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文化的短视频传播策略

2020-11-28 07:40汤忆茗周亚奇刘子钰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短视频传播

汤忆茗 周亚奇 刘子钰

摘 要:禅茶文化是余杭区三大文化之一,径山茶宴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但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当今,各大短视频平台兴起,为径山茶文化的短视频传播带来契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径山茶文化现状,结合当代各大短视频平台特点,提出径山茶文化传播途径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径山茶文化;短视频;传播

一、现状

径山茶宴,是径山古刹以茶代酒宴请客人的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诞生于余杭区径山镇径山万寿禅寺,发端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流传至今,是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如今,在时代变迁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径山茶宴这一古老的饮茶礼仪已处于长期失传的濒危状态,存在以下问题:

(一)径山茶宴仪式逐渐抛弃传统形式,历史不能完全再现。

(二)旅游业为禅茶文化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也使禅茶文化更具商业化。

二、“径山茶文化”短视频传播策略

(一)径山茶文化+抖音

抖音,目前中国最火的短视频平台。2019年4月,抖音在杭州正式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助力非遗的发展与传播。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帮助传承人提升现代化传播能力。②结合现有平台开放能力,推动全社会参与非遗传播。③呈现非遗传承鲜明的区域特点。在探索径山炒茶工艺的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寻找径山炒茶工艺传承人,为其拍摄制作径山茶的视频。拍摄的视频可以包括径山村茶山的环境、采茶的景象、制茶的场景及机器,对炒茶人的采访等,并配以舒缓的音乐。拍摄的径山炒茶视频可以投稿“非遗合伙人计划”,依托抖音这一平台,结合其推出的三方面计划,采取定期组织站内话题活动、征集以非遗为元素的特效等扩大宣传力,增加知名度。

(二)径山茶文化+bilibili

哔哩哔哩,现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围绕用户、创作者和内容,构建了一个源源不断产生优质内容的生态系统 ,目前已经涵盖7000多个兴趣圈层的多元文化社区。将拍摄的径山茶文化视频上传至bilibili,寻找知名的up主转发、呼吁复原与传承径山茶文化,唤醒当代年轻人内心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

(三)径山茶文化+微博

微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形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互动的社交媒体平台。将拍摄的径山茶文化视频上传至微博,投稿各类超话,寻找知名的博主转发并丰富原视频内容,通过博主的大流量与影响力带动视频的扩散。

三、“径山茶文化”短视频传播优势

(一)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

非遗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大。而各大视频平台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视频拍摄对象可以通过各大视频平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让更多的受众看到,受众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视频的喜爱程度进行评论和转发。

(二)画面感强,有代入感

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传播相比,短视频方式的传播更加直观,可以传递出更丰富的内容。通过视频动感的画面,受众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置身于径山万寿禅寺中,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三)促进消费,带动产业发展

在投稿短视频的过程中,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在视频下方设置可以直接购买或跳转系统的商品链接,除此之外,可以开设抖音小店,销售径山茶、径山茶具等商品,不仅可以促进消费,推动径山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径山非遗文化。

(四)成本低廉

与以往一般非遗项目拍摄纪录片等宣传方式相比,以各大视频平台为媒介的传播方式成本低廉,且快捷、高效,内容更鲜活、更具趣味性。

四、“径山茶文化”短视频传播劣势

(一)信息量过大,用户难以捕捉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有各种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视频被投放在视频平台上,但是如何能让更多的用户看到视频依旧是一个难题。

(二)视频内容传统,缺乏创新

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内容一般都比较搞笑、创新,带有更多的娱乐性、戏剧性。相比之下,以非遗为内容的视频一般都比较传统、单一,缺乏趣味性,很难吸引用户的眼球。

(三)内容商业化,用户抵触

在当今社会,许多非遗文化逐渐商业化,很多视频内容只是单纯为售卖商品,毫无文化价值可言,无法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导致用户已逐渐对其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出现看见类似视频直接视而不见的现象。

五、建议与结论

(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拍摄非遗文化视频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取原有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时代,增加更多更丰富的创新元素,从而使其与时代符合,能够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接受从而有意识去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二)以群众为基础,贴近生活

拍摄的非遗视频应结合人民生活。“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不是对过去生活方式的保存和复制,二是服务于当下的生产和生活。”非遗文化只有走入群众的生活,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使人们产生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

(三)丰富文化内涵

拍摄的非遗文化视频应侧重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通过以情感人、以文化人,讲好中国非遗文化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内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胡佳.非遗的短视频传播现状及策略——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视听,2020(10):148-149.

[2] 吉琳玄,马知遥,刘益曦.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J].民族艺术研究,2020,33(04):137-143.

[3] 周永廣,粟丽娟.文化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径山茶宴的再发明[J].旅游学刊,2014,29(07):23-30.

项目课题:文章由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KX0167。指导教师:施一梁。

猜你喜欢
短视频传播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