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艺术异化”思想:背景、内涵、现实意义

2020-11-30 09:15禹洋洋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

禹洋洋

摘 要: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中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他的“单向度”理论备受关注,但人们对其“艺术异化”思想的了解程度不深。马尔库塞的“艺术异化”思想是通过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揭示被现实所掩盖的文化的真实性,进而使人从异化的社会中获得解放。通俗地讲,马尔库塞“艺术异化”中的“异化”实际上是指“异化的异化”,是对抗异化的一种逆向复归思想。其思想正是为了复归艺术的超越本质,并由此为单向度社会寻得出路。

关键词:马尔库塞;艺术异化;社会批判理论

一、马尔库塞“艺术异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化领域却存在着一种怪异的现象。大众实际上是被动地接受着物化的文化,他们的意识也在无形中被大众传媒散播的“虚假需要”操控了。无论是德国式恐怖专制,还是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其实质对于人民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幸。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窘境,使得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马尔库塞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为了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马尔库塞试图寻求解决之道——这也是“艺术异化”思想最原始的出发点。

“进步的冲击使理性屈从于现实生活,屈从于产生出更多和更大的同类现实生活的强大能力。制度的效率使个人的认识迟钝,……那是他们接受而不是创造了事物的规律的结果——这一规律并非物理规律,而是社会规律。”[1]从这段表述可以看出,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已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理性屈从于现实。人丧失了否定意识,人的批判理性被技术理性代替。技术理性具有客观的、非人性化的特征,它不关注人本身,只在乎目的和结果。技术理性控制下的社会,其发展成为数据化的操作模式,丧失了原本的价值判断特征。

根据马尔库塞对“幸福意识”的定义,“不幸意识”则可解释成与之相反的含义——对现实抱有怀疑、不盲目顺从的意识。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社会中人很容易产生满足感,“不幸意识”被“幸福意识”征服——人们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思维,抛弃了自己的理想,屈从于社会现实。马尔库塞敏锐地意识到文化的俗化趋势必然会造成思想的单向度和文化的异化,若要避免这种结果,必须改造既定的文化现实,这也是他之后提出“艺术异化”思想的背景之一。

二、马尔库塞“艺术异化”思想的内涵

在艺术家看来,改变现状的出路只有两个,要么是改造现实,要么是躲进幻想的艺术审美世界中。但是,改变现实并非易事,躲进虚幻也只能寻求精神解脱,一旦远离了现实生活,诸多问题又此起彼伏。于是,艺术家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改变自身来求艺术与现实的融合,最终结果只能是走上人的自我异化之路。当时,在马尔库塞看来,现实才是艺术的真正归宿。遗憾的是,无论他怎样分析艺术家的问题,始终无法真正解决艺术家自身的异化及文化的异化境况。压抑冲动并非等同于消灭激情,忽略现实的变迁而一味苛责艺术家,是解决不了现实与艺术之间的矛盾的,自然也无法克服文化的异化。所以,后期马尔库塞的思想也渐渐发生转变,直到“艺术异化”思想的确立推翻了他这一时期的主张。

马尔库塞前期对艺术的异化持有坚决的否定态度,到了后期,他的态度变得截然不同。后期他对艺术的异化不仅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还将艺术异化放在艺术的本质属性的高度上理解。他认为,艺术虽然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是二者不能等同,艺术必须是对现实的超越。从此,马尔库塞将艺术拉离生活,使艺术重新独立于现实之外。这一时期,马尔库塞对艺术异化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艺术具有二重性。马尔库塞既承认作为现实文化的组成部分,艺术所起到的肯定现实的作用;也挖掘出作為既定现实的“异在物”,艺术暗含否定现实的潜能。

第二,艺术政治观的独特性。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兼具政治的功能和潜质,但是艺术并不会直接介入政治成为革命的实践。他还认为,艺术的政治功能隐藏于自身当中,凸显出其独特的艺术政治观。

第三,审美与艺术和感性相互关联。审美与艺术和感性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关联的思想为马尔库塞构建“新社会”的主体力量——“新感性”的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四,技术具有二重性。固然,技术的进步造成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和单向度趋向,与此同时,马尔库塞看到了技术与艺术相关联的一面。正因如此,他才提出了“新技术”的概念,从而找到了支持构建“新社会”的现实力量。

第五,艺术包含形式、自律和真理三个相互关联、统一的要素。马尔库塞认为,审美的形式、自律和真理共同构成艺术异化的内容。审美的形式和艺术的自律造就了艺术的异化,异化的艺术又秉持着对人的自由,即真理的维护。就如马尔库塞自己所说:“让世界就像它在艺术作品中那样,真正地表现出来。”[2]这也是他关于艺术异化所提出的真理性结论。

三、马尔库塞“艺术异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马尔库塞在深入剖析这些新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物质条件,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劳资矛盾也因此被掩盖。马尔库塞认为,实际上的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依然存在,只不过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依旧存在压迫、剥削、奴役人性等客观事实,并且这些压抑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而且体现在艺术文化领域和人的精神层面,因而人们不该丧失对资本主义罪恶本质的警惕和批判。

马尔库塞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新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有了机器的助力,工人在工作时的劳动强度就会降低,耗费的体力也相对减少。这种劳动方式的变化麻痹了工人,使他们觉得自身的生活水平和地位有所提高,从而忽略了现实剥削的存在。其次,在新型职业层次中,体力劳动工作队伍正朝着脑力劳动的方向转化,非生产型劳动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企业中,职工甚至可以参与对企业的管理。工人通过参与决策、管理大大提升了满足感,对企业也抱有一种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甘情愿地投入企业建设。这样一来,阶级界线也就不再那么分明,阶级矛盾得暂时缓和。再次,随着迈进一个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工人自身特有的阶级否定性也在慢慢消失,无产阶级被既存社会同化,不再与之相矛盾、对立。资本家将对工人的绝对统治转化为更容易接受的管理模式,工人在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可观的薪资中得到了满足,就渐渐放弃了对资本主义体制的批判,资本主义的统治也就得到了巩固。最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马尔库塞的“艺术异化”思想着眼于大机器时代工业文明给文化带来的冲击,进而探讨了艺术异化给人本身带来的摧残和影响。而“艺术异化”思想对反思文化的存在方式、反抗社会不合理现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也体现了其人本主义的关怀精神和实质追求。

四、结语

马尔库塞的“艺术异化”思想内含于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之中,却又是他整体异化理论中独树一帜的观点。他向来不为资本主义辩护,总是以批判者的视角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揭露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异化的症结所在。“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3]马尔库塞的“艺术异化”思想就是以批判精神为核心,以否定文化的异化、对抗人的异化为逻辑起点,以解决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异化问题为目的的。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赫伯特·马尔库塞
简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思想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以二战期间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文化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