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20-11-30 21:58赵见伟
法制博览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者突发事件马克思主义

宣 银 赵见伟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突发事件破坏性大,影响面广,涉及层面多,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人民的生命健康,社会活动构成影响。在国家开展有效的社会救助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及时跟上,开展有效的防灾救灾,风险防控,危机处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线”作用。

一、突发事件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和稳定社会和高校的一剂良药,凸显社会稳定,安定人心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突然性和难以预见性、危害性和破坏性、聚众性和失衡性等特点。

(二)对突发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发展认知规律,必须正确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真理。突发事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理论,是部分与整体系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件,不是孤立的,片面的。通过分析突发事件前因后果,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对突发事件分析,研判,防范,掌握做好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具有维护社会稳定,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破坏性的作用。突发事件突然间发生,短时间内扩散,造成重大社会风险,让公众心态失衡,造成心理恐慌,从而加剧事态进一步发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面疏导、稳定人心,是解决突发事件首要的正确的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既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又能够有效指导开展社会动员工作。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切为了人民,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体现了我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有人民观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在突发事件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的根本宗旨。

二、突发事件下学生的特点

社会突发事件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紧迫性,对高校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突发事件下的学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大学生是知识青年主体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性群体,他们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思想积极,具有政治敏感性和社会正义感,如果对突发事件了解不是很清晰,盲目相信网上信息,容易导致错误认知,从而容易产生错误的言行。

(二)突发事件下高校大学生主体参与性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聚合的群体,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们容易参与其中,他们年轻、有知识能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如果大学生获取信息不真实,容易产生恐慌,导致偏离正确的方向,会造成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危机。

(三)突发事件对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破坏性

高校的主体是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对学生日常学习和教学活动造成破坏。

(四)突发事件对高校影响深远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学校的声誉和品牌价值,造成长期的影响,扩散,具有持久性。

三、突发事件对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

(一)突发事件的演变规律对教育者的认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复杂多样性、危害性等特征。突发事件发生是毫无征兆、无法预知的,本身的规律不易把握,所以突发事件对高校的教育者准确把握规律,通过现象认识规律,从偶然达到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艰巨任务。突发事件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能够通过复杂的原因认识到突发事件的隐藏规律,对于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突发事件的防范需要多学科理论的指导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突发事件的增大,多领域跨学科的理论提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提供了指导。这些学科涉及社会科学,统计学,管理学,公共卫生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理论等学科。许多突发事件案例也给了我们处理突发事件以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构建了突发事件部分与整体的演化,自身矛盾的推动发展,外部力量的附着与激发等突发事件的本质。掌握了突发事件本质有利于突发事件的防范,所以,我们说,突发事件的防范需要多学科理论的指导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突发事件应对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操作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发事件的应对需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相关机制。近几年,我国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应对机制,应急管理,物资保障,社会救助,联防联控等不断完善,具体实践操作中积累了许多突发事件应对经验。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高校教育者要能够依法依规,借鉴操作经验,增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群体特点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学生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高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多渠道创新思政载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面对新的形势。

四、有效策略

突发事件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应对策略,确保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把握突发事件成因、本质、规律的认识度,做好宣传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是可认知的。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恶劣影响和规律认知,让学生认识到突发事件成因、演变、发展、本质,有效做好宣传教育,做好防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管理规定宣传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应急知识宣传,开展应急自救等;依法依规开展突发事件法制教育,不信谣不传谣,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捣乱,破坏高校的和谐稳定。

(二)探索高校融合多学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提升预防效果

对高校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协同多学科进行施策。在宣传上强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客观事实,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利用心理学,传播学,医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应急措施上,要快捷有效;在高校学生心理疏导上,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在公共卫生预防上,要出台一系列健康卫生知识。发挥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做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知晓突发事件相关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实践能力

高校教育者要掌握相关突发事件危机处理机制,借鉴已有突发事件经验,提前做好相关预案,加强操作应对。首先,加强教育者的预测能力。虽然突发事件难以预测,但可以第一时间把准确有效信息传递给学生,降低学生心理恐慌。同时,信息公开透明准确,就能减少学生信谣,以谣传谣带来的信息失真危害。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要及时有效,快速拿出应对方案,协调高校各方面要素,发挥积极性,达到立竿见影效果,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能力。最后,突发事件结束后,要有反思总结能力,强短板,补弱项。从整体上回顾剖析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脆弱、敏感,网络获取信息渠道多,面对社会突发事件,他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易受突发事件影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正确的引导,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中来。

猜你喜欢
教育者突发事件马克思主义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