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与人格塑造

2020-11-28 07:42杨利利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杨利利

摘要: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戏曲都具备自身独特的文化。戏曲文化与人格塑造有重要的关系,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有效融入戏曲文化,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戏曲审美情趣,对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戏曲文化和人格素养的角度分析戏曲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  戏曲文化  人格塑造  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40-03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戏曲带有较强的民族性,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高校音乐教育中将戏曲文化融入其中,可促使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素养得到均衡发展,这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和审美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戏曲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戏曲中涉及的文化是多样的,戏曲本身就与哲学有一定的关系。哲学中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戏曲的发展,人们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感受到理念蕴含的思想内涵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对戏曲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儒家对礼乐教化的作用积极推崇,因此促使了戏曲呈现出说教的文化特质。从古至今我国戏曲的大多数创作者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自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因此不少创作者将戏曲作为政治教化的方式之一。比如汤显祖就借助戏曲陶冶情操的作用,积极发挥戏曲思想道德教化的功能。

(二)道家思想

戏曲除了帶有较为浓厚的儒家思想外,道家思想也是较为突出的。中国戏曲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深远。其中著名学者鲁迅就曾说过,中国的发展与道教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道教以“道”名教,对老子之道一要学习,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其中道家文化倡导“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道家中的某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佛教文化

中国戏曲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其中在《西厢记》中金圣叹理论家就用佛教理论对该作品进行了评析。该名学者说道“佛言:一切世间皆从因生。有因者则得生,无因者终竞不生,不见有因而不生,无因而反忽生”。他认为《西厢记》中的许多情都是因缘而生。佛教的观点较多,主要有否定宿命论、缘起论、反对自杀、反对末日学说。其中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反而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可见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缘起论中认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佛教中的思想对戏曲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很多戏曲剧目中都凸显出佛教思想的身影,比如人们熟悉的《窦娥冤》《长生殿》以及《西厢记》等,都有佛教思想的内容。

(四)民间艺术

中国戏曲中蕴含的民间艺术是较为丰富的。戏曲本身就与民间艺术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汉代民间出现的角抵戏,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歌舞戏”等都具备浓厚的表演成分。宋代出现的市民娱乐场所如“瓦舍”“勾栏”等,为戏曲的表演创建了良好的平台。到了元代,民间艺术进入宫廷,更促使戏曲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戏曲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促使戏曲文化传递,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戏曲具备较强的兼容性。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蕴含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戏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戏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主要借助以下几种途径渗透:一是戏曲与诗歌。诗歌属于文学范畴,诗歌在艺术领域上与戏曲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戏曲中的唱词,唱词属于诗歌的一种,以此可以将诗歌和戏曲看成是一脉相承的;二是戏曲与歌舞。戏曲的最早艺术起源就是歌舞,古代歌舞在历史长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戏曲。歌舞的产生、发展为戏曲的产生奠定了有利的条件。至今中国戏曲依然保留着歌舞的艺术特征。目前我国现有的300多个戏曲剧种都是按照声乐和乐器的不同来划分的。戏曲中的念白与歌唱具有很大的联系性,念白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与音乐一脉相承;三是戏曲与曲艺,曲艺是说唱艺术的全称,曲艺的形成与戏曲相比要早很多。在艺术形态上,曲艺与戏曲相比更为接近。戏曲是人们不满足于说唱艺术形成的,因此可以将戏曲看成是叙事性的歌舞,它的发展与曲艺的演进是不可分离的。戏曲中蕴含的传统艺术是非常丰富的。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教育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戏曲可以促使戏曲文化传递,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戏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于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和文化知识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人格

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人格指人在精神面貌上具备的审美特征。中国戏曲从古至今就呈现出了“传神写意”的特征。戏曲中的传神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比如对“虚、实”“时、空”的处理。其中古代戏曲中最先表现出“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创造审美取向的是汉代的《东海黄公》和唐代的《踏摇娘》。《牡丹亭》《窦娥冤》的出现又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推向了巅峰。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将戏曲纳入其中,在提升大学生鉴赏艺术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促使大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审美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戏曲对人审美人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和谐性,审美人格中和谐性是非常重要的。和谐性强调的是人格各个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戏曲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具备的美是多方面的,如戏剧美、音乐美、绘画美、舞蹈美、杂技美等。戏曲的表演艺术中也注重唱念做打的和谐性和统一性。各个要素只有彼此协调才能将歌与舞融合在一起。除了戏曲中的唱念做打,里面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也需要做到和谐统一,每个行当只有搭配得当才能呈现出最好的表现效果;二是超越性,审美人格中的超越性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功名利率、物质欲望会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就是超越。戏曲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会散发出一定的美感,这种美感促使欣赏者不自主的产生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可促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三)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

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与文化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人进行培养和教化。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音乐教育作为普通高校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该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从古到今人们就将道德品质作为衡量一个人人格境界的重要标准。戏曲中的儒家文化重视人的修身养性,将一个人一生中所要追求的最高人格目标定位为道德完美。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下可以促使自身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以及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更需要大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情操。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文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于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再者中国戏曲中很多的优秀剧目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如谦和好礼、舍生取义、仁爱孝悌、克己奉公等。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核心的就是“仁”,儒家认为“仁”与“人”是一致的,是做人的根本。中国戏曲讴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剧目较多,如元代关汉卿的《救风尘》《望江亭》,明清时期梁辰鱼的《浣溪沙》等。

三、促使戏曲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有效融入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戏曲理论课程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涉及的民族音乐类型是非常广的。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戏曲,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戏曲理论课程。其中高校音乐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中国乐理、中国音乐史和中国艺术美学等。中国戏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戏曲欣赏与实践、中国音乐方言以及中国音乐史等。此外,与戏曲相关的其他科目还有说唱艺术欣赏、中国器乐欣赏以及中国民歌欣赏等。将上述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构建出完善的中国戏曲理论课程,可以在完善的戏曲理论课程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戏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效果。

(二)积极开展戏曲欣赏和实践课程

除了戏曲理论课程的设置外,高校还需要积极开展戏曲欣赏和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明确课程目标,学生对课程目标明确可以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剧种和代表性剧目以及代表性人物有一定的了解,能提高学生对不同剧种剧目的欣赏水平。此外学生还可以掌握一些剧目的唱法,有助于推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变革;二是合理设置课程结构,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需要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老师可以按照戏曲理论、表演技巧、欣赏各占3:4:3的模式设置。内容上可以按照戏曲知识理论、京剧、昆曲、其他地方戏3:2:2:3的模式设置;三是为学生制定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如赏,所谓赏就是欣赏,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作品或者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在聆听的过程中对戏曲形成感性的认识。析是建立在欣赏基础之上的,学生要从戏曲的结构、风格、流派、技巧、思想等方面对其赏析,该过程需要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四是确立多样性的考察方式,将每项考察指标赋予一定的分值比例,最后汇总综合分数。如学生的出勤率、笔记记录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具备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戏曲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有重要的影响。高校音乐教育中将戏曲融入其中可促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戏曲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操,促使自身各方面素养均得到提升,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戏曲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钦媛,翟悦.戏曲文化与人格塑造--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7(11):209-210.

[2]蒋培培.戏曲艺术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肖姝.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以《戏曲鉴赏》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20(09):241-242.

[4]朱婷婷.传统文化复兴视阈下的高校戏曲通识课程教学改革[J].四川戏剧,2019(12):174-176.

[5]郭萍倩,张亚锋.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13):53-55.

[6]王佳玉,李冰.综合类高校大学生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方案研究[J].北方音乐,2019(13):234-235.

[7]白海英.传统文化教育在广东高校的实施与构建——以戏曲为考察中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80-87.

[8]陈霓.“戏曲进校园”背景下高校戏曲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3):20-21.

[9]柴高伟.高校校园戏曲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11):266.

[10]乔玉,李晶,鲍晓宁.非遗保护与传承视角下的高校戏曲文化建设[J].文存阅刊,2019(13):140.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