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野下英语教学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2020-11-28 07:47蒋洁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职业英语交际能力产教融合

蒋洁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及背景,研究在此形势下的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产教融合构建的半真实岗位情境中,努力驱动学生将掌握的语言知识及专业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大力发展其优秀的交际实力与专业的素养。

【关键词】职业英语;产教融合;交际能力;岗位任务

产教融合指的是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与课程教学互动融合,借助彼此间的支撑与促进,营造双赢的局面。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职业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能够提前感知并熟练岗位环境,将在课程学习中习得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以及储备的专业化理论应用于实操,借助半真实的岗位环境发展自身职业交际与英语交际等全方位的适应性实力,提升个人的良好发展远景。由此看来,产教融合理念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落实可与现行社会接轨,推动人才的定向培养,这符合职业英语教育培养实用性、专业性与管理性人才的宗旨,能在创办的岗位环境中大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交际技能与专业素养意识,建造学生成为契合社会多重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职业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概念分析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向国家定向输送具有专业实力及素养的优秀栋梁。因此,职业英语教育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现行社会的发展趋势,需要对现有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方向做以调整。这其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多元交际能力为重中之重,因为交际能力是学生适应岗位基本需求、与工作同伴进行沟通、与社会接轨以及与国际专业人才做以交流的必备工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交际能力能够初步建设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专业实力,是其迈入未来社会洪潮及企业岗位的基石与敲门砖。

虽说是在职业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及背景,教师也要从课程教学与企业结构等方面综合考量。首先,职业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可以指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语用能力,兼并输入性与输出性等实用语言技能,是学生专业英语实力的一种整体性体现。

其次,这种交际能力还需保有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体现出职业英语教学定向培养的教育宗旨,并契合产教融合理念,与社会岗位及工作内容相契合,综合反映的是学生合作沟通、处理工作、交际表达以及外语应用等方面的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是学生应用型能力(涵盖语言交际能力)与专业化实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下文对于职业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也将从这两个层面加以全面化研究。

二、产教融合视野下职业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及背景,在对学生多元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学会调整课程内容,积极引入与企业结构以及企业岗位需求相关的校本类课程,并与企业协作,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及实操,又或者是在课堂中创设半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获取直观体验,借此大力发展其全方面的交际能力,促其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比,下文将从职业英语课程内容的设置、参与实操的学习共同体组建、半真实岗位环境的创设,以及学生在岗位环境下的实操训练与整体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全面研究,深入探讨推动学生多元交际技能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基于岗位任务执行的课程内容设置

职业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改革为首要举措,基于产教融合理念与社会企业及岗位需求相结合,删减、调整并补充相应的交际能力培养课程。

产教融合理念下,教师设置的课程内容需要涉及学生在特定岗位中所应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样才能以任务驱动学生的专业化知识应用、思维拓展及实操技能,有效培养其在适应、体验与熟练工作岗位时的多项交际技能。比如,职业英语专业可以与生产类企业相协作,让学生提前感知并熟练生产类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明确各项岗位需求更有目的地发展自身专业实力。对此,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教师也要考量到生产类企业所设计的多项工作及流程,这包括生产与制作、包装与构图、运输与传送、办公与商业往来,以及国内外销售等实操流程。

教师需要考量这不同种类的工作流程,明确在一个企业中不同的工作内容,而后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要综合这多项工作类型,设计出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及指导方案培养学生在适应不同种类工作时的交际能力。

(二)基于职业功能分区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師调整并设计特定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给予学生示范引导的作用,以此扩充其交际储备并扎实其交际能力基础。这之后,教师则需根据课程内容驱动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执行中实践专业化知识、拓展高阶思维并大力施展交际能力。

教师所驱动的教学任务需要以岗位工作为中心选择,因此学生执行任务的途径便是企业与学校合力创建的半真实岗位环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内部进行实习或实操训练;如若条件不允许,也可在课堂上投放可利用的企业内部实物配置,极力创设与企业内部环境类似的半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这些半真实的环境中执行教师所驱动的任务,顺利完成各项岗位工作。

有了教学环境的支撑后,教师驱动的教学任务还需进行合理分配,具体要分配到每个学习小组,让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推行小组合作模式是因为企业内部各岗位也是由不同的人才所构成的,由各人才凝聚智慧、彼此协作才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在产教融合理念下,每个学习小组便代表了企业内的某个部门,涉及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客服部门以及包装部门等,而组内的成员便存在于这些部门的职员。这样的小组合作模式能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生成学习共同体,协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半真实岗位环境下的实操准备与训练

在半真实岗位环境的基本建设,与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组建后,每个小组能根据本组实力分配到相应的教学任务,全力执行某一部门的工作任务。接下来,则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半真实岗位环境下展开具体的实操准备与能力训练,这其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各项交际能力为主线,让其在熟练各项工作流程并在执行各项任务的同时,大力施展自身的英语及其它实用类交际能力。

例如,根据A组的语言及专业实力水平,并综合其他小组的意见,教师为其配置了“销售类”教学任务,将之定义为销售部门,本组成员便是存在于销售部门的各职员。教师要明确任务的细则以及标准,如小组内部成员需要完全展现出“衣服对外销售前的准备”与“对外销售过程中的方案”,完成这两项大的工作任务,将衣服销售出去。基于此,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作,首先要发挥实用型交际能力,职员之间共同研究衣服的对外销售路径,比如每个职员设计一份对外销售的规划,从产品的性能价值考量、客户需求、售价与利润考量以及面向的国家与后续销售运输方式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划。

在做好这些规划后,还要与办公部门协作,以便确定客户的意愿及意向,然后约定时间进行商务会谈,在商务会谈中便可落实具体的销售方案,推荐产品。为了准备好接下来的商务会谈,将衣服全面销售出去,扮演职员的学生还需发挥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下积极学习并补充一些商务会谈类、对外销售类与人际销售类的专有词汇及表达,而后成员之间可以模拟会谈场景,进行准备式的交际操练。

完成上述的工作准备后,“销售组”成员便要展开实战式的商务会谈,这时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配合销售组成员,扮演国外客户来与之进行会谈交流,协助销售组成员施展各项交际能力,助其取得突破性交际成果,以完成工作任务。

(四)基于任务执行效果的评价与教法调整

在半真实岗位环境下的实操准备与能力训练中,学生的应用型及语言交际能力能得到极度的发挥与塑造,使之养成专业的交际实力。而在每个小组的实操表演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公正、公开地评定学生的任务完成效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在交际能力方面的缺失与专业技能及素养方面的不足,以便其在后期做出补充性的调整与巩固。

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侧重评定学生的交际能力施展状况,比如,学生个体销售规划方案的优良度,以此审视并评价学生处理工作的能力;其次再评定任务执行中学生与其他成员的协作与沟通能力,以此审视并评价其人际沟通与协作的交际能力;还要评定学生在商务会谈中的语用能力,比如专业知识使用、英语句式组建、英语发音语调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交际效果。

三、结束语

产教融合视野下,职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要从学生应用型交际与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加以综合考量,积极调整课程内容、创设半真实岗位环境、组建学习共同体并驱动任务来让其执行,在这其中施以优化指导与评价,推动学生交际能力发展,并且弥补其能力缺失,以此方式逐步建造学生扎实的交际实力、专业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煜.商务英语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9

[2]李勇.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3]吕琳.新时期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英语教师,2017

一、走产教融合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产教融合是经济转型对人才转型的要求

1.產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结构转变升级->

高校人才培养结构转变升级->专业结构转型升级

2.不产教融合->高校传统专业的人才供给过剩 & 新兴专业的人才供给不足->造成结构性失业(毕业即失业)。

3.深化产教融合是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

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产教融合是国家大系统结构优化的要求

1.国家公司论。国家和公司,在结构上具有拓扑相似性:国家的政府部门好比企业的行政部门、国家的产业好比企业的业务部门(营利部门)、国家的教育培训好比企业的人力资源。

2.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企

业的业务部门提供人才和培养人才,使得企业从整体上效率最高。

3.国家亦然,其教育部门和产业行业的融合也是自然的、是理所应当的;这种融合使得在国家大系统中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化,是国家(组织)结构进化的必然。

二、产教融合的本质

(一)产教融合本质上是一种跨界融合

高校和企业将各自的一部分资源(细分)拿出来进行合作共用,以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的目的。

(二)产教融合的根本是实现共赢

1.真正的校企融合一定是基于共赢。能否帮助企业发展和为企业带来价值,是高校进行校企融合的关键所在。

2.大部分校企合作,充其量是校企结合。

3.深度融合是要发生“化学反应”的。校企,首先是进行资源细分;然后是资源重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最后是融合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和企业要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合作)

三、深度校企合作源于顶层设计上的融合

1.互为部门论与互为资源论。(高校在设计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模式和师资发展模式时,将企业作为一个“部门”、一份资源进行嵌入;企业在设计其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人力开发模式时,将高校作为其一个“部门”,一份资源进行嵌入,从而实现互为资源、互为部门、互为因果的局面。)

2.从高校和企业的顶层设计入手,从制度上和业务上设计好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

3.两个关键点:一是能否从治理结构和大学章程上将校企合作“合法化”和“制度化”;二是能否将校企合作融入到日常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职业英语交际能力产教融合
国际空乘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基于职业素质的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试论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