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转型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机遇

2020-11-28 07:39段奇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段奇芳

[摘    要] 创新驱动战略和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要求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聚集海内外人才进行创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资源转型区域的人才需求逐渐倾向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文章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发现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资源转型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9. 095

[中图分类号] G646;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19- 0235- 03

1      資源型经济转型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动力

1.1   创新驱动呼唤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目前,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面对产业升级、技术变革、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科技创新发挥着引领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成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先机的突破口。虽然我国近些年取得了一些科技创新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而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

1.2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西省是全国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早在2010年12月1日,山西省获批国家首个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山西省整合太原、晋中8个主要产学研园区,于2017年设立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旨在以“综改示范区”为引领,带动全省各地、各行业的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要求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聚集海内外人才到山西创业。

根据2019年山西省统计公报,普通高等学校82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根据表1,各类在校人数都有所增加。从数据来看,人才队伍庞大,但与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人才结构还不合理,素质还有待提升。

2      资源型经济转型区域人才需求的变化

2.1   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在创新驱动战略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根据山西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末,山西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6.22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加25.62万个,增长124.36%;产业活动单位54.75万个,增加25.48万个,增长87.07%。第二产业占比14.5%,第三产业占比85.5%,产业结构在不断转型升级。从表2看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在逐渐减少,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就业结构更加合理。

2.2   产业信息化衍生新的人才需求

资源型经济转型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化融合,从图1看出,传统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用工需求不断下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用人需求猛增。最为显著的是金融业,与2013年相比,2018年从业人数从5.7万人猛增为46.9万人,增长率为722.8%。产业信息化的趋势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3      资源型经济转型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时代相脱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显得滞后。具体来说,从高校层面,山西省正在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山西各高校也开始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重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但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中,依然闭门造车,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虽然加入创新创业课程,但停留在理论上的居多,并且不能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缺乏真正的创新创业途径。从人才方面,传统的教育理念长期形成的“追求稳定”等思想,使学生只满足于追求获得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学分,希望毕业之后寻找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寻求创业项目,缺乏冒险、创新的精神和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精神。

3.2   缺乏高质量的双创型师资团队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离不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但是,目前山西省高校创新创业的师资团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数量。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数量在增加,但与之配套的师资力量跟不上,生师比在增大,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数量更少。二是师资质量。从目前已有的教师团队来看,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成长经历,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另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方面的教师培训较少。因此,导致培养出来的创新创业人才与社会所需不符,教育活动未能有效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

随着山西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人才的需求向应用型、信息化等方向发展,从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虽然各高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修订,但创新能力还不足,专业之间的界限明显,学科和专业割裂,培养的学生知识体系单一,对知识的应用也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从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模式来看,虽然各高校积极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但相关课程的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不够,课程群与岗位群难以对接。不少高校致力于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混合式教学,但是目前教师授课中教学方法还较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依赖性很大,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学生对创新创业前沿了解较少。

从实践教学的模式看,各高校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在提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并积极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的平台,在校内鼓励学生创业,但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方式依然以考试为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多而杂,精力有限,无法获得高水平奖项。毕业实习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够,往往流于形式。

4      资源型经济转型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的途径

4.1   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与模式正在改变着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满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山西省部署实施了“1331工程”,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各高校应解放思想,转变从前封闭、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树立开放、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思维。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过程,并建立动态结构优化机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鼓励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了解学科和行业发展前景。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4.2   夯实双创师资力量,加强培训激励力度

山西省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合理的途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夯实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妥善处理教育实践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首先,各高校应根据双创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设置指标,进行严格选拔。山西各高校应加强交流合作,并与全国其他院校开展合作,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伙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引进优秀的双创师资力量。建立灵活的人事体制,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到其他高校实训基地或企事业单位的实践项目中承担兼职工作。基于互联网的视角,整合目前现有师资资源,建立组织灵活、弹性强的双创教师师资库。完善培训体系,制定创新创业师资专項培训计划,通过访学、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拓宽双创教师的成长渠道。

4.3   积极探索,构建“12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以培养应用型、信息化人才为目标,立足山西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紧跟山西转型发展的趋势,引领新兴产业,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探索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设置反向设计的课程体系,根据“服务对象—岗位设置—岗位要求—课程设置”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国家“金课”建设为契机,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加大资源投入,全面提升课程质量,促使教师深化课程改革。

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大实践平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将双创教育融合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探索多元化考核方案,扩大形成性评价比重,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培养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高水平竞赛,学校予以重点支持和奖励,并在校园内鼓励建立“创客空间”等,促进竞赛成果的转化,推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使人才培养真正对接产业发展。

5      结    论

创新驱动呼唤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转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面向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产业的信息化发展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各高校应该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夯实师资力量,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于茜虹,陈锋.“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制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6):264-265.

[2]王婕.河南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机遇[J].科技风,2019(28):7-8.

[3]张硕.本科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

[4]罗倩文,董丽萍.基于创新创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4):198-199.

[5]于建民,孟模,杨亚琴,等.新时代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5):165-16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