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游戏中幼儿数学智能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0-11-28 07:47李沁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幼儿

李沁妍

【摘 要】益智区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像其他区域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区域里的每一项活动,都存在着不同的规则和游戏方式,掌握不了、没有前期经验等,都会引起各类情况的发生,影响游戏的实际效果。而随着幼儿年龄段的增长,他们开始对于这类具有挑战的活动越来越感兴趣,但实际游戏的水平却因为数学智能等其他方面的差异而参差不齐。

【关键词】益智区;幼儿;数学智能

孩子们在益智区中,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数学智能在区域中得到的提升与发展,与区域内材料的投放、同伴间的合作交流、游戏后期的评价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整个学期的游戏观察中,我主要对以下几个区域内呈现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整理。

一、幼儿数学“前经验”及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幼儿受环境以及本身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对于事物的接受水平和程度有所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在数学智能发展表现出差异更为明显。部分幼儿在家和日常生活中,对数字十分敏感也非常感兴趣,已经基本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会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

场景一:

豆豆就把青蛙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嘴里说着:“你一个黄的,我一个黄的……”一面用手把一个黄色的青蛙给溦溦,接着,豆豆又用同样的方法把绿色、红色和蓝色的青蛙分给了自己和溦溦。豆豆在自己的那堆数了一数,一二三四,又数了数溦溦的:“一二三四”,她说道:“好了,现在我和你都有一样多的青蛙了,多出来的我们就不管了。来比赛吧!看谁的青蛙跳得远。”

然而,还有更多幼儿对于数字、数量关系的迁移能力不佳,在面临测量、分类等问题时,仍旧喜欢按照自己的“原则”来,或者养成看其他同伴结果的习惯。数学智能在游戏中没有实际提升,也不能够理解游戏的相应内容。由此,出现了很多等待、无效时间。对于材料的摆弄时间超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的时间。

场景二:

珉珉一下子就夹到了五颗豆子,他高兴地说道:“12345……,我已经有15个豆子了!哈哈哈!”皓轩伸頭往珉珉的盒子里一看,说道:“你这样不算的,要把这些分在不同的格子里的,像我这样。”只见皓轩的分装盒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红豆、绿豆、黄豆和黑豆。

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游戏的前期经验积累状况有所不同,对于数学类问题的处理和游戏规则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益智区游戏效果的参差不齐,更需要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供机会渗透和引导。

二、数学类材料投放无原则或单一

(一)同类材料投放数量过多

区域中的拼图、点卡等结构相对简单的游戏材料占大多数。诸如拼图类玩具可以同时供五六名幼儿一起玩耍,且材料相对单一,没有更新。幼儿总是重复使用相同的拼图、数卡、点卡等。在持续一段时间的游戏中,已经玩过、做过的游戏相对于幼儿来讲,难度是一次次递减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区域内摆放时间越长的东西,越不受欢迎。同一时间段内,大量投入同种材料,可能会使得幼儿兴趣点一下子集中在新材料上,但会较快没有新鲜感,且引起整理方面的问题。

场景三:

这时,小宝来到了桌子边,拿起了一个拼图板,正准备在框里翻找拼图片游戏,却被希希打断:“你不要动!还没理好玩什么玩!”希希把所有的拼图板都整理成了高高一叠的样子,堆放在桌子上。他对小宝说道:“现在可以玩了!但是不能弄乱!你小心一点。”说完小宝开始从高高的拼图板中间挑选,从中间正准备抽出时,又被希希打断:“你拿最上面的,不要拿中间的!”小宝又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转向最上面的拼图板拿出,并搭了起来。

(二)同种材料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

正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投放进区域的同种材料在幼儿的眼中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意思包含玩法上的不同、难度上的不同等。数学性更强的游戏材料需要幼儿具备更多的数学知识,对数量关系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对于数学智能发展相对较弱的幼儿来说,有些游戏材料只是一堆“东西”而已,他们想玩但是不会玩,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玩耍的兴趣。

场景四:

鑫鑫不断在桌面上加回形针的个数,再将小鱼放上去进行比对。当摆放到第八个回形针时,鑫鑫立刻拔掉笔盖在自己的操作单上写下了数字“8”,而此时的佳瑶面前歪歪扭扭地摆着4个回形针,她看了一眼鑫鑫,迅速地在自己的操作单上,写下数字“8”。鑫鑫见状大喊:“不许偷看我的!你自己去量!”佳瑶又找出了一块积木量了起来,说道:“我没有!”还是时不时瞟向鑫鑫。

而数学智能发展相对较好的幼儿,又往往会觉得一些材料非常的“小儿科”,玩起来非常地随心所欲、草草了事,少选或者干脆不选这一类材料。

三、数学类游戏规则不够明确

区域内材料的丰富虽然使得幼儿游戏兴趣逐步增长,但在观察中,幼儿游戏的效果和质量却没有达到原本设计游戏的目标和初衷。有的可能选择材料生成了相对简单的或者其他游戏的玩法,有的可能在游戏中仅仅满足于摆弄的乐趣,还有的在面对新游戏材料时,与同伴在游戏的规则上面有所分歧……

场景五:

他又把手伸进了第二个篮子,拿出了一只小跳蛙,放在柜子的台面的上试着弹了一下,小跳蛙弹到了不远的地方,他又把小跳蛙拿回来,重新试了一遍,小跳蛙更远了。他没有把小跳蛙捡回篮筐里,而是继续在柜子中寻找材料。

这一次,他看见了系鞋带玩具,他挑出一只已经系好的鞋子,把手伸了进去,穿在了手上,手一弯一弯地朝着自己做出鸭子嘴巴说话的样子,嘴里还发出声音:“我是一只小鸭子,嘎嘎嘎。”

虽然所有的游戏规则基本上我们都会在游戏前进行讲解和渗透,但对于不经常出入该区域的幼儿,想了解规则却无从下手时,也应考虑更多不同渗透规则的手段,在游戏环境中体现出来。

针对以上的三个问题,我也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在益智区游戏中提升幼儿的数学智能,不仅要从区域环境和材料投放做起,也需从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引导、游戏总结评价等各方面进行。

四、日常渗透,帮助养成“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对于学前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的。而我们目前的教学活动也是以情境化的手段,将幼儿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等变得更加具体。但是,不难发现,即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也还是有不少幼儿会出现“跟不上”和“听不懂”“不会做”的情况。因此,在帮助幼儿顺利、有效开展益智区内的活动之前,我们可以尝试提升幼儿的数学智能,利用生活化的手段渗透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

五、材料投放,同时追求数量及层次

区域内的游戏材料是吸引幼儿游戏的最直接因素。幼儿面对五花八门的游戏材料,如何选择,怎样玩耍?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幼儿在面对同样的材料时,选择使用次数、呈现出的不同游戏效果和反应,都应该成为我们考量区域材料的适宜性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使用次数和时间的形式,判断该种材料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投入的量是否适当。

对于低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同种材料的量可以相对多一些,因为幼儿大多处于平行、联合游戏的阶段,需要更多数量的材料来避免争抢。而中大班的幼儿合作意识逐步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个人的游戏,他们开始喜欢在游戏中求得伙伴的认同,喜欢在游戏中交流、商讨,体验共同游戏的欢乐,因此,同种材料在他们的手中合并使用,减少材料的数量,反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游戏效果。此外,游戏中的材料也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难度,以照顾所有不同水平的幼儿需求。这样,数学智能相对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基础的难度,而相对强的幼儿则可以完成更具高难度的挑战,游戏才变得更有意义,更易获得成就感。

六、总结评价,深入理解游戏规则

当然,区域游戏的开展不仅需要投入材料和游戏时间、伙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后教会幼儿反思和总结。十次零散的游戏经验累积,可能效果不如一次游戏后及时总结的效果来得更好。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支持、帮助、引导者,我们不是仅仅教会幼儿玩材料就可以了,而更多地可以去發现幼儿游戏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规则、保护规则、遵守规则,最后甚至可以创造规则。总结和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后面的游戏树立更加清晰地规则,升华游戏的目标,帮助幼儿玩得更好、玩得更“嗨”。

益智区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思维火花的地方,在幼儿动手、动脑的同时,我们教师也更应该细致观察、严谨思考,为幼儿创设适宜、有趣、有提升的学习型区域。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2-49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9-150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