,画面大多以线条和色彩等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构思与情感。关于抽象艺术的解释在《抽象绘画》一书中,该书的作者、德国学者阿尔森·波里布尼的解释是:“抽象艺术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较为典型的艺术样式了”。

抽象绘画也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抽象绘画的主要代表画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一般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鼻祖,也有学者如阿尔森·波里布尼等认为塞尚(法国著名画家,Paul Cé zanne ,1839-1906 年,被西方现代画家誉为“现代艺术之父”)是抽象艺术的开创者。抽象绘画的主要代表画家还有荷兰的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 年-1944 年),德籍瑞士裔的保罗·克利(PaulKlee

1879-1940),美国的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等人。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不同在于缺乏具体的描绘,它是用我们共有的情绪去表现和创作的,其内容美感也是借助于线条和色彩等组合或结构来表现。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与色彩本身,就能构成一种足以表达情感的语言因素”。所有的形式只不过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感受,只要是传递内心活动的任何线条或者形象都是美的。保罗·克利也说:“艺术并不仿造可见的东西,主要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 。可以看出,抽象绘画主要是相对于写实(Realistic)或具象(Representive)绘画而言,抽象绘画所描绘的并不是看到的具体物像,而是把看不见的东西创造出来。抽象绘画艺术的出现,也是西方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实际上抽象绘画艺术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脉络,只是抽象绘画作品更加强调用抽象的语言(色彩、线条、构成等)来揭示艺术作品精神内涵而已。如康定斯基作品《印象第三号协奏曲》,赵无极作品《1997年2月1日》。

(二)赵无极的抽象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1.塞尚等现代派艺术大师对赵无极的启蒙

1935年,赵无极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那时他14岁,师从吴大羽和潘天寿开始学习绘画。在此期间,塞尚、马蒂斯和毕加索等人的艺术作品,让他耳目一新。他曾多次尝试“不复制自然而再现自然”的绘画创作,这一时期也经过了不断的自我否定的痛苦历程。毕业之后赵无极留校任教 6 年,在此期间又受到了校长林风眠的指教,林风眠先生勇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思想精神对赵无极产生了很大影响。林风眠建议他到国外留学,开启崭新的艺术探索。可以看出,出国前的赵无极,已经为艺术的蜕变和转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他在国立杭州艺专就读和任教期间,塞尚等现代派艺术大师的作品带给他很大的触动,他开始尝试从塞尚等人的作品中找到相投之处。这一点在赵无极40年代的作品中初显端倪。赵无极曾谈到自己受塞尚的影响更多,塞尚是他的指路画家。他非常认同塞尚所言:艺术家应该根据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经过重新安排在画面进行第二次创造。这也使他从40年代的具象绘画转向非具象绘画。

2.保罗·克利抽象绘画符号语言对赵无极的影响

保罗·克利作为20世纪现代艺术中重要的一员,其作品中富于表现性的色彩和语言符号,出色地展现了其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克利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克利的笔下,客观自然的各种物象,不再是写实性的描摹,而是形成了抽象的再现方式如图《鱼儿上钩》。克利的作品表现与中国绘画中所强调的“意境”与“神似”的美学思想有相近之处。也许正是他作品中的这些中国文化元素,让赵无极在静观克利这些色彩线条与符号的画面时倍感亲切又很受启发。赵无极第一次看到克利的绘画原作是在1951年,当时在日内瓦艺术博物馆。克利的那些充满趣味和符号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赵无极。保罗·克利的抽象绘画创作与康定斯基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克利在 1912 年认识了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并参加了他们在慕尼黑举行的“蓝色骑士”画展。克利天生拥有色彩的天赋,他讲到自己常常“被颜色所主宰,……颜色永远控制着我……”。这也是让克利感到很幸福的时刻,仿佛颜色和他已经合为一体……在色彩形式和空间上,克利的绘画语言以抽象凝练的点、线、面为主,创立了自己独有的符号表达方式,加之明亮色彩组成以及灵动的线条,就如同绝妙的音符充满诗意又变幻无穷,给人无限遐想。这也让赵无极感觉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保罗?克利的抽象绘画符号语言为赵无极打开了艺术文化理解的另一扇大门,并开发了他的艺术潜力,被他用以作为走向抽象艺术的借鉴,并坚定的开始了抽象符号语言的艺术探索。赵无极创作的《黄色村庄》 (1954 年)、《城堡》(1952-1955 年)、《龙》(1954 年)等作品,从构图、色彩上已转向抽象符号语言的创作。作品《龙》被认为是赵无极 50 年代抽象画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赵无极在画面中将中国文化符号元素放入画面背景中,并通过生动的抽象符号表达出来,同时也衬托出了图像的形式美。

二、赵无极作品的色彩美学思想研究

西方的抽象绘画,主要强调的是画面线条的夸张变形以及画面的结构等,而赵无极与其同时代的西方抽象画家相比,其艺术作品中含有东方的艺术精神因子,所以更具有独特的风格面貌。观赵无极的画,总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感受到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他的画中融入了更多的水墨气息,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像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延伸。他把自己对艺术的全部内涵与理解,都以视觉图式融入到那些自由散淡、不经意的艺术作品之中,充分体现出了其中的东方美学思想。

(一)虚无的空间美

赵无极作品呈现,没有像传统的绘画那样去描绘一个真实空间,而是在追求色彩的表现力的同时,更注重画面所产生的写意效果,作者通过对色彩的虚无空间和意境,营造出一种虚无的缥缈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使空间有了更深远的意境,并在視觉上给观者带来了美感享受。如作品《09.01.89》和《05.10.2002》,画面中的物象也许解释不清楚,其所呈现的也许还是更大范围的空间,或许在作者的眼里已超出了视觉意义上的空间世界,带给人的是画面中气势磅礴与自由洒脱的意境之美,色彩空间的永恒性又以无限构成的可能性得以充分的渲染与体现,这些都使赵无极的作品与西方的抽象绘画拉开了距离。

(二)墨与色的协调美

在赵无极的作品中,常常将中国绘画的墨色的层次与色彩结合,然后进行绘画创作。从他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并不是简单的色彩构成,有很多墨衬色或色衬墨的色彩技法的充分结合带来的墨与色的协调美,并使其绘画空间表现更加具有动感和韵律。如作品《07.09.88》《10.02.69》,色彩非常的丰富,墨色在画面中相衬,其色彩的层次变化丰富,整个画面协调和完整,无论画面中的颜色如何变化,如何丰富,墨与色总是显得非常的和谐统一。赵无极将中国传统的墨分五色的概念融入作品,以五色当墨,巧妙运用墨色与色彩相结合进行创作,将中国的墨色变化与西方色彩进行完美融合,通过色彩构成使画面达到绚烂而又庄重典雅的美学效果的同时,又使其绘画艺术语言独具特色。

赵无极在用色上特别注重以画面的缤纷渲染效果来表达内心情感,他从来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色彩鲜艳亮丽,画面充满了冗奋和激情。构图更是注重画面的整个布局来描绘其宏伟气势。有时也会通过加强色彩的对比,将线条画的粗狂、有力度,以增加画面的视觉感染效果。他的作品《10.02.69》,画面墨与色的调和、渲  染,富有特色的表达了内心真挚情感的同时,也让观者在画面上感受到华美的色彩乐章。

赵无极的抽象绘画的创作离不开对西方艺术家的借鉴,但是东方的艺术精神与美学思想,对他的创作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正如他自己认为是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同时,对国外的东西也看得很多的缘故。因此,他对艺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曾在自传中写到:“中国文化很丰富,当然对我帮助很大。他们说从我的画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韵味… …我的画有西方的味道,也有东方的风格 这是自然的融合”。他还在接受采访时说,“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而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他不仅是以东方传统美学为根基,同时也体现了中西艺术在精神与美学思想上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刘兴攀.中西艺术精神的融会——赵无极的艺术创作与气韵的关系[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2][5][法]赵无极,[法]马尔凯著,邢晓舟译.赵无极自传[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3]孙建平.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6:95-99.

[4]梁嵩.“意”与“象”——赵无极绘画艺术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37-40.

[6]娄莉.朱德群和赵无极的抽象绘画之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05):169-173.

[7]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5:418-421.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17.

[9]王欢.论赵无极绘画形式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29-31.

[10]孙建平.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6:219-223.

猜你喜欢
赵无极美学绘画
印花派对
赵无极救恩师
纯白美学
赵无极救恩师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赵无极版画展登陆故土
林风眠:慧眼识得“问题学生”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