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成:动静相生 中西调和

2020-11-30 09:13麦宇旻
大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画绘画

麦宇旻

朱永成,1962年出生于广州,1984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1987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年赴澳大利亚留学,在南昆士兰大学攻读现代艺术,1994年回国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国画协会会长。

“世界艺术的顶峰是互通的。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倘若达到一定的高度,两者必定是相通的。”朱永成表示,现在许多艺术流派,往往会因为艺术观念的不同而一争高低。在他看来,这种争论,仅仅是因为艺术水平没有到达足够的境界而产生的偏见,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生于南粤  求学西洋

朱永成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直到1990年远赴澳大利亚留学前,他一直在广州生活。城市,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源泉,“我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相较于农村的青山绿水,我对城市的感情要深厚得多,因此作品大多以城市为主。我为此浸淫了三十多年,探索了很长一段时间。”

朱永成的艺术经历,远不止他所说的“三十多年”。儿童时代的朱永成就深爱绘画,直到上了大学,本科四年,硕士研究生三年,留校任教三年,朱永成一直笔耕不辍。赴澳留学前,他就拥有二十年的绘画经历了。

朱永成饶有兴味地谈起一件趣事:“大概二十七八岁左右,我到澳洲留学。那里的老师通常会问学生有多少年的绘画经历,轮到我时,我跟老师说我有二十年的绘画经历,老师听了,一脸难以置信,对我说:那你怎么还到这里留学?”朱永成笑言,那里的教师似乎不相信,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有丰富的从艺经验了。

留学经历,是朱永成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他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我个人觉得,我的留学经历,似乎暗合了岭南画派的传统,岭南画派的传统是‘面向生活、融汇中西。我的留学经历,也是学习如何把西方的艺术观念、技法融入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中。”

亲临山水  立足写实

和其他中国传统山水画家不同,朱永成的山水画,自成体系,在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了很多西方艺术的元素。

和传统山水画追求的野逸、书卷气不同,朱永成的作品,追求现实的人间烟火,如置身其中的现场效果,“我的作品,希望能把山的宁静、水声、风声,及此时此刻对山川的感悟。真实,自然,能把山水的态势,完整地呈现出来。”

面对大自然,部分传统中国画家会想起前人的笔墨,套用前人的有色眼镜描画对象。但朱永成不同,动笔前他会仔细观察绘画对象,并从对象中探究所产生的联想、情怀。“比如画山石,我会根据它的纹理、结构特征,找出它的规律由自然感应中寻找笔墨技巧;如果我要描绘一条河流,我会观察水流的纹理,思考如何描绘出那种流水淙淙的感觉。我不会简单地套用前人黑石、白水的方法。”

朱永成既重视临摹,也重视写生。他认为,临摹的好处是可以让画家更好地学习名作的优秀之处,但如果一味摹古,作品则缺乏生活气息,趋向千遍一律,因此画家也要勤于写生,“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不断到大自然中间寻找灵感,如果长期不外出活动、不切身感受大自然风光,只是呆在画室里按照套路作画,会灵感枯竭。长此以往,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害无益。”

中西之分  思辨之源

朱永成的艺术观念,深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他认为,艺术是表达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觉反应作者内心的世界。而中国传统艺术更强调画家内心世界的表述,形象刻画却退而次之,两者着重点不同。

这种观念的产生,和朱永成所处的时代有关,“我求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年代,国家刚刚打开国门,接受了大量的新思潮,人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艺术的现状与未来,甚至有人喊出‘中国画已穷途末路一说。到澳洲留学后,我对艺术观念的思考也就更为清晰化了。”

对西方理念的多年浸淫,使朱永成可以从第一个角度审视中国画,“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区别,我觉得有几个特点:首先,中国画对视觉艺术研究普遍不太重视,画面构成比较松散,没有对形象语言做深入的研究;其次,中国画重抒写画家心灵,时而忽略形象的现场感,我们应重拾现代生活的感悟,艺术才有时代性,艺术才得以永恒”。

朱永成认为,上述的特点,是由中国的人文环境所决定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像一个封闭的环,自成一体,特别是中国画艺术,很难融入外来文化审美。中国传统思想重谋略、轻技术,中国画的画理亦然,似高深莫测、如云里雾里。曾几何时,西洋的人体结构,那里“几欲走进”的透视法被视为洋人的“雕虫小技”。特别是明清,已使绘画逐步丢失了视觉形象的表述,完全变成文人心情和诗意的重复图像游戏。

尽管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年来,国内的国画创作环境还是取得可喜的进步。朱永成看在眼里,也深感欣喜,“最近十多年,由于市场的介入及种种原因,像美术史上西方历次繁荣一样,促使国画艺术规模变得异常繁荣,艺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对艺术的生存发展是好事。”朱永成坚信,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艺术的进步,艺术的进步能够反哺于社会发展,这种相辅相成,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大有裨益。

名家点评:

朱永成教授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是岭南画派大师陈金章的研究生,廣州美术学院教授,近年来他笔下的城市建筑和山水作品,显示出他超人的写实能力和水平,让广东同行与收藏爱好者高度关注和认可。特别是其带有写生风格的作品,师承前辈精髓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每一张作品,既有传统的艺术气息,又有艺术的升华,更有他自己灵动的世界。每观其作品,无不被其场景壮观,树木葱茏,溪流蜿蜒,气韵生动的作品打动和感染,让人有一种身置其中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艺术共鸣!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话题,画如其人,是的,朱教授是一个待人友善温和,热情洋溢的艺术家,我与他几十年的相处,如亲兄弟般的情谊,他的艺术,宛如他的为人正直而康庄,是一条大道,是载入岭南史册的作品。

——何俊华

(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猜你喜欢
山水画中国画绘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程灿山水画作品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