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11-28 07:52王潇潇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压力心理问题大学生

王潇潇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大学生人群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更大的压力,而作为国家未来的重要接班人群,其心理健康关乎到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稳定。就目前对诸多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有着类型相同而出现极多的一些心理问题,对其问题来源的分析和具体的解决方法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压力 学校

大学生相对于中学小学阶段已经开始有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部分大学生甚至是已经开始在此阶段承担上家庭的经济责任,除此之外,人际交往中的爱情和友情纠纷也是目前许多大学生所苦恼的。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离家外出求学,离开父母的照顾,脱离旧环境的陌生感,日常中部分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困难,人际交际活动过程中的困惑;在大学快结束阶段就会面临的种种就业压力,因为是要准备考研还是寻找工作,准备外地成家立业还是返乡工作,面试种种受到挫折,对未来职业规划迷茫等等,这些问题尤其在小城市的大学生群体较为常见,而这一阶段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干预,就可能会是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很难适应周围的环境。

一、目前大学生主要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是分三个阶段出现的,首先是大一阶段初人学校时由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主要是学生需要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因此有所不适。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大二大三阶段的交际问题又会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哪一种交际关系都肯定会产生矛盾,此外还穿插着学习与娱乐平衡之间的问题。最后则是大四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即将踏人社会,而受到的社会压力造成的心理影响。

(一)初人学校的适应问题

就大一新生来说,离家住宿学习所造成的不适应是其人校时最为明显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压力增大,也就是步入大学生活后就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难题。因此,需要考虑如何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而融入集体、自己洗衣吃饭考虑经济支出、改变学习方式,适应变化。这几方面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就是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适应新的环境,自己多动手,不懂的虚心向同学和家长、老师请教,尤其是在经济方面,随着社会各种诱惑的加大,很有可能会由于一时的冲动或者网络诈骗的各方面原因,造成经济支出过度或者较大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控制好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二)学习过程的适应问题

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其实已经初步适应了整体学习环境,这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人交往或其他方面的情况引发新的心理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时,尽可能的转变为积极应对,然后再稍加适应之后,就开始消极的暴露出自身的缺点,比如个人卫生、语言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因此也就很容易在宿舍、班级和学校等各种场合下引发矛盾。这种矛盾较为常见的,如不爱干净、借钱不还、玩游戏影响别人学习等多个方面,如果长期不干预,不但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可能还会造成更为恶劣的事件。除这一点之外,大学阶段是学生们寻找爱情的最便捷的时期,但也可能会由于情感方面的纠纷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造成较高的经济压力、学习成绩退步、他人的舆论和心理方面的其他东西。可能由于大量资金的投入,最终出现失败而难以接受的情况,这些都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问题。此外常见的还有为谜网络的健康问题,这点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影和小说而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部分学生还在网络论壇上肆意发言,比如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恶意评论、谩骂等,在这个阶段所体现出的问题,也正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

(三)学习结束前的压力问题

大四阶段最容易见到的就是学习结束前的各类社会层面压力,其中贯穿整个大学4年最为常见的则是专业选择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与未来发展不相符合,这种心理状况相比于在专业学习之后,考虑未来发展问题所带来的压力来说更为严峻,前者甚至是由于这种心理状况而导致耽误大学专业正常学习,因此解决起来就较为困难。而除过工作压力之外,可能还要面临着进一步考研或者买房、结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间题对于家境不是很宽裕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而除此之外,就需要严谨的考虑,由于恋爱关系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大学阶段进行恋爱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也是部分家长和教师所支持的,然后然而在恋爱阶段需要更多的资金支出,在恋爱结束之后要考虑未来的工作,考研发展,定居城市,甚至经济压力和最终结果问题,因此尤其是在大四阶段很容易出现由于双方意见不合,规划不明确等多种原因造成较多心理问题。

二、就目前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而上文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针对于这些类型情况,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工作设置,并且频繁就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同样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就疫情期间来说,也只有通过网络才能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而同样学校也应该尽快建设更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以更好的应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高校常规型的心理健康工作设置

常规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进行穿插,或者由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强调,另一种则是心理健康课程或者专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优秀的心理专家答疑。就前者来说,主要体现在文科类的大学专业当中,无论是在历史还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较为简单的对于心理健康内容进行传达教学,而理工类大学则在专业优势方面相对较差,因此更需要在后者方面进行加强,也就是要尽量的细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或者尽量引入更多的专家讲座。而实际上,大多数大学多年的教育工作者都有着一定的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的心得,完全可以由教师自主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的开设,这一点尤其常见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就本次疫情期间,部分导员或教师就通过网络直播的方法一对多或一对一进行学生的心理引导,这甚至对于疫情的控制有着极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压力心理问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