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思政课堂同质化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2020-11-29 14:11刘玉瑾
法制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同质化思政课思政

刘玉瑾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90

良好的思政课堂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提高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虽然在新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冲击下,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迭,但是思政课堂本从跟不上的同质化问题,使得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缺失,这种同质化课堂的现象是需要经过正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的育人意识,以及构建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融合开放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来进行矫正。

一、思政课堂教学同质化的特征

(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大学”中《汉书· 礼乐志》记载:“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于邑”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不断丰富的大学内涵已经成为了具有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定义,但在中国式-应试教育下,大学中仍然以“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中仍然会有独立性缺失、创造性匮乏的情况,教学核心偏重于理论知识,学生对理论的时间运用往往被忽视,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必然会有所缺乏。另外,老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要依靠考试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使得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忽略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二)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相混淆

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从理论上来说比较枯燥乏味,故为了增强学生课堂活跃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会在课堂上大满贯式的提问,但问题就出在没有掌握好“度”,把满堂式提问误当成启发式教学,这种与学生沟通的方式表面上看来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和启发,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上,但细细思考,这种整堂课的提问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满灌”因为问题和预设都是老师设计好的,是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问题和思维框架进行有导向的反馈,所以学生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使师生的交流平台缺乏和谐,甚至有一些学生因为老师的突然点名提问,精神高度紧张,用另外的方式扼杀了学生自主创造性思维的天性。

(三)重知识点的训练,轻贴近生活的感受

大学思政课的特点和性质与其它学科不同,思政课的教学更应该贴近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因为思政课的教学使学生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不仅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获得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综合实践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习小组合作重形式,轻质量

教师为了使思政课堂增添互动性和反思性,会有盲目的进行小组合作的情况,同学们三五成组,按照老师留给的作业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讨论、分析、讲解等,但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合作只是单纯的为了“体现”合作,重形式,轻质量,使得小组学习有形无实,学生的小组之间没有真正的进行合作,只是成为了个别学生的演讲和表演,让一些喜欢“偷懒”的同学走了捷径,不参与讨论学习的过程,但享受小组最终的学习成果,这也违背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宗旨。

(五)重老师授予,轻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与进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思政课堂上老师授予知识的比重仍然很高,只是知识的输出形式变的多样化,比如黑板式教学、图片教学、多媒体视频课堂等等,即使有“重视学生自主思维及自主学习”,但却名不副实,只是在课堂上多了一些点缀而已,缺乏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冲突。大学思政课堂的教学使用理论讲授确实是必要和必须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学生对于知识都需要进一步的理解,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以、价值观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而这些都是需要在互动体验中才能体会从而去完成的。

(六)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学科背景的差异化教学

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是每一个教师所要完成的首要教学任务,也是学校考核教师的基本条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免会出现“应试教学”现象,教师把学生看作了统一的整体,而忽略了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差异化,包括专业差异化、未来职业差异化、认同的差异化等,这就导致了思政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门课程,缺乏对思政课堂的正确认识,也不能同自己未来发展相联系,导致缺少了对理论和时间的“融会贯通”,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而改善的。

二、改善大学课堂同质化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个性化”风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可以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教育质量,在现实的思政课堂中可以起到积极的意义。死板的思政课堂是学生“不愿学”“记不住”的主要原因,千篇一律的教学风格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提不起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努力,提升人格魅力、突出教学技能、健康的外在形象等都可以创造出“个性化”思政课堂的风格,为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思政教师一旦在课堂上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同质化课堂的现状。

(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提升育人意识

教师应该在深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前提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大一新生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思考重点等都教师应该重点了解的。思政课堂其实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政课堂传达出来的信息、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生命意义。思政课堂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社会的发展与特点,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展现自我、建设社会的能力,育学生之智。综上,大学思政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在了解每一个时代大学生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育人意识,来改变同质化课堂的窘境。

(三)建立开放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思政课与现实生活世界是相互融合的,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融合,是“知行合一”的理论与教学相结合的融合,让理论来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的实践来升华学生的理论水平。这样有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的思政课堂,是具有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的,是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开放,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开放,也是从根本上对思政教学模式的开放,从这样的开放中,寻求每一个思政课堂的“特殊性”,避免理论知识覆盖的同质化课堂的继续发展。

(四)拓展教学深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思政课堂的课程总体目标虽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每一年都会有更加新颖的社会事件以及国家最新发展目标的更迭现,这就需要每一轮的教学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增强创新性,增加教学宽度。但最为重要的是,除了拓展创新教学宽度以外,教学深度也应该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领域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思政课堂与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如果任课教师可以“因材施教”的进行思政课堂教学,从不同学科背景进行差异化教学,相信能够从传统单项的“教-学-考”模式转变成“学-导-行”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于实践等一系列的行为,从而增加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同质化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