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场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2020-11-30 01:04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志愿军战场纪律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回顾志愿军战场纪律建设的重要经验,对我军当前战场纪律建设,特别在设想面对强敌境外作战条件下,如何提高纪律建设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具有重要借鉴启发意义。

一、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场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根据战争实际,持续开展强有力的战时政治工作。在战场纪律建设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实际有效的工作,特别突出维护战场政治纪律、作战纪律、群众纪律,极大巩固了部队团结统一,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一)政治纪律:“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把政治纪律作为出国作战的首要纪律。国际政治舆论和朝鲜半岛政治环境直接影响抗美援朝战争进程。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强调,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之后志愿军党委和政治部三令五申,必须坚持不干涉朝鲜党和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凡是涉及朝鲜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大政方针等重大问题,不得随便议论,向全体志愿军划清政治纪律红线。

用严格的政治纪律统一作战意志。作战初期部分官兵存在思想顾虑甚至畏战心理,志愿军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同时,大力强化官兵政治纪律意识。志愿军誓词中强调,“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上级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决不畏惧,决不动摇”。战斗期间志愿军成立政治纠察队,对逃兵掉队人员,沿部队行进路线开展收容及时教育转化,同时排查内部政治不稳定因素,杜绝散布政治谣言,对违反政治纪律人员严肃处理,以警示战场。

在处理战俘问题中突出政治纪律。处理好朝鲜战场战俘问题,对树立新中国良好的国际政治形象、确保政治外交主动具有重要意义。战争全程,志愿军始终站在政治高度,严格执行俘虏政策,保证俘虏生命安全,不搜腰包不虐待,对伤病俘虏进行治疗。在战俘营管理中,坚决执行《日内瓦公约》有关规定,不分战俘国籍和种族,在饮食、起居、劳动、休息、奖励、惩罚等方面,一律平等相待。美军俘虏中的黑人说:“我们有生以来,只有在志愿军战俘营里,才真正享受了平等。”同时加强战俘营政治监督,配合火线保卫工作以及情报、敌工等部门,清除特务间谍分子,对政治不可靠人员及时调离控制。

(二)作战纪律:“提高服从指挥的纪律性”

适应战争需要突出协同作战纪律。朝鲜战场上,包括朝鲜人民军在内的,不同编制、不同技术装备、不同作战特点的部队,高度集中、共同作战,必须加强协同作战纪律。入朝作战前,军委总政治部明确要求志愿军“进一步学会各兵种的协同作战,提高服从指挥的纪律性”。入朝作战后,各兵团作出更加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志愿军在作战中要与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在战斗胜利后,志愿军不许争缴获,争俘虏,争功劳。如果与友军发生纠纷,要主动让步。”

结合任务特点制定各军兵种作战纪律。志愿军提出“一切为了整体,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围绕以陆军为主体,要求各军兵种制定相应规定,加强团结协作。空军提出大机群作战中掩护部队要服从地面主攻部队的需要,坚决反对不顾整体、贪图个人或单位战功的思想,把“攻击部队到哪里,掩护部队就到哪里”要求,作为每个飞行员战术思想和战术动作的纪律要求。工程兵部队对分散配属人员提出,在工程方案存在异议未解决前先坚决执行,绝不允许强调自己的困难,消极应付,更不允许妨碍任务的完成。运输部队严肃批评入朝初期某些单位论门户摆资格、闹分散闹独立,缺乏协同的错误倾向。此外,炮兵、装甲兵、铁道兵等其他军兵种也针对协同作战的组织纪律性提出具体要求。

区分战争阶段和形式不断完善作战纪律。志愿军针对不同战斗阶段和战斗样式,制定了具体实际的战场纪律。隐蔽入朝作战首先强调保密,1950年10月19日,毛泽东向各大军区发电强调,“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的宣传”。志愿军先头侦察部队入朝后,一律穿朝鲜人民军服,采取夜行昼宿、避开主要道路行军,为实现毛泽东电令“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的指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阵地潜伏和换防中突出战场保密,制定潜伏公约,提出“咳嗽时用毛巾遮口”“潜伏中解手要就地掩埋,不站起,不离开位置”等便于执行和监督的纪律要求;要求防务交接中伪装人马车辆,夜间严格灯火管制,并把自觉遵守纪律与群众性监督结合起来。在长期阵地对峙中,把阵地防空、防炮等一般要求,同气候变化、敌情变化结合,提出防潮、防洪、防冻、防疫等特殊要求,制成小卡片便于识记。在反细菌战中,志愿军防疫委员会向全军发布紧急作战命令,同时制定宣传《卫生守约》,要求官兵如同对待战斗任务一样,做好防疫卫生工作。

(三)群众纪律:“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从政治高度认识理解群众纪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同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及朝鲜军民的关系,关系着中朝两党、两国及军民能否亲密团结,一致对敌,最终赢得战争胜利。毛泽东命令:“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各部队也分别强调执行群众纪律的重大意义,要求行动中必须遵循尊重朝鲜独立的原则,凡是涉及当地工作的,必须通过朝鲜政府,并主动与朝鲜政府取得联系。

用实际行动模范践行群众纪律。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指出:“这次出国作战,纪律问题更为重要。”“到朝鲜后,更要切实遵守纪律,不能侵犯群众利益。对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必须认真注意,只有搞好群众关系,取得群众的帮助,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为了使志愿军官兵更加模范地执行群众纪律,志愿军政治部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借物手续与损物赔偿办法的规定》《关于建立伙食单位群众工作的指示》等一系列指示和规定,内容紧贴战时朝鲜人民生活实际,具体贴心深得民意。战争结束后,金日成赞誉志愿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

坚决维护群众纪律的严肃性。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及时纠治了部分单位在朝鲜地方借粮手续紊乱、私自使用人民币的现象。为加强纪律检查,志愿军在部队推行“区域负责制”,即按部队驻地划定区域,分别负责维护群众纪律,消灭空白地带的监督执纪漏洞。战争期间,某团为了军事演习方便,开闸放水导致淹没700多亩农田,志愿军了解后及时主动与朝鲜当地政府研究,征求处理的意见。最终在军地联席会上公开作了检讨,并严肃处理了相关人员,赢得朝鲜政府和人民认可,使朝鲜人民相信志愿军对维护政策是严肃认真的,不但没有因为个别违规乱纪事件疏远彼此关系,反而更加亲近。

二、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场纪律建设的现实启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对比极为悬殊,志愿军战场硬件条件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毛泽东总结胜利之道时讲: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这种强大之“气”正来自人民军队强大的政治工作,也包括战场纪律对“气”的巩固和保证。

一是要树立政治导向、见微知著。政治决定军事,军事服从政治,是战争的本质特征。习主席讲:“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政治纪律在战场纪律建设中必须处于统领地位。回看朝鲜战场上违纪行为处理的案例可以发现,面对复杂艰苦的作战环境,志愿军多采取批评教育或做检查通报的方式对一般错误行为进行纠正,但对于“脱离革命者”“背叛祖国者”等出现涉及政治问题的人员毫不保留地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查彻办。开展战场政治纪律建设,不仅要教育官兵牢记党中央、中央军委作战方针原则,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更要同朝鲜战场上一样,结合作战环境实际,把政治纪律指向到“不私自使用人民币”“防止机关干部自由主义‘小广播’”等具体行为上,便于群众监督检查,使官兵以小见大,让部队全体人员自觉从政治上思考问题,确保军事上取胜的同时,争取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

二是要紧贴作战实际、简便易行。从执行纪律的内容看,朝鲜战场志愿军纪律建设最为生动鲜活的经验,正是各个阶段不同部队围绕环境任务特点,制定具体且易行的“令行禁止”。从志愿军政治部制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到19 兵团颁布的《赴朝作战守则》,直至各师乃至阵地连队制定的“临时公约”,都具有非常强的实操性,基本无须过多教育,使官兵“看后即知,闻后即行”,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战场效果。这些高效实用的战场纪律,一方面其形式上客观受限于突发紧迫的战时环境,不可能进行过多抽象总结,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这些“令行禁止”的条目都是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战场经验。这得益于每阶段战斗结束后,各个部分队及时开展群众民主评议,特别是评军事、评纪律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执行纪律的程序上看,朝鲜战场纪律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下放权限、简化程序和追补遗漏。以立功运动为例,志愿军政治部制定的立功条例明确各师级单位“可根据兵种情况与任务之不同,依据本条例规定之标准,另拟具体要求,与具体号召,以推动立功运动”。在报功、批功上,为了提高效率,及时鼓舞士气,有的单位简化程序使用电话、电报批功,有的单位则先宣布立功、战后再确定功的等级,实现了纪律建设与战斗战役的同频共振。

三是要贯穿作战全程、发动基层。从抗美援朝战争战场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不难发现,战场纪律建设贯穿战争全时全域全员,时间跨域从入朝作战前到战斗期间直至撤军回国途中,环境变化从阵地前沿到后方运输战线乃至战俘营,参与人员从全体指战员到朝鲜民众乃至敌军。这对现代战争提出了更高要求,把作战全进程、诸要素、各群队等方方面面纳入纪律建设的考量,加强战场执纪监督问责的闭环,既要依托各级党组织,又要充分发动群众构建群防群治体系。在最大限度减少非作战部门的前提下,立足把各级党委作为战场纪律建设的枢纽,将党支部、党小组作为战场纪律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的基本单元,确保覆盖各级作战、保障单元。学习朝鲜战场志愿军积极开展群众性纪律监督的作用,发挥团支部、军人委员会等组织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收集立功事迹、采集违纪证据,开展群众性监督,对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立案审查,属实的及时处理,不实的做好解释工作,真正使战场纪律建设渗透到基层末端,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四是要注重综合效益、提升效能。要综合考量纪律建设的政治效益、作战效益、社会效益等各方因素,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处理为辅、违纪必查违法必究的原则,提高战场纪律建设的实际效能。总结经验发现,纪律建设同国防动员、外交斗争、敌军工作等各方面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志愿军制定和执行战场纪律,既做到全面客观准确无误,又立足打赢权衡利弊;教育官兵自觉服从纪律要求,既要看到纪律的严格性约束性,也要理解纪律中蕴含着强大的战斗力。比如,战争初期在遇到我军战斗不利或敌军残暴屠杀时,执行优俘政策容易出现松动,但经验证明,严格执行宽俘政策可使刚被捉到的俘虏情绪稳定、易于看管,且有利于后送和后方管训工作。比如,志愿军规定,即使受过轻微处分的人员,只要后期战斗表现突出、工作优异,在群众中无恶劣影响,皆不影响后期立功受奖,较好地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战场士气。比如,正是由于志愿军坚决执行群众纪律,涌现出罗盛教、吕玉久、张明禄等无数可歌可泣的爱民模范,才会有战场上30万朝鲜民工的奋力支援,出现了敌机轰炸下为掩护我军伤员而牺牲的朴再根、冒着炮火身负重伤爬行到火线给我军送饭的朴孝男等无数朝鲜民众的动人事迹。金日成赞扬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军队,是真正的国际主义军队”。

猜你喜欢
志愿军战场纪律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用鲜血浇铸的战地日记——追记志愿军张子丰的革命烽火岁月
纪律
赤焰战场RE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