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实践与探索

2020-11-30 09:15史玮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党建

史玮

摘 要:如何使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有效的载体至关重要。“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也是落实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的做法、经验、启示三方面,论述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党建;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

一、引言

學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学校党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政治保障,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如何使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有效的载体至关重要。“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也是落实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每课三分钟”是采用PPT、微课、视频教学等形式,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种微课教育活动。巴州党委教育工委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把“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与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深度融合,促进了基层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载体与教学实践的创新发展,让党的旗帜在教育阵地上高高飘扬,收到了良好的立德树人效果,并推进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实化、强化、中心化。

二、“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的做法

首先,立足“培养什么人”,为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巴州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办学原则,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导向,着力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把“每课三分钟”作为党建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和学校思政德育工作重大任务,紧密结合、一体推进。一是积极探索完善。在深入调研、试点改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每课三分钟”纳入学校党组织讨论、研究、审议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和“点、评、审、推”工作流程等指导性文件。二是注重高位推动。先后召开巴州学校党建工作推进会暨党建带群团“每课三分钟”会议,巴州党委教育工作推进会暨“每课三分钟”精品课现场观摩会,总结提炼“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的有效做法,在巴州教育系统全面推进。三是加强动态考核。将“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政德育工作考评、党员教师综合素质和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抓党建促教学、抓教学夯基础的良性互动。经学校推送,县市党委教育工委层层把关,全州现已推出“每课三分钟”精品课件2万余个,精品课堂实录3000余节,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其次,围绕“怎样培养人”,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常态化发展。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巴州党委教育工委坚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德育工作改革创新。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持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律法规等内容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是严格规范程序。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支委会确定主题、“点”出课题,党小组强化“评”定、提升质量,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审”进教案、融入课堂,党员大会“推”出精品、典型引领,建立党组织“点评审推”制度,把“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与党支部“三会一课”深度融合,确保“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的政治方向正确、内容来源可靠、符合学生年龄和学科特点。三是提升实践效果。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以“每课三分钟”的坚守,让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到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至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进一步夯实各族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再次,聚焦“为谁培养人”,突出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成效。

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巴州各级学校将“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作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切入点,切实提高育人效果。一是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把“每课三分钟”作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作为管好课堂、管好教师、管好教材、管好网络、管好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实现了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弱化、虚化的状况得到有力扭转,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学校坚决贯彻。二是学科教学育人的功能不断强化。根据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和认知水平,做到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方法灵活、全学科覆盖。三是“三全育人”理念得到全面实施。在教育主体上注重全员参与,注重发挥党(团)小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骨干作用,确保“每课三分钟到每课”,做到“一人不落、一课不落”,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

三、“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的经验

(一)党建领航,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

一是抓履职定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地方党委要把党建工作与地方教育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绘制任务图、突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结合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积极探索创新载体,促进党建与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深度融合。二是抓队伍强阵地,联盟捆绑共提升。调优配强学校、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重视教育系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党组织领导向心力。对所有学校党组织认真分类定级,分层次提出巩固提高和晋位升级目标要求,并采取“先进带后进、强校带弱校、一对一联盟捆绑考核”的办法分片包干、蹲点包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快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步伐,确保新增党组织一开始就迈上规范化运行轨道。三是抓基础重落实,推进党建规范建设。健全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督查指导、群团组织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按照“应建即建、挂靠联合、延伸组建”的思路,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学校年级组、处(室)、学校社团、群团家庭社会,将党建带群团工作落在实处。同时,建立教育系统互学互评互査机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坚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研互査互评,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党建薄弱学校制定发展措施,督促指导落实,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和新建幼儿园党建工作虚化、弱化的问题。

(二)党建凝心,全面加强党建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是巧用“共”字。以“共建共享、共建共创、共建共赢”为目标,构建“纵建横联”党建共建机制,形成机关党建、农村党建、城镇党建整体推进、联动发展的格局。一方面組织城乡学校党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做到组织建设互促、党建制度互建、活动载体互推,实现人员互动、活动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党员亮牌示范工程,着眼提升育人水平,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二是突出“促”字。巴州教育系统以“每课三分钟”活动为载体,做实党组织“三会一课”,实现学科、教师全覆盖,促进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思政、德育、教育综合改革、国家通用语教学等重点工作上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了抓住党建促教学、抓好教学夯基础的长效机制。通过支委会“定调子”、党员大会“明路子”、党小组会“出点子”,用集体智慧实现了学校党建与师资队伍素养提升的深度融合,破解了党员专题教育的难题。

四、“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的启示

新疆巴州开展的“每课三分钟”教育活动对做好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以下启示。

(一)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点”

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立德树人相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把党的方针路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师生培训体系,将党建工作贯穿群团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管理等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相贯通、深度融合、互促提升。

(二)把准立德树人与创新党建载体的“贯通点”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但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德育工作呈现成人化、空泛化、单一化、碎片化的问题,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也存在弱化、虚化的问题。如何一体化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到贯通二者的载体。通过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引导教师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着力提升党建带群团教育质效,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实化、强化、中心化,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入脑入心入行,落在实处。

(三)盯准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先进文化,特别是党建文化来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能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内涵,推动学校德育、思政、党建一体化。从整体到局部、从党委到基层、从党员到团员,有序层层渗透,把党建文化同校园文化相结合,既发挥了党建文化的先进性,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共同获得效益,从而达到使校园文化、党建文化、德育思政无缝对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0-07-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18/c_1124248228.htm.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党建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