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治疗5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1-30 09:06徐健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复发宫腔镜子宫

徐健峰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粘膜下肌瘤应用宫腔镜手术切除病灶治疗的效果。方法: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宫腔镜下肌瘤电切术,对比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下切除术相比开腹手术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率,降低手术出血量,促进术后切口恢复,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宫腔镜;切除术;子宫粘膜下肌瘤;并发症;复发;子宫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良性肿瘤类病变,在育龄期女性中该病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0%以上,粘膜下肌瘤患者人数会占全部子宫肌瘤患者人数的10%以上。月经过多、子宫持续性异常出血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疾病的两大基本特征性表现。开腹切开子宫行肌瘤剔除术是临床以往对该类子宫肌瘤疾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有的时候甚至还会通过切除子宫的方式进行治疗。为彻底清除子宫粘膜下肌瘤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属于传统治疗方式,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疗经验,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手术视野,能够彻底清除体积小的肌瘤,但是缺点是对机体的创伤很大,患者术后需要很长时间恢复,而且术中出血量很多,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较多,另外还具有术后感染、疼痛等并发症。为了降低手术风险,临床上通常利用宫腔镜来进行子宫手术,该手术是一种微创类型,利用宫腔镜取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减少对组织器官的损伤[1],能够大大提高救治效率,使用宫腔镜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56例,隨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8.21±3.68)岁。观察组,28例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49.03±3.4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1d食用半流质,进行心电图、血常规检查。腹部备皮,术前12h禁食、禁水。术前0.5h肌肉注射:0.5毫克阿托品(国药准字H41020324,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mL:0.5mg )、0.1克鲁米钠(国药准字H31020501,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1mL:0.1g)。

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方式,开腹后将肌瘤割去,利用负压吸引清理宫腔,复查时检查肌瘤残存情况。

观察组使用宫腔镜下切除术。对肌瘤进行准确定位,肌瘤多发逐个切除。保留生育功能切除功能层,术后4周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 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方差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子宫粘膜下肌瘤突向子宫腔内生长,肌瘤表面覆盖子宫内膜在宫腔内占位,引起子宫异常收缩、痛经、月经周期紊乱[2]。肌瘤体积增大导致出血、癌变等。子宫肌瘤必须及时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彻底清除肌瘤,恰当的手术方式降低子宫粘膜下肌瘤复发率是重点问题。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能够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能够较为彻底地清除子宫腔内的肌瘤,但是手术多伴有术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一旦疼痛较为明显,可能导致预后缓慢,特别是一些严重患者预后更加漫长,因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并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率[3]。

采用宫腔镜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步骤为:取膀胱截石位并对宫颈进行扩张处理,将操作所需的电切镜置入,根据子宫肌瘤的具体类型对手术切割的方法进行合理选择。O型肌瘤疾病患者可以直接在镜下直视条件下进行手术,通过环形切割电极自蒂部位置向外进行切割,自根蒂部开始将患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彻底切除,肌瘤直径在两公分以内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将肌瘤蒂切断之后可以直接钳出,肌瘤直径在两公分以上的患者应该先将肌瘤切碎之后再取出。I、Ⅱ型壁间内突肌瘤疾病患者可以在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严密监测下实施手术操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处于充盈状态下的膀胱和宫腔内的膨宫液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在B超技术的监视下,可对宫腔的实际方向进行清楚的显示,还能够准确判断宫腔占位性病变及子宫壁的实际厚度。用刨根法将内突部分肌瘤组织切除。对肌瘤病灶进行电切的时候,应该在肌瘤位于宫腔内最为突出的部分开始操作,在直视条件下,将电切环越过肌瘤表面直至其后部的位置,然后沿着宫底向宫颈延伸的方向进行切割处理。切割深度不宜过深且不要伤及正常内膜。B超技术监护能够对切除的实际范围及深度进行显示,防止发生漏切及子宫穿孔等不良事件。手术中用滚球电极熨烫进行止血处理。对于宫角部及较大血管处理应在电极凝固后电切,以免大量出血或子宫穿孔等不良事件的出现。术后用充液4 mL左右的双腔氟雷氏尿管置于宫腔,注入聚乳酸防粘连胶2 mL,术后12 h可以将其拔除。切除组织应该全部送病检。

宫腔镜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公认,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前者主要具有操作不需开腹、造成创伤较小、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手术进行期间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承受的痛苦小、手术后恢复速度快、住院治疗时间短、术后病情不会再次复发等几多个优点。且能够使子宫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不会对其卵巢生理功能造成破坏性影响。目前临床认为该项手术是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疾病进行治疗的最佳方法。为了避免开腹手术的各种弊端,临床上主要通过宫腔镜进行手术,宫腔镜是妇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良好帮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宫腔镜通过高频电的电极切除子宫肌瘤,其组成含有宫腔镜、光源系统等,临床上主要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腔粘连等方面应用。它具有术野清晰、观察直观的特点,在不开腹的前提下可以彻底清除肌瘤。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除术可以改善传统开腹手术的较大创伤性[4],可以减少对子宫粘膜的组织损伤,在直视状态下切除子宫肌瘤,不会破坏粘膜的组织结构。宫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包括经血异常、子宫粘膜下肌瘤瘤蒂小于5cm、子宫肌瘤未癌变。宫腔镜术前要对子宫肌瘤数目、位置评估,有助于术中节约时间,临床上常通过腹部、阴道B超评估。子宫肌瘤体积较大时需要在术前处理,通过药物缩小其体积然后在进行宫腔镜手术。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有生育意愿者需要服用雌性激素。术后子宫痉挛性收缩导致下腹部疼痛时需对症处理。术后80%的患者月经周期及经血量可恢复正常,如果有生育的想法需要在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后1~2年内备孕。总而言之,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不会在腹部留疤,手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在直视情况下操作,减少了盲目探查对腹腔内脏器造成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通过宫腔镜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措施,可以对子宫粘膜下肌瘤进行准确详细观察,降低了盲目操作带来的器官组织损伤,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愈合的时间。宫腔镜手术疤痕很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更易被患者接受。除此之外,采用宫腔镜切除术配合电凝措施能够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大出血的危险,相比开腹手术而言更为安全[5]。但是宫腔镜也会引起子宫穿孔、子宫内膜损伤等并发症,因此需要严格执行宫腔镜手术适应症。上述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宫腔镜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并使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得到根本性保障,与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进一步拓展应用。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子宫粘膜下肌瘤在宫腔镜下手术的成功率将越来越高,但仍需进一步探讨手术可行性及术中技巧。

综上所述,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可以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切口恢复,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谌林杰.子宫粘膜下肌瘤应用宫腔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09(12):154-156.

[2] 李志祥.宫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肌瘤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4(11):1055-1057.

[3] He Jigang,Cai Xianbin.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hysteroscoPic myom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ubmucous myoma of uterus[J].ContemPorary Medicine,2018,16(06):76.

[4] 张缔良.内镜下高电频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01):1219-1250.

[5] 郭桂元.黄子成.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05):1967-1968.

猜你喜欢
复发宫腔镜子宫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跟踪导练(五)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