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构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2020-11-28 07:47陆文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微课小学语文

陆文芳

【摘 要】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法,提高语言素养,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优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优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流程,在激发读写兴趣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水。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其次制定了微课构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策略;最后解读了其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读写的过程中,提升语言整体素养,促进语文学习能力。而微课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丰富阅读材料,帮助其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提高语言输入输出能力,增强语文读写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其次制定了微课构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策略;最后解读了其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良好读写学习习惯

在以往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记录、被动阅读和写作,在讲授教学、一刀切教学规划设计的影响下,不仅会降低学习质量,还无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微课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优化教学流程,在讀写之前,可以以微课为辅助,设计预习内容;在读写教学总结阶段,又可以以微课为载体,引领自主学习;在课中开展读写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微课丰富读写材料,提高读写技能,培养读写能力,不仅可以创新读写学习环境,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读写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有利于丰富语文读写素材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与学习素材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要善于利用教材、延伸教材,在丰富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以微课为载体进行教学引导,重点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学习需求为前提,设计读写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素材,开阔学习视野,还可以达到有效学习,提高读写能力,使其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语文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表达、语言的沟通和输出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旨在通过语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阅读感悟、阅读审美、写作表达等能力。但受传统单一教学手段影响,学生读写能力很难得到培养,而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制作的课件资料,在设计内容时,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语言情境,既可以优化阅读写作教学模式,又可以在生动、直观的情境设计中,提高语言能力,激发阅读和写作学习兴趣。可见其运用的意义所在。

二、微课构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以课前预习为前提,运用微课设计读前活动

课前预习顾名思义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良好的预习质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习自信心,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设计读前活动,在微课中为其展示读写内容,使其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语文读写水平。例如,《要下雨了》一文中小兔遇到了燕子,小鱼,蚂蚁在和小动物的对话中得到了要下雨的信息。课文的插图精美且与课文相应,但细心阅读不难发现,课文的插图少了第一幅图也就是课文第一段的插图。这副插图应该怎么画呢?课前预习时,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为辅助,就小白兔是怎样割草、怎样上山的进行交流沟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第一幅图画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插图以及对应的段落,并请学生根据文章的段落思考这幅插图的内容。从而,在上课时使用微课创设动画情景及素材,在充分了解学生预习选择的情况下,和学生互动完成第一幅插图,并在微课上加以体现,再把整个故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图文对照的形式,结合学生自己的写作情况和作者对这一事情的写作描述为核心,进行对比学习,在设计读前活动的同时,通过微课预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读写对比中,认识自身写作不足,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为写作能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以课文讲解为基准,运用微课扩充读写素材

课堂讲解是读写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和写作构思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扩充读写素材,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让读中有写,以读促写。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语文内容时,重点是通过阅读学习,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那么,在课文讲解时,可以利用微课为辅助,在课件中为学生导入海底世界视频图,以视频+音频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海底植物、海底动物,聆听海底世界的声音,在学习资源扩充的同时,让学生就“海底世界”文章内容进行阅读,思考:

①课文围绕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②文章是从哪及各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

③文章是怎样描写海底植物和海底动物的?

通过视频引导,在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以课文解读为基准,开展“我的海底世界”写作训练,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概写,围绕自己对海底世界的阅读理解,结合海底世界视频情境的观看,进行文章缩写。从而渗透读写教学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以写作练习为契机,运用微课提高读写技能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既考察了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又可以锻炼语文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以写作练习为契机,运用微课设计写作情境,在图文并茂的过程中,提高读写技能,让写作更加生动、让写作内容的描写更加精准。如:在第一次学习通知时学生常常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尤其是格式和通知内容的部分。可以使用微课复习《动物王国开大会》时狗熊的通知内容,利用微课一边播放图片一边讲解故事,让学生在看、听的过程中,预测第一次通知能不能开成?为什么?然后依次演示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等通知内容和对应场景,在图文结合、师生交流中,通过预测沟通,让学生投入到写通知的学习中,并加以归纳整理,加深学生的记忆。而后利用微课与学生一起玩填一填的游戏,就写通知需要用到的问题进行填词接龙,让学生写一则通知,就“班级语文朗诵比赛”进行通知,使其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再如,在教学“写观察日记”语文内容时,在训练写作能力时,可以借助微课为辅助,导入之前学习的“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文章内容,在课件中为其展示爬山虎的脚阅读思维导图,以“爬山虎的脚”为核心,以写什么内容——人、事、物;怎样写——顺序、结构、修辞;为什么写——热爱、赞美、怀念等为分支进行建构,让学生围绕导图进行阅读复习,在读的同时再次提高阅读感悟能力,体会作者细微之处的观察能力,然后以“写观察日记”为核心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在课件中为学生讲解写作观察日记的主要几点方法,如:

①明确观察对象,记录观察对象变化

②实行观察对比,在对比中认识变化

③利用连续观察,记录观察收获

通过微课引导,让学生明确写观察日记的重难点,使其进行自主观察,主动写作。最后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就自己写作的观察日记进行阅读,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和写作心得,继而提高语言输入输出能力,提高读写技能。

(四)以课堂活动为辅助,运用微课训练谋篇布局

小学生活泼好动,小学语文课标中提到:教师教学要积极组织课堂活动,在玩的同时,提高语言实践和语言学习能力。因此,运用微课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以课堂活动的开展为载体,在微课课件中为其设计读写相关内容,专门训练学生的谋篇布局,使其认识语言文字高效的建构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读写结合。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语文内容时,重点是通过文章阅读学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阅读的同时,了解叙事性作文写作技巧,培养谋篇布局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可以让以微课为辅助,结合文章内容设计故事情境,创作“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河沿上的枪声、雨来没有死”等六大故事情境,在视频直观播放的同时,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身份,进行阅读演绎,然后以微课设计的情境为辅助,结合文章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思考文章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注意实践、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写作顺序的安排。从而借助课文阅读为辅助,就“小英雄雨来”为主题进行文章写作,运用科学的写作布局,凸显雨来精神,让学生自己进行文章点评,评选“写作新星”的活动,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法的育人优势。

(五)以生活实践为核心,运用微课补充读后活动

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感知语文。因此,运用微课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可以在读后活动开展的阶段,完善学习内容,以生活实践为核心,在课件中为其导入生活素材,使其认识生活中的语文,在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渗透读写。

三、微课构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注意事项

利用微课进行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但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具体语言情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读写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结合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情境,在激发读写兴趣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同时还要遵从语文课标,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共同提升为目标,利用微课扩充学习素材,积累读写学习经验,从而使其通过微课引导,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增强语文读写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教师要重视微课教学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手段,在优化微课设计内容的同时,结合教学流程、课标要求、学习需求等,进行读写引导。以课前预习为前提、以课文讲解为基准、以写作练习为契机、以课堂活动为辅助、以生活实践为核心,运用微课,提高读写教学质量,增强读写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苟文芳.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18):196+198

[2]袁亞琼.巧用微课,优化小学语文中段读写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86-87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微课小学语文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