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2020-11-30 08:49张成玲汪大四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

张成玲 汪大四

摘要:依托信息技术助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分别从阅读书目的选择确定、激趣悦读、阅读进度监督检测、阅读打卡激励、阅读交流与成果展示等环节来开展阅读活动,整合整本书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借鉴市场上阅读软件的内容和功能设计,结合学生、老师、家长的实际阅读需求,打造一款促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校园阅读APP。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们喜闻乐见、阅读答题闯关的呈现形式,帮助师生和家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助力终身学习和终生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生;整本书阅读

福楼拜说:“谁要能熟读五六本书,就可以成为大学问家了。”中国古代更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教育中,以完整的典籍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占据重要地位,而现代语文教学中,多以篇章选文方式来阅读,这些篇幅受限的教学,无法给予学生更多全面系统的文学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重要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定位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综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形成阅读习惯,将学习新知与梳理探究结合”“扩大视野,建构个性化阅读与鉴赏的经验”“提供契机,促进表达与交流的深度体验”。然而,中学生整本书阅读受到诸如学业压力大、阅读时间少、教师阅读方法指导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且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引导者、指导者的老师和作为中学生阅读监督者的家长们本身对经典名著了解不够,甚至自己都没有阅读过,再加上社会阅读平庸化、功利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只看名著导读、内容简介来代替整本书阅读,甚至读简化版、精选版、改编性质的版本,都无法真正让学生从“整本书阅读”中获得真切的阅读体验和深刻的智慧启迪。于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纷纷为促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了大量有益的设想和尝试。笔者在这里只就信息技术助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提出几点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一、信息技术助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实可能性

随着4G、5G时代的来临,以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电子书、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传播方式,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使用手机阅读的人群在日益扩大,并且集中在青年群体,它的兴起给人们的阅读观念、阅读方式和阅读效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低头一族”的成员越来越多,甚至达到了手不释“机”的程度。因此,结合国内外市场上各种阅读APP的功能,我们可以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量身打造一款专属阅读APP。

市场上的阅读APP,版本颇多,内容全面,但偏向休闲娱乐或功利化,多适合成人和幼儿市场,没有很好的阅读监督、阅读激励、阅读交流和展示功能的设置。而“学习强国APP”的手机客户端的功能比较具有借鉴意义。“学习强国APP”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精心打造的手机客户端,提供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探索“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模式,让学习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APP的主体内容与“学习强国”网站同步更新。

因此,我们可以整合市场上的阅读APP的功能设置,整合在线阅读软件中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内容、技术支持,引导教育从业者和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合理打造适合青少年及其老师、家长的校园阅读APP,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二、信息技术助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策略

(一)开发满足中学生整本书阅读需要的校园阅读APP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设计调查问卷,广泛采集学生、家长和老师对阅读内容、阅读激趣、阅读监督与阅读质量检测、阅读时间、阅读效果考核和便捷操作方面的要求。

(2)对市场上一些优秀的、使用率高的、反馈比较好的阅读APP的功能及其优势与不足进行考察。

(3)结合教育信息技术支持水平,聘请专业软件开发团队(最好以政府投标的形式,招募致力于教育信息技术的优秀技术团队)制作一款适合减轻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阅读监测、考评方面的压力的APP,促进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和全民阅读的质量提升。

(4)校园阅读APP的运营、维护、阅读与考评奖励机制设置和成果展示意见反馈。

(5)化整为零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交流提升与写作(整体交流与专题探究)、成果展示与评价。

将读前“引趣”、读中“品趣”、读后“生趣”贯穿整个阅读过程。“激趣悦读”或者读前“引趣”环节不纳入这款针对中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的校园专属APP范畴,而是在名著导读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进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激趣、出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者轶事、成书故事、影视资源和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片段等多种形式来促使学生阅读整本书,深入走進和理解作品。

(二)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校园阅读APP的功能设想

1.阅读内容选定和阅读速度管控

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初中阅读总数在260万字以上,相当于每年至少阅读三本以上的名著经典。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不要动辄课外阅读,阅读是不应该分课内和课外的,“课外”二字也是阅读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当然,受课堂时间限制,整本书阅读的主要阅读时间还是在课外,阅读交流探讨和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进度等应在课内完成。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内容已经有了明确指示,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按照体裁把读物分为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五种类型,并指明“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中学课本的推荐书单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 应该是主要参考,但是经典名著一般都是历经长久时间验证的经典,作品背景和内容往往与新时代的学生有隔阂,所以在选择书目时可以结合学情和当代精品、畅销书籍,有选择性地读。名著是学生的文化大餐,在选择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确定。每学期之初甚至是七年级之初就开始商定阅读书目和制作阅读进度考量表。

关于阅读速度,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速度要达到500字每分钟,所以校园阅读APP中的阅读进度要结合这个阅读速度来设定每天阅读打卡的文字总量。

(1)阅读进度表和阶段阅读监督检测。如今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快,如果不合理制定阅读进度考量表,整本书阅读会搁浅在匆忙的泥淖中。中学生整本书校园阅读APP必须设定每天的阅读量、每天的阅读时间、单位时间内阅读打卡积分兑换奖品(有的地方试行过阅读银行存“钱”,然后在阅读超市消费),依据当天的阅读内容设定简单的阅读检测题目以获得积分。

(2)阅读交流探讨BBS。結合聊天和BBS的功能,我们希望这款中学生整本书校园阅读APP有这样的阅读交流功能:可以文字输入、视频录入、语音输入、语音自动生成文字,甚至可以有线上演讲、研讨和辩论的功能。

(3)阅读展示与评价。阅读成果展示环节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有交流环节,读后感可以放置在个人阅读空间里,学生可以上传阅读书目,交流和推荐优秀书目,也可以上传读后感类的阅读札记。线下的阅读成果展示,我们可以开展阅读征文、主题演讲比赛、读书会、研讨会、文学文化知识竞赛、名著阅读专题竞赛、专题研究与小论文写作和出版读书随感集等活动,学校的校刊校报、社会上的报刊都可以成为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

线上阅读过程性评价有阅读积分和阅读答题积分,这些可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课余评价打分的依据。对于线下阅读终结性评价,笔者希望在平时的笔试中固定下名著阅读板块的考查,让学生认识到整本书阅读能影响到每次笔试总成绩,虽然貌似有点功利,但同行试行效果很好。

3.整本书阅读与创意写作、戏剧、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同行

上述阅读成果展示多是读后感、专题论文等形式,其实阅读还可以促生创意写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中,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在学习活动类型的设计上提出以下建议:学习活动类型主要有导读、自读、比较阅读、读书交流、专题研讨、读书征文、读书演讲、作者读者见面会、出版读书随感集和师生创作集等。不难发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活动类型大体上分为阅读与写作两种类型。阅读与写作本就是并蒂莲,相互涵养、互利互惠。阅读内容就是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改写、扩写、缩写、学写传记、创意写作、话剧等本就是部编版语文课本中写作专题的教学内容。

比如鲁迅的第三本小说集《故事新编》,收录了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主题的八篇小说。鲁迅站在现代思想立场上,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进行再叙述、再评价,并在这种再叙述、再评价之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思考和批判。

比如对书本观点或历史评价不认同,可以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和评价,如“论诸葛亮的愚忠”“傻阿斗不傻”等。

文学与艺术自古不分家。整本书阅读还可以促生依托文学作品的作画、雕塑、写歌、编剧、手工等艺术形式,百艺荟萃。

三、信息技术助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资源库的整合与开发

开发名著阅读的多种资源,借鉴国外名著导读的经验,使名著阅读真正成为一项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评价科学、序列性强的活动。全校、全国语文教师的名著知识点、影视资源、题库等可以进行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像《一站到底》《中国诗词大会》那样设置线上整本书阅读题库,学生可以在资源库内益智答题闯关,并获得奖励,从而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树立阅读榜样,感染和激发全校师生的阅读热情,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生命的深度。

四、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应该养成专心阅读、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有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助力,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长之旅一定能走得更远。

(本文系六安市信息技术立项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校园阅读工程实施”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LA201918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黄丽花.浅析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中学生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