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书楼到近现代图书馆的变革历程

2020-11-28 07:52刘佳
商情 2020年21期

刘佳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从中国古代藏书楼到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历程,详细介绍了藏书楼的起源以及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分析,进而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藏书楼起源 近现代图书馆 发展轨途

引言:在我国古代就有收藏典籍、字画的优良传统。据文献记载自周朝起就已经有专门进行书籍收藏的官员和藏书制度,并在清代到达了鼎盛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受到了西方思想影响的学者逐渐推动了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本文试从古代藏书楼的起源谈起,逐步分析历史运动对于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促进作用。

1.中国古代藏书楼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政权机构、寺院、民间团体以及私人收藏图书文献的建筑物都可以称其为藏书楼。藏书文化历史悠久,具体可以分为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个方面,藏书文化随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古代藏书楼的逐渐兴起和壮大。据现有资料证明,藏书楼这一概念发源于周代,是由于皇室贵族和官员富户为满足自身收藏需求与子弟培养需求而建立的用以藏书的屋子,后随着书籍收藏的增加,收藏地点发生变化,逐步演变为藏书楼。藏书楼在明清时期进入鼎盛,开始逐步涌现出各具特色的皇家藏书楼、私家藏书楼。古代的藏书楼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收藏性。由于古代纸张与笔墨的局限,不但不利于书籍的传阅与流通,还需要具有较好的保存环境,否则极易导致书籍出现受潮、发霉、生虫等现象。此外,由于当时生产力较低,印刷技术十分不发达,导致书籍数量较少,并且我国古代等级制度分明,以至于书籍只能供少数上层统治者拥有。第二,封闭性。由于古代的封建制度使得各阶层间等级制度严明,藏书楼作为私家财产并不对外开放,仅供自家子弟进行阅读与的收藏。

2.戊戌变法推动藏书阁的转变

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诞生于清代末年,是基于古代藏书楼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需要所建立的新事物、可以说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推动封建制度下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起源。

戊戌变法运动对于图书馆事业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图书馆的建立。光绪年间的“强学书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意义上的藏书楼,在此基础上,以梁启超先生为主的维新派开始大量兴建公共藏书楼。由F公共藏书楼体制不完善,没能充分发挥公共藏书楼对人民思想的促进作用,而后,大批新式学堂的图书馆纷纷对外开放。随着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开立图书馆,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第二,图书馆法的产生与发展。维新派在建立公共藏书楼和图书馆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规定,随后,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纷纷向清政府提议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了国家层面上第一部对图书馆进行规定和管理的法律。戊戌变法的出现动摇了传统的封建主义,不但开立了历史意义上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更为后续图书馆事业建设提供了理论萌芽与法律参照,推动了图书馆体制由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模式的转变。

3.五四运动揭开了近现代图书馆的新篇章

1919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并向传统的封建思想制度发起了挑战。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开始觉醒,并将无产阶级推上了领导地位,从而引起了政治体制与文化意识的变革。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启了崭新篇章。第一,各种新式小规模图书馆开始出现。工人与农民图书馆的诞生是五四运动在推进图书馆建设方面的一重要成就,在我国的图书馆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五四运动时随着西方思想及科学文化的大量涌人,在知识分子的带动下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发展学习,全国各地大量开始开辟图书阅览室,以此来增进工人与农民的知识,推进基层人民的思想建设。第二,通俗图书馆的建立。所谓的通俗图书是指内容较为浅显,文字较为简单的读物及书刊。五四运动后,北洋政府逐步重视了文化发展的作用,鼓励各地建立通俗图书馆来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通俗图书馆的建立可以算是近现代图书馆的雏形。

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奠定了基础,作为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彻底否定了封建主义,大力提倡新文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封建观念,更是建立了面向基层劳动人民开放的近现代图书馆新理念,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4.新文化运动促进近现代图书馆观念的深入

在经历了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转变了自身观念,这也促使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近现代图书馆的观念开始深化,并在图书馆的发展中逐步引入近现代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1919年李大钊先生就指出:现代图书馆建设不应与古代藏书楼一样,要在藏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图书的效应,使图书馆具有教育性质。在李大钊先生的倡议下,图书馆职能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并增加了读者服务,使图书馆的业务中心由书转向人。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诸多影响。推进了图书馆学理论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带来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思想,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与力、馆方式进入中国,促使图书馆学者们与相关人员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谋求图书馆的新发展,通过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逐步拓展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为我国近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专业帮助。

结束语: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藏书楼,还是近现代的图书馆,它们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与历史史命中产生的产物。我国古代藏书楼历经时代变化与制度变革,由传统的私人藏书楼转变为面向大众提供教育的近现代图书馆,它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联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楼与西方近代图书馆思想,足够成为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页。

参考文献:

[1]王国荣.图书馆的演变历史与新形态的出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09):140-141+144.

[2]刘春云,龚蛟腾.新文化运动与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图书馆学近代转型的影响[J].大學图书馆学报,2018,36(03):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