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研究

2020-11-28 07:52许建东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图形色彩

许建东

【摘要】造型、黑白关系及色彩是艺术设计的三大重要元素,平面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要围绕提高这三方面的能力而设置课程和展开实施。该文探讨了三者的特性及相对关系,在注重教学细节的同时,把造型、黑白和色彩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基础课时,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为艺术设计打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造型 黑白 色彩 结合

网络的繁荣、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导致以影像、图片、符号为主角的信息爆炸时代的形成。大量的信息充斥着每个人的视野,做为受众需要甄别良莠;而平面设计师则需努力让自己的设计脱颖而出,這其中设计作品的水平是重要考量。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水平的提高和设计基础课程的合理设置及充实有效的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必然关系。

符号与图形是视觉传达的核心,要做好平面设计必须建立起以图形和符号为载体的思维表达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建立是贯穿于整个设计基础课的教学实施之中。模式的建立不能立竿见影,必须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有意识训练过程。所以基础课的设置必须既要有前后严密的因果逻辑关系又要选择极其有营养的课程。

造型、黑白关系及色彩是绘画、摄影、影视及诸多新兴艺术形式的主体构成三要素,也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平面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设置也都是围绕着旨在提高这几方面能力而展开的。

造型能力永远是图形创意从业者的第一生产力。把创意外化成设计作品,造型能力是最重要的手段。围绕提高造型能力一般会设置《速写课》、《设计素描》、《人体写生》等课程,这些课程前面衔接高考前的基础教育,后面顺应《插画设计》、《图案设计》、《图形创意》等课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艺术设计学生的造型训练和纯艺术生的训练还是有不小区别的。首先就纯艺术学生而言造型转化成他们需要的艺术语言非常简单顺畅,几乎不存在什么隔阂,尤其单纯追求其绘画本身艺术性的学生更是如此,比如中国古典大师李公麟的线描人物、动物,其线的造型本身便形成了很成熟的语言并有了自己的语境。

而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则有所不同,造型只是手段和工具;而且没有大段的课时做造型的训练,但造型能力又是实现设计构想的必要手段,这就要看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短暂且宝贵的基础课时间。

这时教师对造型规律的正确认知及美学规律的正确导向就显得特别重要。视觉传达是以图形为载体的艺术,图形的获取基本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同时作为设计主体的人对来自客观的图形具有能动的主观改造。

如果没有主观归纳改造从而达到升华,那么直接取自自然的形状就会显得缺少智慧与设计主体的审美情趣。就好比分别用诗歌和纪实文学去描述同一个情绪,诗歌应该更有难度,而且诗所营造的氛围应该更艺术一些。那艺术造型是应该靠近主观呢还是更靠近客观?这其实是整个艺术圈不断讨论且每个艺术参与者都不断拷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造型太靠近客观或者反之都不是太好的状态,其实每个艺术家在造型方面都是介于主观和客观两者之间的某个点上,且这个点是随着人的审美等诸多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更靠近客观的写实造型在一开始的时候更容易让人接受,但随着年龄、视野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导致人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都会一点点地改变,这些变化将直接导致艺术情趣的取向变化,这其中对造型的要求所产生的微妙变化很有趣。一开始造型靠近客观的会渐渐向主观方向移动,反之亦然。由此看来,更高价值的造型必须是主客观之间的某个点,这个点太靠近主观则所创作的作品会空洞乏味,没有道法自然的灵气;如果太靠近客观则会缺少归纳提升,无法做到艺术高于自然。

可见,造型的这个点的位置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主客观之间微妙平衡的一个点,基于艺术禀赋和诸多后天因素而导致每个人的点都会在不同的位置,我们的造型训练课程正是帮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点。明白了造型训练是在做什么对课程设置及最大化的达到教学目的都有很大帮助。例如在速写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仔细观察模特,用线条绘制出生动概括的人物形象。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生动,这主要靠观察,画得像模特就会生动,也就是靠近客观;其二是概括,要求线条流畅,删减次要细节,即主观因素的介入。这是老师的要求,但学生未必理解或不能马上达到效果。

根据上述关键词安排教学细节就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让作品生动就把单张作业的完成时间放长一点,使得学生有时间观察与描绘模特的细节特征,比如每张作品30分钟。与之相反,为了达到概括的目的则把绘制时间缩短,比如每张作品只给10分钟、5分钟,一分钟或者默写,从时间上的有效控制可以避免学生掉人多余细节的刻画中。在课程的整个教学中两种方法轮流操作,使得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渐渐理解了什么是生动与概括的有机结合,然后老师再从理论上进行该流理效果就会好很多,并有效地在有限课时里达到满意教学目的。

造型是视觉艺术的骨骼,黑白关系则是血肉。太极图是图形设计里面的经典之作,除了造型极其完美且动静平衡之外,太极图的黑白安排也达到了极致精妙。如果把太极图去掉黑白关系只留线描轮廓,然后放到二十米远的地方去看,其视觉效果就不明显了,可见造型和黑白关系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图形获得最大的视觉力量。

艺术设计基础课里解决黑白关系的重点是“单色阶九调训练”。自然界里从最亮到最暗是没有阶梯变化的,单色明度色阶是人为的设定,九调训练的本质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人为干预明度变化,使其主观创造性在图形创作中占主导地位。九调训练一般放在《平面构成》里讲,这是解决黑白关系的一个重点环节,对后续课程诸如《色彩构成》、《插画》、《招贴设计》等都有很大作用和连续性要求。九调训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的,黑白色调的控制及黑白对比关系对虚实的控制。这两点在九调作业中很容易做到,因为调式是规定好的。难点是老师通过更进一步的理论引导消化并运用到后续的作业中。后续作业之一比如画一张以鸟为素材的中长调作品,学生就会真正把知识点领悟到。如果没有拓展作业的话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图一参考资料,图二以针尾鸭为题的中长调作业)

有了完美的造型和考究的黑白关系就能创再出很好的艺术品和视觉图形了,比如到处可见的黑白标识、图案,优雅的中国水墨画,黑白的世界已经很精彩。如果说造型和黑白成就了很好的形象,色彩则是这个形象头上的一枝花。孟塞尔色立体是基于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构建起来的色彩体系。这个体系科学明了,把色彩存在的问题可以综合地解决,是色彩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色相及纯度这两个要素学生还是很好理解,在实践中容易出问题的是明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前面课程里的九调训练拿过来,强调色彩除了色相以外其色相的黑白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不少学生会被色相干扰而忽略了黑白,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后面设计图的墨稿能明显把问题暴露出来。和以前的九调训练打通以后其拓展作业可以系统地解决不少问题,例如以鲜花为素材完成一张浊色、红绿调和、高短调的设计作品,通过这种把知识点整合在一起的作业训练效果很不错,同时也让学生熟悉了如何利用色彩知识把素材变成作品的一个完整过程,可以说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结语:教书育人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艺术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则更难。设计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要通盘考虑,做到前后课程衔接紧密合理,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目标相对具体、操作性强、能在课时内达到为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细节,并紧紧抓住既定目标,直到实现为止。如果目标实现不了,要么修订目标,要么反思教学细节。造型、黑白及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三大支撑要件,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并通过合理课程实施有机整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才有可能为以后的LX计课程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绍宏《设计的艺术史语境》,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

[2]丁宁《西方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威廉莫里斯(英)《灵动的设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图形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分图形
找图形
书封与现代艺术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