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

2020-11-29 20:33邓佑标
政工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眼光强军官兵

邓佑标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指出:“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内含着端正对基层官兵根本态度的认识论、方法论,对于激发基层官兵蕴藏的创造能量和活力,建设过硬基层、释放强军潜能有着重要意义。

党委机关指导帮建基层,根本的是要解决好态度问题。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官兵是强军备战的冲锋陷阵者、各项部署的末端落实者。对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出了问题,也必然导致许多工作展不开、任务落不实。基层官兵是青年的群体,只有尊重其天性和特点,尊重其主体地位,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引领他们、赢得他们,强固基层这个“基石”。

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用信任的眼光,才能更好读懂和走进新时代的基层官兵

信任意为“相信而敢于托付”,人与人建构在这种关系基础上,才能敞开心扉、共情互懂。基层官兵是部队的主体力量,只有把官兵读懂了,才能把准脉搏、有的放矢,才能打开心结、走进人的心里。否则,做工作就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甚至一厢情愿地干出与时代拧着劲的事来。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现在,一些同志“认识”基层官兵靠的不是信任基础上的融入,而是简单的几个“标签”,比如“浮躁”“不成熟”“时冷时热”。他们之所以会戴上“有色眼镜”,根子就在于不信任,总认为自己很高明。以这样的方式察人观事,成像就会失真,“关系冷漠感情淡”也就不足为奇。投射在工作中,信材料不信实干、信台账不信口碑,搞痕迹管理;同一材料多头报送、类似文件反复签批,搞步步紧盯;你不放心我就不尽心、你不放手我就不动手,搞大包大揽。正如有的基层同志所说,“压力传到了基层,信任却没有传到基层”。

“相信群众”以解决立场问题,“依靠群众”以解决方法问题,这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广大基层官兵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立功运动”到“诉苦三查运动”,从“王克勤运动”到“郭兴福教学法”,历史上我军许多重要创举都是从基层官兵的鲜活实践中总结出来、推广开来的。“要充分信任青年”,1953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强调:“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青年人不比我们弱。”

对于基层官兵,开国上将甘泗淇同志曾谈到:“当然他们有其很自然的弱点,即情绪容易波动,时冷时热;但我们必须肯定优点是主要的、本质的。”充分信任基层官兵,经常到他们中间去,同他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这样我们就不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听到他们真实的看法和意见。读懂了基层官兵,做好引领工作就有了扎实前提。

二、欣赏是激励的动因,用欣赏的眼光,才能更好调动基层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

欣赏就是“认为好”,就是要看得到他人身上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基层官兵思维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这种青春天性和时代印记赋予他们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们阅历不广、历练不足,难免带有一定局限性。对于他们,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优点、扬其长,还是用挑剔的眼光看不足、盯其短,效果是不一样的。

欣赏能激励人的进步,鄙夷会啃噬人的自信,这是教育的一条规律。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基层官兵身上并存着优点和缺点,只有用欣赏的眼光看优点,在激发其自信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查缺补漏。相反,如果习惯“泼冷水”“吹冷风”,就会不经意间伤害基层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一来,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非但不会减少,还会受消极情绪影响而放大。对于欣赏教育对象的优长,苏联革命家、《论共产主义教育》的作者加里宁曾说:“要珍视这种特点,发挥这种特点,要在这种特点的园地上培养出崭新的、更完备的人物。”

用欣赏的眼光看基层官兵,是我军带兵育人的传统。原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同志在《忆大练兵运动》里,谈到1943年冬至1945年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军事整训的细节。当时部队有个后进兵叫刘振福,这个人投弹很厉害,能投62 米,最后当了全旅的教官,这对其他战士触动很大。做俘虏的教育转化工作也是一样,谭政同志在《在东北野战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不要鄙视他们,应该教育、改造、团结他们。”《星火燎原》有一篇记录王克勤思想觉醒过程的文章,里面写了指导员对王克勤的印象:“这个人,成分倒不错,讨过饭,受过苦,机枪打得顶好,别人都叫他‘机枪圣手’……”过去,我军的政治教育之所以有威力,“欣赏的眼光”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激荡着人的梦想;新时代的朝气蓬勃,激励着人去奋斗。基层官兵奔跑在强军征途上,他们普遍有着想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和意志,有做奋斗者、追梦人的干劲和热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为他们撑腰、鼓劲、加油,才能更好激发他们攻坚克难、建强基层的磅礴力量。

三、发展是成长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才能更好培塑强国强军的火炬手接棒人

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有没有“发展的眼光”,就看是否能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1942年,罗荣桓同志在《青年工作应该走向哪里去》中谈到:“如果对他们的条件提得太高了,把他们当成理想中的青年,那是不适当的,相反的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和信心。今天那些繁多的‘模范’要求,可以说成了青年的手铐脚镣。”这番论述,体现的就是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基层官兵处在自己的人生成长阶段。一方面,受时代环境塑造,他们在掌握信息技术、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优势;另一方面,他们经风雨、见世面还不够,虽非“烈火真金”但可塑性很强。看不到这些变化和特征,或是以自己为标准和模式“丈量”基层官兵,从而得出“一代不如一代”的结论;或是认为基层官兵沉稳老练不够、储备沉淀不足,不敢放手让他们去历练和尝试;或是只虑当前不思长远,忽视了让基层官兵到不同的岗位去补齐短板、锻炼成才……这些观念和做法,体现的就不是发展的眼光,而是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用这种眼光看基层官兵,是不利于引导他们成长成才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基层官兵,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积极主动做好基层官兵的锻炼培养工作。要做到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教育引导基层官兵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动态把握大势。要积极鼓励基层官兵吃苦磨练、增长才干,放手让他们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攻坚克难、施展才华,积极为他们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基层官兵是强国强军事业的火炬手、接棒人,未来属于他们,未来要靠他们。我们只有站在确保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积极热心培塑基层官兵,启发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中国梦强军梦,鼓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才能既帮助他们在奋斗与奉献中实现人生出彩,又为强固基层、强军兴军储备人才。

猜你喜欢
眼光强军官兵
我的科技强军梦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强军战歌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赞强军
刮目相看
Dare to stand out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