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11-28 07:47刘燕艺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考与实践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刘燕艺

【摘 要】随着小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科目,也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手法,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通过创新教学手法和改革教育理念的方式来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保障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本文将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的重要意义,并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思考与实践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唯成绩论”的错误理念影响,将教学重心过多倾向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大多是“填鸭式”“题海战术”这一类型,只是让学生用学习的公式去解题,却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小学生虽然数学考试成绩的分数不错,却不会对这些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变通,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数学问题时“两眼一抹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学生。在发现这一问题之后,我国教育部很快给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对策,希望能够借助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一、解决问题教学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性学习与思考,摆脱停留在表面的学习活动,比起背诵、记忆数学公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公式是如何进行推导的更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学习到的各种数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综合发展的最佳途径。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突显。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受到“师尊生卑”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不够频繁,教师也不能切实掌握学生真正地学习进展和想法。而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由于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让学生可以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最后,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富有挑战的一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长久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探究

(一)理顺问题,激发学生热情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极大抹杀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部分学生在遇到一些有挑战的题目时,很容易就想要退缩。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理顺问题,减缓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面积”这一课时,很多学生看着各种各样求面积的题目眼花缭乱,不知道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在学生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三个有效方法。第一个就是反复阅读题目,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题目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题目要求;第二个是将题目转变成自己的话叙述出来,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就对题目的各种信息与要求进行了深入理解与记忆;第三个是画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理解的题目含义画出来,究竟是一块正方形的花园还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

(二)引导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小学生自己本身。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也要意识到自己需要主动进行学习探究,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植树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在学校的花园里种一排柳树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接着教师又问“我们种树要考虑一些现实的因素,大家来说一说我们要提前做什么准备?”有的学生说“要提前买树苗”,有的学生说“还要有铁铲”,这时终于有学生提到“咱们要种几棵树呢?花园没有很大的空间了”。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终于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思考问题。

(三)锤炼思维,培养思考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是新课改政策中对小学数学课程作出的明确教学要求。所谓数学学习思维即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思维都不一样,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数学思维的形成,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时,教师不会一上来就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而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学习成果从实际生活中找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图形。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请学生说出正方形的图形有哪些特点,长方形的图形有哪些特点,这两种图形有哪些相似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再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不断优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同样一个类型的题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叙述。一开始的题目是要为慰问孤寡老人做一些纸花,两名学生为一组,一人做6支纸花,那么6个小组5天能做多少支?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稍微演算一遍就能得出答案。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整体情况进阶这个问题,小王老师要做一个钉子板,板上一共有8排钉子,每一排订了12个钉子,做3个这样的钉子板总共用多少个钉子?这个问题难度稍高,学生还要在纸上画图模拟一下,随着难度的进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

(五)演艺拓展,强化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想要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需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师可以拓展教学范围,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教师请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制作一张以自己家为中心的交通地图,东西南北这些方向有哪些商店?学校在家的哪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展开了阐述,希望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重要性,并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积极接受新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与探究,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让学生拥有發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长久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付国清.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

[2]郑志权.尝试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D].深圳大学,2018

[3]梁静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

[4]吴利霞.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中需关注的问题[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6)

猜你喜欢
思考与实践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文言文教学进行思维拓展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