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视域中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探究

2020-11-30 04:39雷冬艳
现代交际 2020年2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红色文化

雷冬艳

(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共产党人走过艰苦卓绝的历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学生党员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经过严格筛选脱颖而出,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同学,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党的建设长期的战略任务。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时代,饱含了广大人民浴血奋战的艰苦磨砺,凝聚了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价值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在特殊时期形成的革命智慧。

一、红色文化与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耦合性

1.守初心

红色文化是一部生动的理想信念教材,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历程。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党人奋不顾身投入革命实践,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们才能浴血奋战,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红色文化为高校学生党员提供丰富的思想题材,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精神,加强党性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使其亲身感知、感悟党的历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获得理想信念的前进动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先进的思想感染身边同学,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2.担使命

回顾党的历程,发掘红色文化所承载的隐性教育功能,进而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引领作用,充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的理论内容和实践载体。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丰富的载体,丰富学生党员的学习活动,增强对中国革命史的了解,对母校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红色文化资源保留下来的物质载体,比如战争遗址、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可以使高校学生党员在时空穿越中触摸历史,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

实现红色文化与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耦合,不仅增强了高校学生党建的实效性,提升了高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也使红色文化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发展史,学生党员通过学习能够直观中国革命进程,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等作用,解决部分学生党员出现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自觉传承红色文化所孕育的精神,为提升高校党员学生发展质量提供了生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载体,使高校党员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员融入中的现实困境

1.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强

在新时代,新的发展因素不断涌现,高校学生党员的价值理念处于重塑期,现实因素和传统文化相互交织,会使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党员聊天讨论,发现部分学生党员虽然对红色文化中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等表示十分敬佩,但是在行动上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他们认为时代条件发生变化,那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在现实中大打折扣,比如艰苦奋斗的精神。如今的学生党员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所受挫折较少;他们在舒适的环境下长大,很容易忽略精神方面的发展,对于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岁月逐渐淡化;他们个性突出、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愿静下心来深挖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甚至觉得是形式主义,加之部分党课教育模式单一,党日主题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对部分学生党员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逐渐出现沉迷游戏、脱离集体、信仰缺失等问题。

2.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实践是人们主观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活动。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和规章制度方面。物质层面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重点方面,组织党员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实地开展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向学生党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了解中国革命的进程,提高实践能力,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现实中找到自我发展方向。中国红色文化分布广,资源丰富多样,为高校学生党员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经长期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开展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基本是走程序、完成任务,忽略了党员学生在实践中知识的收获、感悟,以及能力的提升。

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部分高校组织学生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期程序非常复杂。看起来非常重视,实则在真正参观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党员并未真正做到钻研,没有筑牢“学”的基础,在知、情、意、行上没有做到真学深悟,以至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真正践行所学到的知识、精神的学生党员少之又少。其次,每年特定的学习日、纪念日,比如雷锋文化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很多高校实践活动开展得非常热闹,效果也很不错,但是仅仅局限于当天特定的仪式,没有转化为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上述这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影响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导致学生党员对于民族的认同感降低,在实际日常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出现知识薄弱、心态浮躁、信仰缺乏等问题。

3.高校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当今是一个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多样化。经过与不同学生党员的沟通与交流,相比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他们更加偏爱于新媒体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要体现“教育信息化”,而现状是,高校的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高校搭建的关于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新媒体网站较少甚至没有。大部分学生党员表示,自入学以来,不清楚学校是否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网站,而且关注了学校网站和学校各种微信公众号,几乎没有看到关于红色文化的推送,即便学校网站有关于红色文化知识的更新,自己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学习,反映了高校对红色文化网络推广不足,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式单一。高校对于红色文化的教育教学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模式,即在固定的时间、地点通过课堂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集体授课,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知识灌输为主,这种模式在传授大量知识的同时,容易忽略学生党员个性的差异,他们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倦怠,从而得不到有效的启发,长此以往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失去兴趣。

教学形式落后。现在的学生党员基本为“00后”,他们特立独行、思维活跃。高校传统的教学形式没有及时根据“00后”学生党员的身心特征调整,在传授红色文化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理论性讲授,历史与现实没有有效结合,没有使学生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自身的发展,引起强烈的共鸣;没有使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而是仅仅停留在革命时代,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脱节。

宣传力度不足。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时明显表现出时间、场所上的不足。在时间上,重点放在每年特定的学习日,在其余的时间并没有实现宣传的常态化。

三、红色文化视域下提升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策略

1.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合

马克思曾经强调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非常重要,校园环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传播红色文化,使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红色文化的内涵,铭记于心,外化为行动,提升自身修养,做红色文化坚定的传播者。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注意红色文化宣传方式的多样化与推广的深度化。比如,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班会等特定主题日进行宣传,同样重视在非特定主题日进行常规传播,形成红色文化宣传常态化,讲好红色文化故事,让学生党员从故事中感悟先辈在浴血奋战中的爱国情怀;还可以诚邀一些老革命同志到高校举行座谈会,面对面讲授亲身经历,增加红色文化宣传的感染力,使学生党员更好地领悟红色文化的魅力。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鼓励倡导学校社团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艺活动。以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避免流于形式,简单完成任务。比如,红色演出、经典诵读、播放红色电影等,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发挥创造力,在文艺娱乐中重温党史,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2.强化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应该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自觉,尤其是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升主要靠自我教育。

学生党员要自觉了解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时期,本身就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与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耦合,不仅对于弘扬红色文化有重要意义,还促进了学生党员的成长。学生党员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在线上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通过线下的思政课、学生党课、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与自身发展的共鸣点,解决当下的疑惑,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实现自我成长,提升自我的党性修养。延伸课外阅读,也是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研读红色经典著作,夯实理论基础,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外化于行,去尽浮躁,真正务实笃行。

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主动关注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沙龙、系列讲座等,同时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由主动参与到一起策划,完善相关的实践活动。

3.高校依托红色文化搭建党建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这一趋势成为高校学生了解社会、信息搜索、学习交流的主要渠道,不仅拓宽了高校在网络教学方面的空间,也为高校依托红色文化,搭建党建平台提供了便利。

高校在充分拓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搭建新媒体党建平台,进入党员学生的课堂、日常生活中,成为提升党员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部分。如建立专门的红色网站,在网络论坛、微博、QQ、微信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内容有吸引力。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切合实际,回应学生党员关注的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当下发展的困惑,成长路上迷茫时,鼓励他们静下心来回顾革命党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党建平台的搭建过程中,从学生党员的兴趣需求出发,介绍当地红色旅游景点,鼓励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主动走出校园,接触历史。加强与学生党员的互动性,设有问答、讨论专区,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平等性,使每一名学生党员融入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中,在言行中传播正能量,从而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筑牢网络思想阵地,把高校党建做强做专。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谁远谁近?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