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的形态及发展趋势

2020-11-30 09:16韩姝
传媒 2020年1期
关键词:形态发展趋势

韩姝

摘要:当下,短视频、移动直播、VR和H5等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融合新闻的形态也发生着新的变化。通过对第28届和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的分析发现,现今的融合新闻形态主要呈现为五类,即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闻、长图新闻、互动新闻和沉浸式新闻。随着融媒体技术的普及,未来融合新闻的内容主题会更多向社会民生类倾斜,融合新闻的主要形态会以短视频和H5新闻为主,融合新闻的创作主体会从中央级媒体渐渐向地方媒体下沉。

关键词:融合新闻 形态 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奖

当前,人类信息传播跨过了马克·波斯特所说的第一媒介时代和第二媒介时代,已经进入第三媒介时代。第一媒介时代是在“以信息制作者极少而信息消费者众多的单向性播放型模式占主导的时代”;第二媒介时代是“以媒介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为一体的双向型、去中心化的交流模式为主导的时代;而第三媒介时代是“以泛在(即‘无所不在)网络为物理基础的、以沉浸传播为特征的泛众传播时代”。诚然,不断进步的短视频、H5、移动直播、VR等融媒体技术赋予更多生产权于用户个体和组织机构,新闻信息的传播权力生态发生了变革。为了顺应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国家提出了媒体融合的战略,大力建设融媒体中心。

一、媒体融合下的融合新闻

媒体融合,具体来说是打通媒体集团内的采编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实现采编的信息资源共享,各媒体(或栏目)根据自身定位生产不同形态的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的新型媒体作业模式。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其目标是要打造一个有内容、有服务、有技术、有用户的生态级媒体平台。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媒体融合也成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

从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媒体融合发展正式有了顶层设计,到2018年11月14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媒体融合跨过了报(台)网互动的融合1.0阶段,迈过了移动优先,着力建设“一端两微”的融合2.0阶段,正在奔向云平台建设、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融合3.0阶段。在每一步的融合进阶路上,都伴随着融合产品的递进式演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融合新聞。融合新闻是将“文字、照片、视频、音频、图表和互动设置的集合体,它是以非线性结构呈现在网络上,各种媒介元素呈现的内容互相补充但并不冗余”的新闻。而今,短视频技术、直播技术、VR技术、H5技术等广泛运用到新闻领域,融合新闻的形态有了新的诠释。

笔者以近两年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的获奖作品为分析对象分析融合新闻的形态。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首设于2018年(即第28届),第28、29届获奖作品类型及数量如表1所示,剔除两届获奖作品中的新媒体品牌栏目16件,可研究的融合新闻作品共计84件。

二、融合新闻的形态

1.短视频新闻:创意短视频、微纪录片、动画、沙画、Vlog。短视频新闻一般是10分钟以内的短小视频新闻,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评选规则将其缩短至8分钟以内。自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设立以来,获奖作品中数量最多的种类就是短视频,两届获奖的短视频新闻作品共计26件,占比26%,若加上新媒体创意互动栏目、融合创新、新媒体界面报道栏目中的短视频作品,则远远超过45%。短视频新闻已成为融合新闻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形态。短视频新闻相较于传统的视频新闻,具有叙事轻量化、内容短频快、创作亲民化、传输移动化、参与全民化的特点。此外,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场景几乎不受限制,尤其容易在人群聚集的社交平台上裂变式传播。

纵观两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中的获奖新闻作品,短视频新闻包括创意短视频新闻、微纪录片新闻、动画新闻、沙画视频新闻等。如以“一分钟”为切口,将宏大叙事按照时间刻度进行微缩,建构起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全景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旭华让座为故事起点讲述因“让座”而结下“光明缘”的《光明的故事》等就是结合事实性材料巧妙构思制作的创意短视频新闻;讲述天津大学教师宋鹏到甘肃扶贫事迹的《臊子书记》、记录凉山告别最后一座“溜索”的《上桥!今天和“溜索”说再见》等是通过纪实再现做成的微纪录片新闻;时政短视频《鼓岭!鼓岭!》则是与沙画艺术结合制作成的沙画短视频新闻;还有获得了提名最终未获奖的短视频新闻作品《一分钟看懂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没见过核潜艇的他,如何设计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等则是以动画短视频的方式呈现。此外,于2019年两会期间广泛流行起来的视频日志型的Vlog新闻,也是短视频新闻中的一种新形态。

2.直播新闻:移动直播、实时传播。移动直播新闻是通过移动网络实现新闻实时记录与播放的一种形态,它将“即时传播”升级为“实时传播”,新闻一次成型,现场感极强。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小屏直播新闻调动的是更广大的普通用户一起参与直播新闻的生产,打破了以往媒体垄断直播资源的格局,让直主播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互动。移动直播新闻的叙事多是伴随式的,将镜头对准现场,能带给用户更强的现场体验。

在两届媒体融合获奖作品中,共有9件移动直播新闻作品。这些获奖作品中有报道国家重大事件的,如由人民网策划生产的融媒直播产品《两会进行时》、央视与腾讯合作生产的《“天舟一号”发射任务VR全景直播》;也有如新华社为“迎接十九大”推出的《红色追寻·足迹》这类的专题移动直播;还有如“南京零距离”制作的《重磅!北京同仁堂蜂蜜:过期品送入原料库还涉嫌更改生产日期》和桂林“第一时间”APP生产的《生死时速!患者心脏骤停,桂林女医生跟着病床边跑边做心肺复苏》等突发事件的移动直播。

3.长图新闻:连环画新闻。图片直观形象、冲击力强、现场感强、耐人寻味,符合大众快节奏信息消费的习惯。在不断提档升级的融合新闻领域有很多经过后期可视化制作的长图新闻。这种长图新闻融入了新闻摄影照片和提纲挈领的文字报道,如同海报一般完美镶嵌,兼具动态效果,使新闻可读性更强。

两届媒体融合奖的获奖作品中,采用这种长图制作的新闻作品传播效果甚好。如央视的《震撼!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以实景长图精确展现港珠澳大桥55公里的“长龙”形象,中国中铁专家称“这样的报道是总工级的作品”;山东闪电新闻APP策划制作的《跨越40年,2019的车开过来了》互动作品,以手绘街景为底衬进行场景化搭建,以动漫形式展现个人与祖国共奋进的时光旅程;安徽新媒体集团做的《情·淮:淮河庄台40年简史》以50张手绘版画讲述人物故事,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庄台历史。

4.互动新闻:H5新闻。当前融合新闻的互动性尝试最多的做法就是结合HTML5技术。H5技术可以嵌入音频、视频、图像、漫画等多媒体信息和3D场景,同时其具有游戏般的交互性,用户欣赏H5作品的过程,既可以获取信息,也能体验游戏小程序,参与感、互动性较强。

纵观两届融合奖获奖作品,新媒体创意互动和新媒体报道界面栏目中获奖作品共26件,其中20件作品都是H5新闻,占比77%。H5新闻中出现了不少爆款,如人民网在建军节前后制作的《“军装照”H5》,浏览次数超10亿;央广总台的《“央广主播的朋友圈”系列H5报道》,发布24小时点击量超过100万;央视做的《幸福照相馆》,创新使用互联网“多人脸融合”技术,访问量超过1670万。

5.沉浸式新闻:VR新闻、360度全景影像新闻。沉浸式新闻是用360度全景摄像机与其他实体设备记录新闻现场,通过3D虚拟数据、MG动画设计、三维数据模型等对复杂数据进行形象化展示,呈现在虚拟现实的头戴式设备上。学者周勇认为,沉浸式新闻的呈现形态根据其主要依赖的技术,现阶段最为典型的是VR新闻和360度全景影像新闻,而VR新闻运用最广泛。VR是虚拟现实,主要依赖屏幕端配合可穿戴设备实现主体性体验。360度全景影像新闻是采用特殊设备拍摄,主要呈现载体为PC端和手机端,通过鼠标或手机触屏进行操作。VR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沉浸性,用户从“看”新闻转变为“亲历体验”新闻,成为新闻事件的在场者,有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

在近两届的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中,采用VR和360度全景影像技术的只有3件作品。央视的VR直播《“天舟一号”发射任务VR全景直播》是首次航天领域VR直播、首次最近距离全程直播火箭发射,创造了史上最近距离(100米)全程直播火箭發射的记录;光明网于两会期间依托“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做了《“钢铁侠”VR直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湖北“长江云”制作的《VR|3D全景“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用线上与线下的联动、现实与虚拟的融合、内容与情境的共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学习”效应。在360度全景影像新闻的探索方面只有1件提名作品,即新华社的《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在国内首次采用全息投影、360度全景交互和3D建模等手法呈现。

三、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

1.内容主题:时政新闻减少,社会新闻增多。目前在进行融合新闻探索的主体多为党媒,且报道的主题多为时政新闻,社会民生类新闻题材较少。根据本次统计,两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的类型数量占比如图1所示,在第29届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中,社会新闻占比明显高于第28届,其中不乏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如《生死时速!患者心脏骤停,桂林女医生跟着病床边跑边做心肺复苏》《福建首例空中转运救援重症婴儿》《直击7.5泰国普吉游船倾覆事故现场 救援仍在进行》等。随着融合新闻技术的普及和制作经验的积累,社会民生类新闻的融合新闻报道案例会越来越多,真正实现融合新闻的全面运用。

2.主流形态:短视频居首,H5紧随其后。从目前各大主流媒体生产出的融合新闻产品形态来看,绝大多数是短视频新闻,其次是创意互动性强的H5新闻。短视频新闻形态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可操作性强,用户的体验效果效好,容易在移动社交平台上进行裂变式传播,成为创作者的首选。同时,短视频可以是创意短视频、微纪录片、动画等形式,可选择的角度多,更易操作。而H5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点赞、转发到人像抠图、一镜到底动画制作、虚拟动画与实景结合等,其带来的视觉效果、互动性、参与感、沉浸感都越来越强。因而,可以预测未来市场上的融合新闻产品最多的形态仍旧是短视频新闻。随着H5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H5新闻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3.创作媒体:中央媒体向地方媒体下沉。目前融合新闻多出自中央级媒体之手,在融合新闻的制作方面,省级媒体虽开始崭露头角,但缺乏爆款产品。未来,融合新闻的创作主体会逐渐下沉,各级媒体都可以在融合新闻的舞台上大展拳脚。自2018年来,党和国家开始着力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目前一部分县市级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初见峥嵘,在此趋势下,融合新闻作为融媒体中心的重要产品之一定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两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中的制作主体情况统计如图2,可见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的制作主体中,省市级媒体占比远远超过第28届。融合新闻强调PUGC内容生产模式的结合,未来,参与融合新闻创作的主体不但会下沉到各个市县级融媒体中心,还会进一步下沉到更多的普通用户。

作者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

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首批一流课程之《网络新闻实务》、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沁.媒介化生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4]陆范锋.媒体融合语境下沉浸式新闻的兴起及启示[J].视听,2018(12).

[5]喻国明,谌椿,王佳宁.虚拟现实(VR)作为新媒介的新闻样态考察[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猜你喜欢
形态发展趋势
浅谈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