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法”对非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育的作用初探

2020-11-28 07:42刘媛媛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声乐教育多元

刘媛媛

【摘 要】“中国唱法”在演唱者表演技术和舞台表现,以及人格塑造等方面全方位的要求,对于现今非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从中国唱法的优势中探索改进地方声乐教育模式的方法,是推动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中国唱法、声乐教育、多元、综合美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097-02

一、非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较模糊

在当前地方非专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者是教材的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较为注重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而忽略了对歌唱的教学方法的学习,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阶段及就业去向,导致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目标性不够明确,也降低和削弱了对于声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较随意

现今地方的非专业艺术院校在设置音乐专业时,并没有完全充分地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目标,因此无论是教材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缺乏一个鲜明的指向和规定,也未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一些声乐教师依然按照个人喜好来为学生布置声乐作品。加之现今声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又无法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内容设计等方面实施规范化的标准,导致有的老师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表现出极强的随意性,只把一些较为简单或自己擅长的歌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较单一

高校声乐学生的音乐基础和生理条件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一味地采取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纠正学生的演唱,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长久以往会让教师和学生都进入一种固化思维中,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得到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质量较低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其文化课录取成绩大大低于其他普通专业,因此很多学生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而声乐专业的学生录取率也在逐年上升。一些院校没有经过艺术教育的长期积淀,盲目增设艺术专业,使得声乐学生的质量也逐年下降,从而导致当今很多非艺术院校中声乐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存在。大部分艺术类考生普遍认为通过短期的艺术培训,就能考上艺术专业,这与高校艺术教育对人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二、“中国唱法”的提出和特征

(一)“中国唱法”的提出

“中国唱法”的提出在1996年中国声乐学会章程总则第四条中阐述:“中国唱法”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声乐传统之精华,借鉴了西洋先进歌唱技法及教学手段,以标准普通话、地方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丰富的语音韵律及中华民族音乐语汇为规格,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的、为中国人民审美情趣所接受的唱法。

薛建洲在《一种新的边缘唱法——中国唱法》文中将“中国唱法”定义为是存在于我们所知道的“美声”“民族”和“通俗”这三种唱法之间,介乎于两者之中的一种唱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中国唱法”夹杂于这三种唱法中产生,它是在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基础上,借鉴通俗演唱的方法,同时又表现出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倾向,无论是本着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目的,还是本着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角度,或者是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原则,“中国唱法”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我国声乐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唱法”的特征

“中国唱法”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它既包括各种唱法共有的科学性方法,又有可以体现中国民众特有审美情趣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归纳其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表现出了以下标准与特征:

1.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中国从古至今对歌唱中的字韵要求就很高,以字韵演唱纯正为美。 “字正”是“腔圆”的基础,腔要在字正的存在基础上才能达到。我国的民歌歌曲演唱的一个重要表现方法就是“润腔”,“润腔”是完美展现中国民族音乐意韵的最好手段,借助腔体的不同变化来赋予音乐特别的审美意义,再加上歌曲情感的正确表达,以此传达出特别的中国歌曲。

字正腔圆的表现最终都要服务于歌曲的情感,因此“情”的表达在歌曲学习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素来讲究“声情并茂”,这种审美倾向和观念,早在《乐记》中有所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中国唱法是在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声情并茂的标准永远都在。

2.音色甜美、灵活多变

汉语的语音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靠前或靠上的舌位,使得韵母的发音对声波的反射力强。而且音节界限很分明,节律感强,汉语本身声调的抑扬顿挫带来其音乐性的丰富变化。“中国唱法”是以汉语为主要表达手段的,由此汉语的音调性特征即反映在中国唱法上,音量的泛音不多,但可以产生明亮且清脆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听起来灵活多变、抑扬顿挫。

3.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美

“中国唱法”吸取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精华,并且结合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及通俗唱法的表达方式,在艺术家长期的探索中逐步形成。虽然中国唱法是在借鉴众多声乐艺术基础上的产物,但它依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表演范式和原则。这是一种全方位的表演体系,强调内在情感表达和外在声音展示的高度统一,通过作品的形象塑造和人物情感的外露,借助“四功五法”等技术的辅助,让声音的美和形象的美合二为一,不论从音乐的形象还是语言的表述,都能达到戏曲表演中所讲究的“精气神”的完美展现。这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之美,是中国唱法最为特别也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三、中国唱法对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借鉴

(一)学习老艺术家、老前辈的学习方法

邹文琴教授是我国从事民族声乐教学50多年的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她在多年的声乐表演教学中,探索出一套系统化的民族声乐教学理念,即以最自然的声音,让思想超脱于声音之外,以轻松、灵活的声音演绎复杂多变的作品。这样的演唱观念,对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开拓性探索,也提供了一个更为成熟的发展方向。邹教授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声乐表演者。作为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可以从邹教授的教学理念中借鉴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從老艺术家的身上学习对于声乐艺术不止探索的精神,以及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探求,以培养优秀的声乐工作者。

(二)探索规律,把握技巧

在非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唱法的运用要注意对规律进行探索,掌握中国唱法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中国唱法的基本技巧进行把握。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加强气息的练习,把控好在中国唱法中对气息的控制技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大白嗓或者是虚假声,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咳嗽或者是嗓子发痒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证明学生在练气的时候用气方法不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气息控制的技巧呢?气息是人发出声音的动力,气息的控制对歌唱发声的好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气息的走向,感觉是腰往下坠,小腹微收,声音要在气上,不要憋气,也不要鼓肚子,声音一定要拉紧。二是要注意舌头的着力位置,在发声的时候主要是以口腔的硬腭为中心,着力点就是舌头发出来字的位置,由于是以硬腭为中心靠前向上的高位置,所以声音相对是比较明亮的。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随着音的升高,挺起硬腭,让声音在眼睛的前上方进行转动。由于是以硬腭为中心,在撑起硬腭的时候同时打开了喉咙,加强了对气息的控制,就能够使声音非常通畅。最后是咬字要准,吐字要清晰。在演唱的过程中,针对演唱中的字头、字腹以及字尾都要清晰地表达,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的要求,这样能够让字尾归韵,实现声音统一的目标。并且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微笑的状态,因为在微笑的时候可以让整个部位都处在一个非常积极的状态,便于学生找到高音的位置,这样演唱的时候声音就会非常圆润和连贯。另外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真假声的结合,一方面要做到真声的明亮和结实,另一方面要做到假声圆润和连贯。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中国唱法以其灵活多变的演唱方式为观众带来多样的审美体验,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一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当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虽然是对因材施教这种教学理念的良好贯彻,可以完全地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成长,但是长期如此的固定化教学模式,也让教师和学生都进入一种固定的教学思路中。艺术的学习不应该是在局限在琴房内两人之间的互动,开设一定人数的小组集体课或者和其他专业的学科交流课,并以整部歌剧为基点,开展全员学生的集体排演,打破个人的关门练习,通过对唱、合唱等形式,在舞台上真正实现作品的展演,让所有学生能够在交流和协作中,充分地感受民族声乐艺术的综合性表演特征。

中国唱法是在不断吸收借鉴他人基础上形成的自我风格。演唱技术不分好坏,各种唱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能局限在某一种的小圈子里,要不断探求各种唱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唱技术。再加之教师要格外注意对学生在声乐作品内涵方面的学习引导,能够全方位地展开对作品的学习和研究,让二度创作更为丰满,使作品的美可以在演唱者的表演美中达到和谐统一。教师也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不要只停留在自己熟悉的作品上,要能够跟随时代的变化,选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形式的声乐曲目来充实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海屏,张志海.关于“中国唱法体系”的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03).

[2]孟繁梧.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是指队伍建设研究[上][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3,(01).

[3]唐博.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戏剧之家,2016,(10).

猜你喜欢
声乐教育多元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