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在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

2020-11-30 09:43李骊欣
法制博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话语权舆情辅导员

李骊欣 吴 迪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019两会”中明确指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舆论生态多变的影响下,辅导员的“引导”作用愈加重要。所以,辅导员团队应充分认知舆情的特征,同时整合新媒体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将马克思主义价值形态融入至思政教育当中。同时,辅导员还需明确网络舆情消极影响,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

(一)基本概述

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在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等方面的能力。在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高校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主要借助客观、合理、合适的教育方式,利用非强硬的教学模式,在适合的载体环境中,设计出学科语论。

(二)引导内涵

由于意识形态与个人的思维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需要以宏观的视角看待话语权的引导内涵。首先,引导的主人公是教师,接受思维引导的对象为学生[1]。由此教师需要整合正面、科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通过新媒体等多平台、多角度进行传播,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教师也需彰显出话语权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做到课程思政,将学科专业和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地位。

二、基于自媒体背景下在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中的挑战

(一)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新观念的影响,能让大学生明白自我能力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们更侧重于表现自我,彰显出自我的价值。正是因为这些新观念,让学生认清了个人“利益”的重要性,导致他们淡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譬如网络信息击破了传统信息交流模式,使部分学生接收了片面的、不健康的思想。

一旦学生群体出现自我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他们就更重视个人的利益,某些学生还可能会出现“背信弃义”情况,这些都是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所致。同时,在物质化的社会中,学生之间更看重功利。此外,学生群体中出现负面思想,如拜金主义,会逐渐映射至班级,使校园内部出现了更多消极的现象。

(二)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度低

传统信息数据主要借助报刊杂志和电视新闻进行传播,而新媒体只需要借助一台手机,便可让学生即时了解社会热点。但是这些平台中难免会存在消极或反动的内容,不仅降低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还可能让学生认为这些“消极”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于思想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另外,各类网络平台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但部分平台缺乏正规的管理规范和信息审核机制,极有可能误导学生的思想,偏离了思政教育的根本,甚至会使学生误解马克思主义,拉低了整体学生的综合素养[2]。

(三)学生话语表达“自由化”

在抖音、微博、快手等信息平台的带动下,能让学生在虚拟的空间中不断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表看法和言论。但是,部分学生错误的理解了“网络言论自由”的本质。例如部分学生借助这些平台发表了错误的、反动的言论,引发了相应的网络舆论。

三、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中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责任意识,细化网络舆情引导

辅导员团队需要清晰认知到网络舆情的内涵,借助主流媒体平台进行舆情宣讲,使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正确的、客观的教育。由此辅导员需要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教育,以此提升学生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一,教师需要“站队”社会主流意识阵营,并开展思政教育。例如教师需着重了解大学生的用网习惯,在此过程中,以社会发展形势为根本,根据当前社会热点讲述个人利益和社会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剖析出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影响,帮助学生理清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第二,受大数据的影响,网络舆情事件能即时反映出公民社会热点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教师需借助专业言论和信息时政,根据网络舆情的社会走向和特征形式进行分析,从客观的、社会的思维方向汇总网络舆情事件对学生个人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同时,教师还需注意,舆情事件的不同,会导致其处理方法的差异性。

此外,教师需要筛选出错误内容对社会发展形势的负面影响,利用这些形态内容进行举例,凸显出“反面教材”的社会的危害,有利于让学生明白正确解决公共危机的必要性[3]。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舆情内容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总结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利于缩短学生自主分析网络舆情处理的时间成本。总之,让学生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属性,同时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网络舆情内容的深层影响。

第三,辅导员需要汇总大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如利用相应的指导建议,确认不同意识形态的发展特征。同时,教师还需选定合理的宣教方式,让学生利用学校所组织的讲座、班会,逐步完善自我。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了解全球化信息的特征,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度,有利于凸显出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完善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接受度

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让学生能够根据教育内容充实自身。由此,教师务必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创新:

第一,完善思政内容的价值。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内容都具备发展的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思想教育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国学方面的内容,理清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关系,及时更新并进行创新。当某些社会问题出现争议时,教师需要分析出社会形式的特征及影响,整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逐步提升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

第二,教师需要利用当下较热门的视频平台宣扬马克思主义价值。例如教师可使用抖音短视频内进行普法教育,并利用社会热点内容总结出“法制”的内涵,确保学生理清马克思主义内容。譬如教师可利用辩论会的形式,借助社会热点,营造相关话题,让学生分析、探讨社会热点的潜在价值。最后,教师一定需要做好正向的思维引导工作,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个人接受能力,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发掘不同社会热点事件的政治动机,这对于减小学生“误入歧途”的现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教师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这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新媒体教育相结合,同时及时与官方帐号进行互动,以此分析出学生个人生活与网络舆情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社会影响。此外,教师也需要选择出适合学生接受的学习平台,减小信息失真和信息公信力缺失的现象。

(三)端正个人态度,提升学生心理感悟

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意识,逐步强化学生对集体荣誉的认知度,有利于让学生逐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由此,教师需要紧随社会发展,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由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杜绝言论“自由化”的情况。譬如培养学生专业化的能力,明辨是非,了解在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总之,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应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同时融合正能量信息,使学生群体能够逐渐认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另外,教师也应当逐步探索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加生动,这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客观的分析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猜你喜欢
话语权舆情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舆情
舆情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舆情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